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呼唤更多的“塞罕坝人”

2017-07-13 07:02
绿色中国 2017年23期
关键词:塞罕坝卫士建设者

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接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了世界赞誉。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坝,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总面积达112万亩,堪称人工造林的世界奇迹。从卫星云图上看,这片深绿犹如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牢牢扼守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从生态价值上说,塞罕坝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是京津冀和华北地区当之无愧的水源卫士、风沙屏障。同时,这片万顷林海还和承德、张家口等地的森林连成一体,为京津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绿色支撑。

“他们筑起的‘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空气污染,并保障了清洁水供应。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证明退化的环境是可以被修复的,而修复生态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地球卫士奖”从2005年开始颁发,是联合国表彰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2017年12月5日,当地时间18时许,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今年的“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其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塞罕坝林场场长刘海莹告诉记者,这一奖项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0多年艰苦创业的肯定,也是激励和鞭策。“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国可以创造更多像塞罕坝这样的绿色奇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更要把“生态”与“生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把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为子孙后代缔造美丽中国。

数十年前,第一代塞罕坝人怀着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激动心情来到这片荒漠,喝着雪水、雨水,吃着窝头、咸菜,顶着凛冽的白毛风,睡着桔秆土炕,不惧艰险,攻坚克难,终于铸就了这座不朽的绿色丰碑。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走弯路,避免空喊口号、浅见短视,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指导方针、制度保障等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了“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大举措,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出了现实规划,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行百里者半九十。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地球卫士奖”,是殊荣,更是新的起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呼唤更多“塞罕坝”,需要更多“塞罕坝人”。

猜你喜欢
塞罕坝卫士建设者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铁道小卫士
风中小卫士
建设者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福照到家!
我是环保小卫士
平凡建设者申晓春:海外10年写不凡人生
我是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