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山洪突至。
截至6月22日午盘,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电影(002739.SZ)下跌9.91%,当日中午,万达电影发布临时停牌公告。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万达商业”)发行的债券同样下跌,16万达01、16万达02、15万达01、15万达02等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当天下午,“复兴系”旗下多只股票也开始下跌。复星医药(600196.SH)盘面出现巨额买单,最终收跌8.02%,港股复星国际(0656.HK)一度下跌9.6%,后收跌5.78%。 “海航系”股价亦于当日出现波动,被视为“海航系”主要海外投资平台之一的海航实业(0521.HK)收跌6.06%。
在股债遭遇“双杀”的6月22日,万达集团曾于官网发布声明,称公司运营一切良好。6月23日,万达电影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将拿出不超过10亿元资金增持公司股票。同一天,万达集团微信公号发文称,6月22日,互联网上有人恶意炒作银行下发通知抛售万达债券,并指“谣言和抹黑言论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造成万达电影市值减少60多亿元,让股民受到了重大损失,更是对万达集团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被称之为“谣言和抹黑言论”的背后,是一则银监会摸底个别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消息:银监会于6月7日下午窗口指导各家大行,要求排查包括万达、安邦、海航集团、复星、浙江罗森内里在内数家企业的境外授信及风险分析,重点关注并购贷款及内保外贷的情况。
万达集团公号的文章亦对此点予以确认。《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联系的数位银行人士也证实了这一消息。
6月23日当晚,经济学家刘纪鹏发表致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公开信,认为万达股票下跌“会给投资人造成损失,也不利于市场稳定”“也会对万达、王健林这样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造成极不利的社会影响”,希望郭树清“在出台某一项政策时,能站在地方的角度看全国,能站在银监会的角度看证券市场,能站在金融的角度看社会和政治影响”。
而被“点名”的5家企业,除了“名不见经传”的浙江罗森内里投资公司,其他4家企业无一不是国内声名显赫的民营企业“巨头”,截至2016年年底,4家企业合计总资产超过4万亿元。
Dealogic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内这些公司总计进行了约600亿美元的海外并购。但也有数据显示,这5家企业过去3年的海外并购金额可能不止600亿美元。有公开资料称,2015年至今,海航集团对外并购金额达到400亿美元。2016年2月,王健林在牛津大学演讲时透露,过去3年多时间,万达在全球10多个国家投资,投资额超过150亿美元,其中在美国一个国家就投了100亿美元。安邦集团主要购买海外金融与地产,截至2016年年底,仅旗下安邦人寿海外资产就达9000多亿元人民币。而浙江罗森内里公司因7.4亿欧元收购意大利AC米兰足球俱乐部而声名鹊起。
这并非监管部门近来第一次出手“排险”海外投资。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海外投资的非理性倾向就已经引起多个部委的关注。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进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而此番被银监会“点名”排查风险的5家企业,近年来可谓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频频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