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清廉(主任医师)
防治慢性病应重视防控抑郁情绪
文/孙清廉(主任医师)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头痛失眠、精力不足、情绪低落、急躁易怒、消极悲观、食欲减退、自我评价过低等不良情绪的困扰,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这些负面情绪往往会更严重,须引起人们的关注。
慢性疾病是现代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研究表明,在临床中有许多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糖尿病、癌症和神经系统等疾病患者,最容易与抑郁、焦虑障碍伴随或共病。如对北京10家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其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而对神经内科卒中患者的调查显示,同时伴发抑郁的患者人数高达50%,并且抑郁症在卒中后的各个阶段都会高发。这些都说明,慢性躯体性疾病与抑郁症的共病率很高,并且二者互为因果。如精神应激可引起或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促进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与恶化,增加心血管病的复发。同时心血管病越严重,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卒中患者而言,抑郁情绪则会造成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降低机体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并增加死亡率和自杀风险。
然而由于受传统的单纯医学模式的影响,在大多数综合医院中,精神心理因素被许多医生所忽视,从而使许多慢性躯体疾病的治疗疗效、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更有不少患者,身患各种疾病,往往单纯治疗躯体疾病,而忽视了心理调节,从而使治疗效果不佳。这就需要加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对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进行必要的识别、干预与治疗,这会更有利于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加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