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荣耀鄂州热土

2017-07-13 16:23贺欢山娜刘婷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鄂州市大棚设施

贺欢++山娜++刘婷

一说起鄂州,“江南鱼米之乡”、“百湖之市”、“武昌鱼故乡”等溢美之词跳脱而出,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港汊、沟渠相连成网,气候温和湿润,土壤优质肥沃。为充分利用自然赐予的这方好水土,鄂州市积极发展种养业,现有稻、麦、豆等农作物品种200多个,银鱼、胭脂鱼、螃蟹等水生动物100余种,莲、菱、芡实等水生植物20多种,猪、牛、羊等畜禽品种近百个,杨、柳、松等树木数百种,农业资源非常丰富。

其中,蔬菜产业建设是鄂州市近年来的发展重点,2015年鄂州市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进行蔬菜产业的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当年全市完成蔬菜生产面积2.61万hm2,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66.7 hm2;全年实现蔬菜总产量105.2万t,产值24.9亿元;从收入来看,全市蔬菜产值已占种植业产值的49.29%,农民年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1 200元,产业改革创新效果极为显著。如今,鄂州市的蔬菜发展已走上了以集约化规模发展为主体的格局,形成了合理完善的产业布局,产业特色也尤为突出。

●设施化,促成质的跨越●

设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引进先进设施设备,推广设施栽培技术,规范种植生产标准,以更有效地进行生产环节的能动性控制与管理,达到蔬菜产业质的跨越。鄂州市同样顺行业发展之势,大力倡导并推动全市范围内蔬菜生产的设施化水平提升,2015年全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

2 201 hm2以上,其中日光温室40.02 hm2,大中棚

1 267 hm2,小拱棚893.8万m2,产量达18.6万t。与此同时,设施设备也在不断改进升级中,部分传统中小拱棚已基本改造成镀锌钢管大棚,改造规模达到了533.6 hm2,而日光温室种植实现从无到有,蔬菜生产已基本实现喷、滴灌节水,广泛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手段。

曾长期从事一线农技工作,后为以一己之力带动全村致富而于2014年回乡创业,一手创办湖北鄂州忆乡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掌门人——夏会勇,在积极建设鄂州忆乡源农业生态种植基地过程中,也特别注重设施化的建设,在24 hm2总面积的基地上斥巨资兴建了14 hm2设施蔬菜大棚,还配有滴灌、水肥一体化、水泵、打药机及整地“大棚王”等机械设施,建有蔬菜农残检验室,配备检验设备和专职人员负责检测,同时搭建了企业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系统平台。通过完善的设施配备,加之适销对路的品种选择——黄秋葵、苦瓜、苕尖、豌豆荚、茼蒿等,质优味佳、稀缺新优又产能较高,很快基地的蔬菜产品打开了销路,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每667 m2基地的年产值达到了2万元。

●科技支撑,撑起生产创新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也同样倚赖着科技的进步,品种的优胜劣汰、技术的更新换代、模式的优化升级,都深刻地反映了科技在农业中的良性助益。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在农业中的竞争实力就不言而喻了。由此,鄂州市也努力推动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推广更为合理、科学的种植模式,不断更新优化新品种,提升生产标准技术。近年来日光温室配套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粮菜套种技术、名优特蔬菜新品种引进与培植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完成了现有主要蔬菜品种30%的更新换代,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20个抗(耐)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示范工作;广泛推广了适合当地使用的中稻—红菜薹、早春番茄—夏辣椒—秋冬菠菜(小白菜、苋菜)等8种高效栽培模式。

鄂州市东港南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注册资金500万元创办成立,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26.7 hm2,黄金梨66.7 hm2,西瓜、玉米33.3 hm2,水产养殖20 hm2,规模甚大,如何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风险,提升自我竞争力?总经理徐水清坦言,合作社主要依靠更新种植良种,掌握品种优势。从成立之初,合作社就一直注重品种的更新换代,曾从湖北省农科院引进甜椒良种,通过2年种植667 m2产量达到1万kg,甜瓜、白豇豆、长利苦瓜等产品

667 m2产量2 000余kg。除此,合作社也积极推进新品种的生产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甘薯叶新品种推广面积6.7 hm2,白菜新品种推广面积3 hm2,萝卜新品种推广面积4.7 hm2。

有着“湖北省最大的草莓种植基地”之称的鄂州市西流港大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西流港)于2008年成立,创建8年多来,已完成土地流转40余hm2,其中除草莓种植占地13.3 hm2外,还种植了番茄2.7 hm2,甜瓜3.3 hm2,樱桃番茄2 hm2,薯尖8 hm2,其他蔬菜瓜果6.7余hm2。目前年产量主打产品草莓达到了2 180 t,蔬菜8 000 t,各种礼品瓜2 132 t,实现年销售收入4 600余万元,畅销省内外如武汉、鄂州、黄石、长沙、郑州、南宁、广州等地。而之所以开创了这大好局面,重点就在于西流港不断坚持创新,首先在于种植模式的创新,基地种植品种由原先单一的草莓发展成现在的以草莓、瓜(果)、樱桃番茄为主的多个品种,推广了草莓—瓜(果)—樱桃番茄(蔬菜)等高效轮作种植模式;其次是种植技术的创新,在鄂州市蔬菜办的指导帮助下,合作社确立了走科学生态的种植之路,积极引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灌溉、无害化控制、无土栽培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实行统一供种、施肥、包装、商标及销售的发展模式。

