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敏辉
【摘 要】根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讨论基于结构主义教学观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容构建,在课程学习之初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内容的引入介绍,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网络知识的逻辑主线。分析当前国内影响较大的几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对课程内容引入的处理。依照教育教学原理说明将课程主要内容在课程开始时引入的合理性。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教学观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要求掌握 TCP/IP 协议族中的IP、TCP 和相关协议。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网络课程基础比较难学,甚至有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网络到底学什么? 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剔除教师的因素,主要是由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造成的。筆者讨论了如何将结构主义教学思想引入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之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逻辑主线及特点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网络是由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组成的能够进行通信的系统。而计算机网络就是处理有关计算机通信的问题。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讨论的就是计算机之间如何通信的问题。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由以下设备组成:计算机、通信线路、通信设备,以及网络协议。其中,通信线路多样化,有双绞线、光纤、电缆,甚至还有电话线;通信设备生产厂商也有很多,所用内部技术也不尽相同。甚至连计算机也是多平台、多体系结构。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相互通信,需要有一套“规定的动作”,即一套协议。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遇到的问题是:通信线路、通信设备、通信技术均各不相同。为此,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借助通信技术,解决通过通信线路的通信问题;然后 ,通过 IP 协议解决网络之间互联的问题;最后,通过在IP层之上的传输层协议,解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为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本结构,典型做法是以ISO的OSI七层模型来分层讨论计算机网络。这给初学者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型 ,有助于掌握知识重点。在新课程引入这种基于分析的方法时,如果不考虑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本身特点,不加以其他辅助措施,可能会造成学生初学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对课程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给后续学习带来困难。传统的课程介绍方法是大概介绍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可是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印象还只停留于上网、游戏的阶段时,该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所学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三、结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要求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为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本结构,典型做法是以ISO的OSI七层模型来分层讨论计算机网络。这给初学者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型,有助于掌握知识重点。在新课程引入这种基于分析的方法时,如果不考虑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特点,不加以其他辅助措施,可能会造成学生初学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对课程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给后续学习带来 困难。传统的课程介绍方法是大概介绍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可是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印象还只停留于上网、游戏的阶段时,该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所学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此,我们紧紧抓住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数据流或信号流,并以其为线索,粗线条地将上述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逻辑主线介绍给学生,以便有利于学生初步构建起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的主干结构。同时,我们还以园区网拓朴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建设的网络及其中用到的设备和作用,将课程主干内容串起来。这种方法较传统的课程内容介绍方法,具有如下优点:①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会超出其已有经验,因而引起对新内容的好奇和兴趣;②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目标有所了解;③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可以借助这种系统性的方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具体知识的整体性理解。
四、教材对教学内容引入的做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中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朴构型、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从历史和系统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但对于初学者,要他们一开始就学习分组交换技术,特别是对于毫无通信背景知识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从国内外影响比较大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对学习内容的介绍与引入的情况来看,各有特点。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点来看,那些对计算机网络整体性、框架性的介绍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知识的初步的、整体性的图像。在课程学习之初就将课程主要 内容介绍给初学者,不但可引导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对计算机网络不同于其感性经验的“认知结构”,而且,还能引起初学者的好奇心。
五、结论
我们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之初便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逻辑主线,教学效果较好,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也有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程后续学习中采用结构主义教学观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基温.基于知识和能力建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美)拉里·皮特逊,布鲁斯·戴维.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