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

2017-07-13 08:25戴卫红
人民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传统教材文化

戴卫红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统编语文教材充分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在语文教学巾刮起了强劲的“中国风”。统编语文教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深刻领会教材要旨,用好教材,在每一节语文课、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课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打开统编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元素扑面而至,大气磅礴的山水写意画、精巧逼真的传统剪纸、巾国风浓烈的扇面造型、戏曲装扮的京剧人物……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发现,精心构思,巧妙运用,让传统文化精髓根植童心。

教师教学时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经典建构课堂。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识字课《姓氏歌》和《人之初》,它们由传统蒙学《百家姓》和《三字经》改编而成,配图则采用了中国画,图文风格和谐统一。教学设计时,我们增加了探究环节:启发孩子感受国学文化严谨的结构、斐然的文采、丰富的内容和文以载道、德知兼论的内涵特色。

在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和大人一起读”的栏目中,有许多体现民族特色的童谣,如《春节歌》《剪窗花》,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内容有趣。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们增设了带领孩子一起“唱歌谣”的趣味互动内容,不仅儿童易于积累背诵,更利于儿童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诗是最美的语言,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栏目中,出现了很多经典诗词,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人选了《咏鹅》《悯农》《古朗月行》《风》等诗歌。集体备课时,我们明确采用“四诵”教学步骤:一诵渎准字音;二诵把握节奏;三诵了解诗意;四诵体悟诗情。教者要通过四诵教学法,在反复吟诵中让孩子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在诵读中浸染诗情,潜移默化间烙上民族文化印记。

统编语文教材的插图也彰显了教材的艺术之美,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美的熏陶。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课《春夏秋冬》的插图,以中国传统扇面为造型;教材中古诗词的配图都采用水墨画,引人人胜;《字谜》一课配图是儿童逛传统灯会、猜灯谜的面面,洋溢着浓浓的中国传统节庆气氛,这些细节不胜枚举、俯拾可见。备课时我们都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于细微处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指导执教者要善于捕捉和利用。

文化的傳承,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引领者。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个识字单元课文《天地人》和《金木水火土》,熟悉《三字经》的老师看到文本,脑海会立刻浮现“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日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等经典语句。《天地人》,前三个字“天、地、人”,后三个字“你、我、他”,充分说明人与天地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金木水火土》的文本则表现了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关系,这是古人的一种物质观,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相生相克,包含着朴素的辩证观念在里面。

教师研读文本应该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学时才能深入浅出、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我们学校一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时,精心设计了《金木水火土》的教学环节。步骤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木水火土五个生字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步骤二:通过出示五种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金变成了斧头,可以伐木,所以木要怕金。木头变成了水坝拦住了水,所以水要怕木。水可以泼灭火,所以火要怕水。火会燃烧物质变成灰烬,所以土要怕火”;步骤三:最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五个生字宝宝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一一五行,我们的祖先考虑到它们之间要相互害怕的关系,所以这么排列。”

这样的识字课,不仅仅是为识字而教,更赋予汉字教学文化传承的使命,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受到文化的感染、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丰盈了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在实施统编语文教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知识的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放在教学目标的基础定位上。

课外阅读,让优秀传统文化悄然为人生奠基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止局限于课堂,更多的应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而延伸到孩子每一天的生活和生命体验中,其最佳的路径便是阅读。统编语文教材有一大亮点是编制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直指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让孩子—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校园、家庭、社区都是阅读的“芳草地”。

教学时,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努力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传统文化在阅渎中悄然为孩子的人生奠基。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框题《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时,针对“讲故事、听故事”栏目插图里小朋友的头上都带着《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头饰,教学时我们抓住了这一契机,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荐活动:我来讲故事、我会画人物、我晒人物图、听讲原著……将这一导读资源用好,开启儿童阅读名著的愉快之旅,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热情,从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丰富的阅读实践。教学语文园地一“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小兔子乖乖》图文并茂,将传统教育寓于孩子百听不厌的儿歌故事中,家校互动时,我们引导家长参与故事讲述,动员家长带领孩子读书,让孩子爱上渎书,与孩子一起体验心灵成长过程,进而推动大阅读空间的构建;教学“快乐读书吧”时,将四幅与一年级小朋友相关的读书场景展现出来:家庭读书讲故事、同学间读书讲故事、到书店读书、学拼音认字读书,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告诉学生读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感受传统文化人文魅力,积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

统编语文教材体现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编写意图处处可见,《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都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有所体现。我们要认真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浸润在传统文化中,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学校一直把经典诗文作为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校本教材,编撰了《踏诗而行》路队篇、出操篇。两本校本教材以季节为专题、以重大节日为专题、以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謠为专题、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应时应景开展“踏诗而行”特色活动,一度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学生吟诵中华经典诗词、民歌民谣,在日复一日的踏诗中熟读成诵;同时还成立了阅读朗诵课外兴趣小组,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不仅增加了识字量,提高了表达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培养了敦厚善良的心性。学校还要求低年级各班每天给学生讲一个关于《弟子规》《三字经》的故事,通过故事熏陶、诵读比赛等多种语文实践和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

在鲜活的实践活动中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统编语文教材中以传统文化“朋友”“家国”为关键词设计的专题活动很多,教师要依托统编语文教材,积极组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采访、朗诵、演讲等,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路径和方式,使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鲜活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教学时,我们围绕主题开展这类活动。明确活动目的,以活动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

例如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ao ou iu”时,选取“欢迎台湾小朋友”这一歌谣,教学时让小朋友明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课外读书时可以查阅资料,咨询家长了解台湾历史,弘扬家国情怀。

教学语文园地六“展示台”时,让学生回忆路途中认识的地名、商店名等,开发“家乡地名知多少”“藏在地名里的故事”等小专题,使学生感受家乡风土人情,体会乡土文化传统特色。

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时,开展探寻我班“型美小朋友”实践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展示行止之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仪容习惯。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怎么都快乐》告诉我们怎样与伙伴和谐相处,“独乐乐,孰与众乐乐”的道理就在其中。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艾,“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朴素感恩观念浸润童心。我们学校从中精心提炼传统文化特色活动,紧紧围绕“礼”文化做文章,通过开展“最美礼娃”“礼仪之班”“尚礼家庭”评选和校园礼仪情景剧展演等活动,对孩子进行传统礼仪教育,将传统礼仪中的精髓尊老敬贤、礼貌待人、与人为善、礼尚往来、容仪有整等加以传承和发扬,做到古为今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统编语文教材,认真解读教材,了解教材背后厚重的传统文化背景,发挥教材特点,让传统文化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传统教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教材精读
谁远谁近?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