●质量管控,弥合信任缺失●

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 新时代“蔬菜”的前缀愈添愈多,也越反映著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频发,影射着百姓心中对蔬菜安全的担忧与恐慌。为了弥合市民对蔬菜安全的信任缺失,各地政府都极力加强蔬菜产业生产的引导调控与质量安全意识的推广工作,鄂州市政府同样不断推进蔬菜产业生产环节对质量安全的落实到位:一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的源头管理,注重“三品”生产,严禁禁限农药和其他不合格农资流入市场,确保蔬菜源头安全;二是引导实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真正将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提高菜农标准化生产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基地投入品管理制度、生产档案制度、质量检测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并在全市选择10个有规模、有管理基础的蔬菜基地设为监测站。

通过多措并举,近几年来鄂州市蔬菜产地质量检测未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化肥使用量也下降70%,农药下降60%,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率达到80%,产品抽样合格率更是高达99%,真正算是让市民吃上了放心菜,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不少优秀的蔬菜产业经营实体于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与严谨落实。

鄂州市树鑫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树鑫),就是其中贯彻较为彻底的优秀典范,成立仅逾

2年,坐拥蔬菜瓜果种植面积23.3 hm2,大棚面积5.3 hm2,年产值550万元,带动农户173户,实现入社农户年均收入4.3万元。虽创办时间不长,却已斩获“生态示范基地”、“模范种植大户”等荣誉称号,而“生态示范基地”这一称号的背后,是树鑫对有机、绿色、环保、健康理念的一路坚持。为根本保证基地果蔬的质量与安全,打造生态健康的品牌形象,树鑫一方面注重总结和推广我国传统农业中适用于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如合理轮作、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横坡打垄、修建水平横田等;另一方面坚定运用生态农业新技术,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环节全部使用有机肥和绿肥,除虫采用太阳能紫外线杀虫灯,灌溉纯利用河流自然水,同时还将蔬菜、瓜果等老叶、残叶及尾菜等用来喂养鱼类或发酵有机肥,将废物循环利用。

●典范频出,帮扶众人获美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在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层见迭出中也不断得到了印证。土地不断流转,经营不断集中,现代农业的发展从个体分散过渡到规模运营的阶段,菜农也不断被网罗于各大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农业公司基地,成为了团体护佑下有经济保障并利益共生的主体,而此过程中也涌现了不少劳动模范,为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推动周边致富贡献一己之力,并不断致力于帮扶他人,发挥了广泛深刻的引导模范作用,2015年,从鄂州的菜园地里就走出来了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两名省级劳动模范和一名市级劳动模范。

满鹏,鄂州市西流港大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鄂城区科技致富能手”、“鄂州市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十佳科技致富带头人”,并在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了鄂州市首位从菜地里走出来的全国劳模。而这劳模的名号并不只赖于西流港在行业内的脱颖而出,更凭仗的是满鹏蔬果种植对当地产生的引导作用,西流港所在镇——杨叶镇在“要想富得快,早点种蔬菜”的“满鹏效应”作用下,通过土地流转已发展家庭农场、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40余家;全镇2.6万人中有5 000余人加入到蔬菜种植行业中,其中草莓种植户发展到120余户,种植面积达到80余hm2;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近600多元……而满鹏个人也为其中付诸良多:担当技术顾问,为农户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给予资金扶持,帮助搭建大棚并无偿提供种苗;热心联系销售渠道,或直接承担外销;悉心栽培员工,并鼓励扶持单干……无一己之私,心装大伙,一心为民。

临江乡粑铺村十七组农民徐志超,同样也是一位引来众人学习的农民典范。1996年起从0.23 hm2荒滩地试种起家,潜心研究,经20年的探索,他已成为鄂州市颇有名气的“种菜王”、“土专家”,并凭借精湛的种植技艺被授予了“科技示范明星户”、“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光荣称号,还当选鄂州市五届人大代表,区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如今,他创办的志超家庭农场,种植面积达到14.6 hm2,所产莴笋、茄子等蔬菜俏销鄂州市场,并远销武汉、黄石、大冶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每667 m2收入高至1万余元。家庭农场的发展还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每年支付勞务费超过40万元,带动着周边农户共同脱贫致富。种菜有经验、有“学问”的他,也成了十里八村的“名人”,时不时有人跑来向他请教技术难题,他也一直都诚心为他人解决。2016年对慕名而来的杨叶乡归元种养专业合作社的1.3 hm2大棚莴苣进行了技术承包,在徐志超的悉心指导与服务下,每667 m2产量提升至4 500 kg,产值超过1万元,为该社来年大面积种植打下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鄂州市大棚设施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民生设施非“摆设”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鄂州市金刚石工具行业协会成立及交流大会胜利召开
春风吹来尽芳菲——鄂州市审计局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