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困惑及破解措施

2017-07-14 12:12:50孙成彦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校企深度高职

孙成彦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困惑及破解措施

孙成彦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多数仍停留在表层,缺少深度合作,本文分析了校企开展深度合作的障碍,提出了建议。

校企合作 合作机制 互惠共赢

一、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存在的主要障碍

(一)企业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热情不高

从目前来看,校企合作中仍然是学校一方比较主动,学校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和企业联系表达合作的意愿,而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不高,只有当企业增加了临时生产销售任务时,因急需大量劳动力,通过人才招聘途径很难能够立刻解决燃眉之急,这时企业才会积极主动邀请学校派学生到企业帮忙,如,一些电商企业每年“双十一”的大规模促销活动即是如此。企业积极性不高事出有因,首先,企业需要耗费的资源比受益更多,企业需要拿出人、财、物等帮助学校建立校企合作的硬件设施,这些设施对企业来说,回报时间比较长,短期内企业受益少。其次,企业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了学生,学生的从业技能提高了,他们的翅膀变硬了,有些学生会跳槽选择更好的企业寻求发展,学生在企业就业的稳定性不能保证,对企业来说,用尽心培养的学生,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第三,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重,无暇顾及校企合作,有的企业认为他们不需要和学校合作也能获得发展,企业能通过多种途径招聘到所需人才,校企合作反而会给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麻烦。

(二)学校的教学方式及管理体制不适合校企深度合作

一是多数高职院校仍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师对校企深入合作缺少认识,认为讲完课程就完事大吉了,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实训项目也就是做个练习、填写实训报告而已,实践教学虽说在教学计划中有所体现,但落到实处仍有困难。二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校企合作的要求,由于资金限制,一些教学设施不能及时更新,设施陈旧落后,校内实训基地与要求还有差距。三是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真正按照校企深度合作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仍沿用先理论教学再实践的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只体现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职业特色不浓,课程设置与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不符,培养的人才是“简单操作型”,而非高技能操作型。

二、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建议

(一)修订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是决定培养目标、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校企深度合作方面的考虑不多,多数校企合作都以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主要的合作形式,而对教学条件及教学内容没有做必要的安排,有些合作项目因为其他原因无法开展,这显然不利于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把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环节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及课程标准都要更好地体现为社会输送优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的设置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设置相关课程,教材的编写邀请人员参与,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学校定位及专业特点,与企业共同制订突出校企深度合作、互动互建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寻找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契合点

校企深度合作的障碍之一是利益契合点的缺失。对企业来说,既不存在利益吸引、也没有压力,这使得双方的合作关系不稳定、不长久。作为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体,企业的目标是获得利润,学校的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从业技能及就业率,双方之间没有共同的目标。寻找共同目标和利益契合点是双方进行深入持久合作的关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学校可通过科研立项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现实难题,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企业要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高职院校教师可免费为企业承担培训任务,当然,这两方面的契合点以高职院校具备一定师资实力为前提的。此外,也可借鉴发达国家推动校企深入合作的做法,邀请政府参与。政府可根据不同类型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不一样,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主动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对于融资渠道不够发达、缺少资金的中小微企业,各级政府可通过帮助这些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推动中小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也可对在校企深度合作中持续发挥作用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倾斜,同时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对合作中出现的风险在各有关方面进行分配,分散风险,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三)制定高职校企长久深入合作的保障措施

提高高职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层次,需要有关方面的协同制定政策措施推动校企深入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一些发达国家也是通过法律形式、政府宏观指导及行业协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一起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的。我们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有利于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各有关方面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可通过宏观调控,制定有利于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如,积极主动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等。同时,政府要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行业协会发挥联络企业、协调相互关系、提供有关信息及咨询服务等功能。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为校企深入合作尽责尽职,才能推动校企合作蓬勃发展。

[1]黄浏展.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论高职校企合作[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7).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

孙成彦(1974-),女,山东东平县人,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职称,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深度高职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