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呼和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古代体育竞技的组织和形式研究
包呼和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古代体育的非专业性与竞技组织的非专门化为切入点,对古代体育竞技的组织和形式研究。主要结论:各种民俗的活动、官员娱乐活动与门派比赛活动,是有效充实和丰富古代体育竞技的主要载体;民俗组织、宫廷组织、祭祀或宗教性组织,是古代体育竞技的主要形式,并起到了技术创新、技术积累、器材研发和推广的基础作用。
古代体育;体育竞技;组织机构
古代体育及其竞技活动的组织,为现代体育、传统体育的发展准备和积累了智慧,把各种蕴含生产技能、健身技能和娱乐形式的文化融合,使农耕文化、武学文化、医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发挥了人才选拔的功能,也起到了丰富各阶级文化生活的作用。
由于竞技需要具有一定数量的同等水平的运动员支持,在古代具有这种影响力和号召力一般分为以下3类官方机构。第1类是宫廷或朝廷。史料记载中常见的组织方式有2种:朝廷人才选拔性组织和朝廷娱乐性组织。其主要区别就是竞技选择的项目不同,前者以搏击技能为主,如武术、射箭、搏斗、力量与摔跤等,以各种战斗中的实用技能为主,具有将帅人才的选拔性质;后者则以娱乐性为主,如蹴鞠、摔跤、花样滑冰、踢毽子等,针对性地满足特定阶层的娱乐需要,以高层次的达官贵人为主。例如,朝廷后宫与朝廷大员及其家属等。第2类是军队。以人才选拔和训练士兵实战技能为主,按照战斗需要的各种技能,组织具有各种特长者参加,既发现和培养人才,也为其他士兵树立进步的榜样。第3类是具有类似省级以上权限的地方机构。组织目的也是以地方人才选拔为主,或者为朝廷选拔人才。因此,这种组织常规地表现为军事需要的武艺运动项目与宫廷娱乐需要的竞技娱乐活动项目。
民族性组织的群众性特点,有效地凝聚了区域内的掌握各种技能的人才。体育竞技的组织操作中,可以分为2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庆祝性的节庆性组织。在中国古代,既有全国性的传统节日,在各个地方因为居住民族的不同,也有着地方性节庆。在这种时段,组织和参加各种体育竞技活动,是活跃气氛、丰富载体与把活动推向高潮的重要方式,其也非常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例如,活跃在特定地区的舞狮舞龙比赛等,一般由地方具有名望的家族、个人或具有经济实力的个人为组织者,地方性的特长人才无差别性参与,实施中以家族为参赛单位。最隆重的祭祀或图腾性质的信仰性组织。在地方的民间活动中,出于对祖先的尊崇与某种自然力量的敬畏,会在特定的时节与某个人物的诞辰等,举办具有祈福性质与纪念性质的祭祀活动或图腾信仰活动。这种竞技活动以少数民族为主,他们以民族信仰的动物或宗教为对象,如独龙族在开昌哇节的祭鬼的系列竞技活动等。
武术作为中国珍贵的传统瑰宝之一,按照不同的地域、特长与使用的器材不同分为众多的门派,在一些大门派内还有多种细分的支系等。门派之间与大门派的内部派系之间,开展专业性比赛活动是古代体育竞技的最具影响力的组织方式。根据史料记载,这种组织方式主要有2种。第1种是地域内的各门派联合组织竞技活动。例如,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等组织形式,意在通过各大门派之间的武艺切磋,去推动武术技能的创新和交流活动,并在套路表演或实战对抗竞技中,去推选出德高望重的主持武术发展的领军人物等。第2种是大门派内具有正统地位的传承人或掌门人等组织各支系参加的竞技交流活动。在代有才人出的各个朝代,无论是掌门人还是其他的学习者,都会结合自己的学习需要和个人兴趣,去做出适合自己的创新活动。例如,太极拳门派内部就5种或6种支系,如陈式、杨式、孙式等,其之间按照年度或约定俗成的方式去开展竞技活动。
这种竞技项目是相对全面的古代竞技活动,一般有官方或代表官方的组织机构来实施。其形式有2种:第1种是全能综合竞技活动。以为朝廷或军方选拔高素质的综合军事人才或战斗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战斗中常用的各种武器(刀枪剑棍等)、弓箭、马上战术的实用拼杀技能为主,具体地表现了选手之间的体能、速度、耐力、爆发力与综合运用实力等方面的素质。第2种是专项竞技活动。实施以某1种或2种项目为主要竞技内容,一般以武术或弓箭等技能为主,意在考察选手在常用搏击技能方面的实力。实际竞技的形式,往往与古代的科举制度或其他的人才定向选拔方式为主,如科举中的武状元选拔制度等,会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三甲”及其他名次的优秀人才,为朝廷、朝廷官员、军队与地方政府的安全或管理来运用。这种竞技形式,为古代青少年树立的政治进步和个人理想奋斗的目标,引导更多人从改变自己及其家族的政治地位切入,通过各种体育训练的方式去追求和实现个人的理想。竞技组织一般以1年1届或3年1届为主,裁判员有朝廷任命或指定的相关官员为主,规则按照约定俗称或组织策划主要负责人的创新为主,可能是多年不变,也可能是按照统治者或组织者的喜好发生变化,选手的资格一般以官贵子弟为主,其中也有其他平民中的佼佼者,获胜者的奖励往往以某种官职的授任为主。
