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明+李记林+陈宇
摘要:本文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贫困学生就业心理的种种不良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其发展现状详细剖析引发不良现状的原因,以此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旨在从根源上解决大学贫困学生就业心理不良现象,切实实现大学贫困学生就业的平等发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不良表现;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67-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当今社会大学生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并且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普遍关注。我国经济正处在稳步前进的发展过程当中,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化水平,开阔的发展视野以及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这恰恰是贫困大学生所欠缺的基本发展素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发展问题之一。本文对其就业心理不良表现症状、原因以及改进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大学贫困学生就业心理的种种不良表现
1.家庭压力大,责任感过重。贫困大学生往往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多重影响,贫困大学生深知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自身肩负着走出贫困和带领家庭走出贫困的双重压力。虽然俗话讲“压力就是动力”,但过重的精神压力往往会造成大学生偏激心理的出现。在就业时,贫困大学生往往会以快速赚钱和回报作为第一标准,而忽视了工作的发展前景和自己的真正喜好,通常会出现为了赚钱不喜欢的工作也勉强继续的疲惫状态。
2.缺乏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业难是当今大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贫困大学生往往会对就业缺乏自信,他们容易出现“我不能应对就业困难”、“我没有过硬的社会交际关系”、“我没有信心与别人进行沟通”、“我不能胜任所干的工作”等一系列不良心理表现。即使进入工作岗位,贫困大学生也会将这种不自信心理带入到工作過程中,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压抑、愤怒等负面情绪,轻者会影响自身的积极情绪,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工作失误,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贫困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局限性,贫困大学生往往将上学、就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途径。因此,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偏高的现象,而对工作过高的期望又往往会带来急切的焦躁心理。大多数贫困生总是抱着“走出小地方,奔向大城市”、“改变落后地位,赢得名誉利益”等高标准的就业观,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会放弃或错过一些发展前景很好的机会。
4.容易产生偏激心理。所谓“偏激”就是指对待事物的发展状况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喜欢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主观臆断,若偏激心理过重则容易引发对他人的嫉妒、憎恨和不满等情绪。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时偏激主要是针对相对水平的大学同学,当他们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时,这种心理感受就会愈加强烈。首先,他们会认为其自身能力并没有落后于其他同学,只是自己的经济条件偏差,所以才会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这就会造成贫困大学生的种种不满和嫉妒,而这正是造成贫困大学生出现偏激的一个主要原因和特征表现。
三、大学贫困学生就业心理不良表现原因分析
1.长期的经济需求得不到满足。大学中的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以及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职工家庭。每年上万的学费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他们没有能力购买喜欢的衣物,没有多余的金钱发展自己的喜好。长期生活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导致学生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
2.外界的多重压力。贫困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承受过多的外界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可能来自社会群体、同学朋友、教师家长,也可能来自物质需求、自身的心理满足感等。中国人往往喜欢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重要标准。人们通常认为学习优秀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将会一事无成。但大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主张引导多元的学生成长方向,现代化的优秀企业也非常注重学生整体能力的展现,但贫困大学生在大学中可能将注意力放在了打工赚钱、减轻家庭负担等方面,而忽视了专业课学习和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会导致贫困大学生不能通过单位考核,也得不到社会认可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产生。
3.直接的就业压力。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趋势。虽然这种趋势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但目前却没有特别奏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控制。现代社会“考证热”成为了大学生活的重要发展热潮,大学生会产生“证越多,就业越容易”的不当心理,但考取从业证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贫困大学生往往有考证的愿望,但却因为报考费用和补习费用的限制望而却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失去了进入相关工作岗位的发展机会。
4.社会的不公平待遇。贫困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有时会得到社会的不公平对待。而人们对贫困大学生的怜悯、嘲笑和冷眼旁观会给大学生带来深深的心理伤害和严重的自身挫败感。他们更迫切地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给予其他人更好的证明。但大学教育有时并不能将学生培养成业界精英,往往需要学生的后期努力和具体的工作实践,这就会使贫困大学生陷入深深的纠结当中。
5.求职成本和压力过大。学生的生活资金支持主要来自父母的资助。在求职期间,学生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不再愿意向父母伸手要钱,但是求职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例如,求职交通费、打印材料费、面试服装费、食宿费等。因为不想给家庭增加负担,部分贫困大学生会选择成本较低的招聘会或者是网上投递简历的应聘方式,以此来节约求职成本和求职压力。但这样会缩小就业的辐射范围,降低就业成功率,对贫困大学生的长足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6.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对于大多数贫困学生而言,他们身上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贫困现象也不以学生的个人意志为转移,是学生个人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因此,学生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迫切改变目前的发展现状,但学生自身的整体实力却没有达到其对应的变化水平。
四、大学贫困学生就业心理不良表现改进策略
1.加强经济支持力度。大学生产生种种贫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一定的资金援助,国家及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力度,例如,设置专门的贫困援助基金会,完善助学贷款优惠政策,不断丰富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的设置种类和资助金额等。
2.转变就业心态,正确对待就业。高校就业指导发展中心,学校心理教育发展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定期的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也可以定期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帮助他们打开就业心结;也可以通过大型的心理讲座,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减轻他们的就业恐慌心理,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3.建立就业联动机制,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关爱。贫困大学生往往更容易产生就业歪曲心理,而学校缺乏联动的就业保障机制就是出现这种现象的一大发展原因。因此,学校要在实际情况的指导下,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及时掌握最新的国家发展政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择业就业建设体系,搜集更多的就业信息,为贫困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让他们感受到外界给予他们的关爱和重视。
五、结语
贫困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体系中的一个特殊发展群体,是推动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环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演变,大学生就业难将成为一个长久存在的发展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不良表现也将长期存在,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刘佳.大学贫困学生就业心理不良表现及其原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2).
[2]李明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9).
[3]叶晓丹.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引导[J].中国科技信息,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