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的当年与现在

2017-07-13 19:59吴越
齐鲁周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台儿庄枣庄阻击战

吴越

抗战八年,无数官兵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到抗战结束时,仍有500余万将士,他们的记忆,成为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牺牲的和健在的老兵,值得我们去关注、敬仰。老兵精神,也是这个时代重要的精神力量。

民间抗战烈士墓园修建工程

2015年4月3日,本刊记者率先采访报道了临沂市河东区西安乐村“被遗忘的486名抗战烈士”,引起极大反响。之后,一场众多媒体和民众参与的为抗战将士修建墓园的行动正式展开。

发生在1938年的临沂阻击战,是台儿庄大捷的外围阻击战——历时两个多月,成功阻击日军,保证了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是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国民政府称“开抗日胜利之先河”。我军共伤亡25000多人,歼灭日军5000多人。其中,驻防临沂的第3军团13000多人,只剩800多人;张自忠的59军22000多人,只剩9000多人。发生在西安乐村的葛沟阻击战,战后村民打扫战场,发现了486具国军将士遗体,集体掩埋于村前小池塘。

修建墓园的行动成为当时山东媒体界的一大新闻,并吸引了《新周刊》创办人孙冕、省政协委员董方军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两个多月后,2015年7月7日,葛沟阻击战无名将士陵园在葛沟西安乐村正式奠基开始修建,长眠于此的486名台儿庄战役无名将士的忠骨将得以妥善安葬。从奠基算起,到2015年9月16日完工,工程仅历时69天,整个工期都在雨季之中,按时完工成了工程的高度难题,建设者们克服困难,加班加点,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纪念园建设任务。

这一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天,数千名各界群众代表齐聚西安乐村,为纪念园开园。一块“台儿庄战役临沂阻击战殉国将士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上。至此,村口这个污水横流的荒冢,变成了一个绿草茵茵、欣欣向荣的纪念公园。

老兵李宗岱,山东栖霞人,时任40军野战补充团二连连长,在葛沟阵地阻击日军半个多月,全连只剩几个人。后来,李宗岱成为电影《血战台儿庄》中英雄连长的原型、素有“独目虎将”之称。2011年,李宗岱老人在重庆去世。2015年,本刊记者辗转联系到李宗岱之子李大淮。当年4月9日,李大淮从重庆来到西安乐村,感慨不已,告诉本刊记者:“这些村里的老人们,能够为牺牲的486名将士立碑,让我很感动。”

2017年初春,本刊记者再次来到西安乐村。纪念园静静矗立在村子的最南边,和周围的树林、房舍、麦田融为一体。这个以出产粉皮著称的村庄,许多村民在广场上晾晒粉皮。曾经长眠于池塘底的烈士们,虽依然在此长眠,却早已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关爱抗战老兵在行动

2010年,枣庄人王功彬开始寻访枣庄籍黄埔老兵。这些老兵的叙述,呈现出一幅枣庄人的抗战图谱。

截至2015年,王功彬寻访到200余位枣庄黄埔军校学生的籍贯地址,完成了对50个枣庄黄埔人历史的采访,留下100多小时的视频采访资料,撰文60万字。在他看来,枣庄籍黄埔军校学生有许多共同特质。他们都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在抗战战场上义无反顾。

2011年,王功彬第一次在枣庄韩庄小坊头村找到黄埔老兵。91岁的孙晋良老人抗战初期跑到南京做救护员,亲历南京大屠杀九死一生。后来他逃到武汉投考黄埔,成为第16期学生,被分到黄埔军校成都本校第一总队炮兵二队。后又参加了1944年5月22日的洛阳保卫战,“我们以18000人来对付50000日本兵,最后只剩下2000人”。内战爆发后,孙晋良回老家务农。

2014年,董方军曾介绍说,“目前山东省健在的原国民党困难抗战老兵人数在50人左右,平均年龄90岁,随着年龄的增大,这部分特殊群体的人数正在迅速减少。”

“他们大多居住在农村,无经济来源,低保、新农合等社会保障未能实现完全覆盖,由于经济条件窘迫,在住房、取暖、就医、用药等诸多现实问题上存在困難,部分老兵基本生活难以保障。”讲起曾经亲眼目睹抗战老兵的晚年生活,董方军感慨良多。

这一年,作为政协委员的董方军,在山东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提交了一份《尽快改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晚年生活》的提案。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关爱抗战老兵的行动中。2015年,山东首家“抗战老兵照护中心”在临沂市沂南县天河老年公寓落成,首批有16位抗战老兵入住。今年清明节期间,来自上海的80后摄影师张晨路来到山东枣庄,用镜头记录下部分抗战老兵。这是他“抗战老兵公益拍摄千人计划”中的重要一站,27位抗战老兵“走进”了他的镜头。

以2005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为契机,我国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调查取得很大成果,出版了不少有价值的、生动的口述历史资料。

2015年7月,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抗战研究提出要求。习近平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

2015年11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连红申报的“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课题获得当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之后一年多,课题组成员坚持学术与民间力量相结合,完成近500位抗战老兵的口述访谈。

张连红认为,总体来看,社会各界对抗战老兵抢救调查的投入严重不足。相对于抗战结束时中国500余万官兵来说,接受过口述访谈的老兵所占比例太小,留下的口述史资料太少。

他还指出,在已出版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调查资料中,八路军和新四军老兵的口述回忆资料较多,国民党抗战老兵的调查偏少。相对重视对高级军官口述历史资料的搜集,针对普通士兵的调查很少。口述内容偏重军事抗争,对抗战时期军队生活细节很少涉及。

其次,历史学专业人员的参与不足,严重制约了抗战老兵口述访谈质量。张连红坦言,过去的抗战老兵口述访谈,主要由媒体工作者、专业作家及众多民间志愿者完成。他们虽然进行了一些“抢救性”采访,但由于缺少专业指导,访谈质量不高,甚至出现过低级错误。

猜你喜欢
台儿庄枣庄阻击战
又见菜花黄
——忆台儿庄大捷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蚊子登陆阻击战
外公“阻击战”
枣庄学院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台儿庄大捷后盲目决战谁担其咎?
忆咸阳阻击战
张自忠部与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