为了庆祝某种节日或表达对某个重要人物的崇敬,朝廷、地方政府与民间都会根据各自的需要去举办某种竞技活动。由于其娱乐性的实质特点,决定了竞技的项目和规则,其操作形式有2种:第1种是单项目竞技娱乐。以1种项目为主,有代表多个地区或家族的选手参赛。出于娱乐氛围和娱乐效果的需要,单项目的竞赛一般以群体性项目为主,如在宋代的蹴鞠比赛、汉代的马球等。第2种是多项目竞技娱乐。一般以3种以上的项目为竞技内容,既有每个项目参赛选手之间的比赛,也有项目之间的比赛,其评定规则既有一般体育性的,也有艺术性和其他综合要求的,如关于某种美德意识的体现等。竞技实施中,既有大型的群体项目,也有掌握特长技艺者的个体项目。从整体而言,这种体育竞技形式,集艺术观赏、娱乐、健身、竞技为一体。2种竞技形式并不注重比赛的结果,而侧重于娱乐的效果,为参赛者和观众等带来快乐是其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也为以后的此类活动或项目选拔、培养人才,积累了技术知识、技能知识、组织策划经验,以及器材制作、场地制作、服装道具制作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发展和规则创新奠定了基础。竞技的组织限制性较小,既有节庆性的庆祝形式,也有因个人喜好或兴趣举办;既有具有某种实力或影响力的核心家庭主办的形式,也有大家共同参与的娱乐方式。各种比赛的规则和结果的运用相对比较自由,一般优胜者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如政治地位或经济地位等,最大的影响就是在行业或项目内的权威性提高。
这是具有艺术性的竞技形式,竞技过程中以项目的美观性、观赏性、新奇性为典型特征,其对抗性相对弱化甚至没有。操作中往往与某种艺术结合起来,有2种常见形式:第1是技巧性表演竞技。包括传统武术在内的各种体育项目,无论是个人项目、群体项目,对抗性项目或单独项目,都是以技巧的表演为主,以个人或群体的肢体动作美观、对抗结果致胜的可能性为主要标准,常见的武术套路表演、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尤其在特定的表演服装和道具的支持下,使竞技具有更强的观展效果,如彝族的公鸡啄架、哈尼族的花键、哈萨克族的叼羊、苗族的八人秋与壮族的高脚球等。第2是特长或绝活展示性竞技。以古代体育尤其是民族体育中的各种绝活为主,如维吾尔族的达瓦孜、苗族的上刀梯等,以其惊险程度、技能难度与对人体极限的挑战程度为判断致胜规则。由于这类竞技的受众相对宽泛,其形式既有卖艺性质的表演竞技,专门表演给某类人或某个家族的表演竞技,以及为了某种宗教和信仰需要的将宗教祭祀和体育竞技完美融合的竞技,是古代社会中基层群众文艺和文化生活满足的重要载体。
根据现存在各种传统体育项目,其积极作用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承。无论是门派传承制、师徒传承制,还是其他传承方式,都为保护和创新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在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和创新中,推动着各种体育项目向着更加安全、科学的方向发展,在使其功能更加健全的基础上,从原本少数人掌握的技艺向着多数人传播。另一方面是各种器材道具与服装制作技艺的传承。随着人们知识的积累和科技地逐渐发达,各种相关器材的材质选择和工艺制作,也以更安全、环保、轻质的方式制作出来,有效地降低了竞技者的体能负担,更以美观、艺术与道德教化的形式,实现了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健身的综合目的。
在古代由于体育竞技的组织者的阶级决定了,大多数体育竞技活动都是官、贵与富等阶层或阶级的专利,导致了其具有2个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方面是极个别项目失传。主要以宫廷体育项目为主,由于对人员限制较多,且掌握人员较少,尤其在朝代更替中会产生各种排斥效应,致使此类项目存在着失传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其中蹴鞠的失传就是典型案例。另一方面是制约项目自身的发展。典型地表现在约定俗成的传承规则方面,既有掌门人制度的制约,也有一些对于传承人性别、姓氏的限制,导致有兴趣者难以学习真正的技术,没有兴趣者却要在被逼迫的情况下去担当传承“大任”,自然会导致某些项目发展缓慢,甚至没有发展。
古代体育竞技为现代体育的发展准备了知识、技术与规则,但其组织及其形式往往由于统治者或统治阶级的需要,被打上了特定的政治色彩。其中,既有利益维护的需要、统治地位巩固的需要与个人武力实力炫耀的需要。这种竞技的组织与在不同朝代的创新,为民族体质发展、文化传承和创新奠定了扎实的智慧基础,更为现代传统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充分的积累。在现代体育竞技规则、制度与环境相对成熟的新时期,古代体育及其遗产依然作为民族瑰宝,发挥出健身、健心与医疗的作用。
[ 1 ] 马振东.中国古代综合性体育赛会研究[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
[ 2 ] 杨绍华.汉唐时期河洛地区体育文化研究[ D ].开封:河南大学,2013.
[ 3 ] 胡昌领.板凳龙的体育文化传承价值与发展路径研究[ 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3):120-123,127.
[ 4 ] 贾儒.校园体育群体竞赛模式组织形式研究[ 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0):137-139.
G808
A
1674-151X(2017)19-15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9.081
投稿日期:2017-08-10
包呼和(1964-), 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