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中的创新之花

2017-07-13 08:25何听礴
人民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地太阳想象

何听礴

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就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师不能仅仅依赖有限的课堂教学实现对学生主体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利用一切时机有意识地加强。

一年来,我着力培养学生对课文进行画批的能力。在最初阶段,我帮孩子们一起总结了几项要点和不同的画批角度,如对于作者的简介、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提出的质疑、对词语的解释、好词佳句引发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的想法、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文中每个人物的评价、对课文整体的感受、板书设计……过渡一个学期后,我把重点放在了“创新”上,如果面批中的亮点的确富于创造性,那么可以拿到“A☆”的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创新点也愈来愈多。

创新的萌芽:合理而有创意地质疑

“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好奇心强,遇事好问为什么。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课文《大地的话》中有这样一句:“即使你是游鱼,你可以……往海里飞。”一位学生在画批中把这句画上了问号,提出质疑:鱼儿是在水里游的,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飞”字?这个问题很有研讨价值,课上大家通过对答案的探究使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得以体现。

关注文本,也包括文中的标点符号,特别是感叹号、省略号等。如《大地的话》文末就用了一个省略号,几位学生在画批中问道:“这里为什么要用省略号呢?它省略了什么?”此处的省略号正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因此这个好问题的价值体现在引出了课上大家进一步的拓展想象,同时又使学生对诗歌的写作方法有了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语言的魅力》一课讲述了诗人让·彼浩勒在盲老人的木牌上寫下一句话,使得上午一无所获的盲老人下午却得到了很多人施舍的故事。大多数学生都在课前面批时写下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诗人写的这句话会博得这么多路人的同情?”而有位学生勇敢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诗人自己不直接给钱,而是要改写这句话呢?”这一非常有创意的问题立即引起大家的兴趣,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中,文章的主题进一步揭示出来。诗人那富于感染力和诗意的语言改变了老人的境遇,诗人的语言是独具意味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点。学生在理解了主题后,发言时也开始有意识地慢慢学着雕琢自己的语言,力图让自己的语言更具魅力。如此,实现了真正的学语言、用语言的目的。

《花之咏》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作品,有位学生在画批时写道:“题目是《花之咏》,可文中为何一个‘花字都没有呢?”本课书用诗一样的语言,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可的确未用一个“花”字。这个颇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一时难住了大家,通过深入探究课题《花之咏》与《咏花》的区别,结合对作者借花喻人写作手法的理解,学生们终于体会到作者与花已经融为一体,在诉说“花”的心事。

面批中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能够独创性地学习,课上绝不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能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认识,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用发散性思维驱动深度学习

在创造心理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几个层次:

首先是流畅性。

流畅性是发散性思维的第一层次,即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枚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如:为加深理解和丰富想象给课文中的词换几个新词来呈现等。

其次是变通性。

变通性是较高层次的发散特征,即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如前面提到的《大地的话》一文中关于“飞”字使用的问题,思考的角度就可以是多元的。不少学生在画批中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理解。“飞”字体现出大地母亲要激励游鱼去寻找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让其自由地“飞”;“飞”字表达出大地母亲更为博大的胸襟;“飞”字再现了游鱼的远大理想,插上梦想的翅膀大胆地“飞”;“飞”字在诗中起到了与前后段尾字押韵的作用……

再如《种一片太阳花》一课,学生们课后交上来的语文书上,在课文最后做了这样的画批:“我认为作者这么喜欢太阳花是因为--(1)太阳花有顽强的生命力;(2)太阳花艳丽多姿;(3)太阳花有一种内在的美;(4)太阳花给人们以心灵的启迪;(S)太阳花的花期短,却不遗余力地奉献全部的美;(6)太阳花好‘服侍;(7)太阳花开得热情茂盛,有整体的美;(8)本文作者是在借花喻人,但并未直接写出这个意思,而是很含蓄地表达,只有真正理解后才能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孩子们精彩的画批正是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在课前认真画批后又听取了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相交流之后,再次生成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崭新的生长点创造出诸多精彩的过程。

再次是新颖性。

新颖性是发散性思维的最高层次,也是求异的本质所在,即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我们的手》是一首清新明朗、意境丰富的小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课文的主旨是赞美手能够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一位学生在课前面批时写了这样一句诗:“我们的手,是笔,在白纸与白纸间,传递着亲情、友情。”她有感而发这句诗,是因为课文令她想起了一个以前听过的小故事:有一个小姑娘,生下来就是兔唇,她的爸爸非常着急,带着孩子到处寻医。终于一家医院愿意免费为孩子做手术。在孩子手术的三个月里,爸爸每天陪着她,因为孩子的嘴被缝住了,他们只能用手拿着笔,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来交流……多么感人的一幕,这位学生的面批不仅体现了自己对课文的深人体会和理解,而且感动了课上的每一位听者。

还有的学生在画批中也赋诗一首:“我们的手,是电灯,在我们与盲人之间,传递着光芒,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每个学生在画批中都有着不同的认识,于是“我们的手……”变成了“和煦的风、温暖的话、心灵的桥、美丽的丝带……”

苏联剧作家克思雅日宁告诉大家:“读书要读懂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就是说,要懂得从明看出暗,从静看出动,从是看出非,这是读书的最佳境界,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参与,从各个角度观察问题、深化问题。

让想象力激发出强大的创造力量

“创造”一般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事实上,大多数创造都是经过“想象一假设一实践”这样的三段式递进实现的。学生只有“身人其中”,才能领略其妙,才能学会创造。

《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和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有的学生深受感染,于是以自己的想象,在画批中仿写了这样一段:“假如你是小朋友,请到我的怀里来,这里有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我会让你硕果累累,快快乐乐地成长。”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课堂上,我首先出示了许多山区儿童坚持学习的照片,为的是丰富情境,训练直觉思维。这种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让孩子们能很快地人情人境。而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情境中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境界。课尾拓宽情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谈此时对这张照片新的认识和理解。一位学生在课文的最后以诗歌的形式做了一段画批。这段画批融人了学生的想象,是想象的空间激起了他写作的欲望,是课文中的文字、书中的插图、教师创设的情境浇灌出这朵创新之花。

《太阳的话》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和思想,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信念。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艾青间接对话,孩子们对拟人手法进一步理解,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想象。也有不少学生以《……的话》为题展开想象,把自己的感言批注在书上。

记得爱因斯坦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實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我们力图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保持和发展好奇心,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想象力是多种知识相互启发而生的。为此,要引导学生涉猎更多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猜你喜欢
大地太阳想象
大地之歌
快乐的想象
一生
仰望大地
仰望大地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太阳几点睡觉
裂开的大地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