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体育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7-07-12 15:58:49高学博
运动 2017年5期
关键词:黄山安徽安徽省

高学博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安徽省体育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高学博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安徽省体育旅游的发展优势和趋势,提出安徽省体育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努力打造安徽体育旅游特色文化品牌,培育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和特色体育休闲旅游基地并提出对策,促进安徽体育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安徽省;体育旅游;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安徽经济、文化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国家战略的快速推动,加快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体育战略与旅游文化的契合。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景区具备了健身休闲、探险、水上运动、极限运动、拓展训练、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节等功能。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拓展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 ,也为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资源,符合“健康中国”的核心理念。

1 安徽省地理概况和资源优势

1.1 自然优势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山脉主要有黄山、池州的九华山、滁州的琅琊山、安庆的天柱山等,境内还有800里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1.2 文化资源

安徽省拥有徽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庐州文化四大文化圈,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从距今250万年前的繁昌县人字洞遗址到近现代革命文物、改革开放的物化形式不断涌现。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徽州文化流派、徽学与藏学等文化流派都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安徽表演艺术、民间民俗活动等传统技艺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和发展。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的黄梅戏源远流长,淮河两岸盛行被誉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也享有美誉。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如,华佗五禽戏、篆刻版画、五河民歌和青阳腔等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1.3 旅游资源

安徽既有旖旎的山水风光,又有历史源远流长的徽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等。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安徽拥有黄山、西递、宏村3处世界文化遗产;歙县、亳州、寿县、安庆和绩溪5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家5A级景区,4A级景区超过100家;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琅琊山、采石矶、花山谜窟-渐江、巢湖、太极洞、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被评为世界级旅游胜地(截止2016年5月)。

2 安徽省旅游资源分布

2.1 旅游资源分布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山水遍布境内。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太平湖与古牌坊、古祠堂、古迷窟、古民居等分布于皖南;琅琊山、牛渚矶和凤阳明皇陵等分布于皖东;包公祠、李鸿章故居、三河古镇、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与八百里巢湖等坐落于皖中;天柱山、妙道山、司空山、黄梅戏发祥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安庆等坐落于皖南;万佛湖、天堂寨和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坐落于皖西;皖北有老庄文化与亳州的曹操运兵道和宿州皇藏峪景区等等。

2.2 安徽体育旅游市场

安徽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为体育旅游市场的推广发展提供重要契合点和突破口。截止到2016年1月,安徽省体育局共评选出6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旅游取得较快发展,打造出具有安徽特色的,并以登山、水上运动、自行车马拉松、武术、游泳等为主的体育旅游品牌赛事,且依托于本身资源优势,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休闲体育特色小镇。近年来,安徽各特色景区承办众多体育赛事,促进安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如,环巢湖全国自行车公开赛、黟县国际山地地形车、“华山论剑”国际武术邀请赛和黄山旅游重大游泳和水上国内国际大赛、合肥环滨湖国际马拉松赛事、泾县桃花潭龙舟赛、以攀岩、漂流、高空、蹦极、滑翔为内容的水墨汀溪综合赛事、宿州皇藏峪网球公开赛、巢湖帆船、帆板精英赛和中国热气球挑战赛等等。

3 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

3.1 依托资源,打造体育休闲旅游特色品牌

充分依托安徽省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大力开发传统武术、体育医疗康复基地、自行车、路跑、健身气功和瑜伽、登山、露营、蹦极、攀岩、滑行、徒步穿越、动力伞、皮划艇、龙舟、潜水、垂钓等体育旅游项目,培育体育旅游景区和体育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建立体育特色小镇,建立安徽特色的体育休闲旅游基地、国家级的户外运动基地。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皖北振兴战略和大别山扶持战略的发展机遇,推动各地区间协同发展以及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努力打造安徽体育休闲旅游特色品牌。

3.2 打造体育赛事,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安徽省应该紧扣体育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契合点,聘请国际、国内专家策划、开发、包装并积极推广创一流的体育旅游产品,打造体育旅游精品,如“黄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节”“黄山国际登山节”“黄山国际健走节”“黄山论剑”传统武术大会,休宁县的 “论道齐云山、养生户外行”为主题的国际养生万人徒步大会及越野挑战赛、合肥国际马拉松赛事、宿州国际网球大赛等。通过赛事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安徽省的知名度,而且带动经济和体育旅游市场的大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旅游需求,符合安徽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3 利用互联网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安徽省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充分利用网络及媒体加大对安徽特色体育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突出徽风皖韵的个性化宣传。多渠道培养体育旅游策划和营销人才,建立体育休闲旅游营销团队,让人们充分了解体育旅游的特点。创建体育旅游服务网络,加快信息化建设,形成国际化、立体化的体育旅游服务网络。各个地区可以依托天然资源定期举办旅游推介会,邀请新闻媒体和国内外旅游商来体育旅游景区考察、采访,提高安徽省体育特色线路的知名度,提升体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加大体育旅游网络系统的研制,利用手机、掌上电脑和车载系统给予旅游者方便、快捷查询体育旅游信息。

3.4 加快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

近年来,随着体育业和旅游业大发展,体育与旅游逐渐交融和渗透,体育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优势互补,促进体育旅游健康发展。安徽省依托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安徽特色体育旅游品牌,以合肥为中心建立“体育健身竞赛表演”板块;以芜湖、马鞍山等皖江城市为中心建立“体育用品制造业板块”;以黄山、九华山为中心建立“体育旅游休闲板块”和以亳州为中心建立“皖北民间体育健身娱乐板块”。这些板块的建立加快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和发展。

3.5 科学、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做到开发和保护并重

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安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旅游景观的开发项目和行为,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融合,做到体育旅游开发、运行和保护有机地统一,实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体育旅游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在保持其特色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和发展,加大地方特色的竞争力。体育旅游的开发还要与当地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安全条件协调发展,促进体育旅游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4 结 语

安徽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应积极推进“旅游+体育”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安徽体育休闲旅游品牌,撬动体育休闲旅游市场,创建一条具有安徽省特色的体育旅游发展之路。加大体育赛事的引进和体育旅游的宣传和策划,促进体育旅游消费,助推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1 ] 颜培宇.我国休闲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J ].新乡学院学报,2013(5).

[ 2 ] 王志东.吉林市体育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J ].企业导报,2016(2).

G812.4

A

1674-151X(2017)03-13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5.072

投稿日期:2017-01-09

高学博(1982—),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黄山安徽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家教世界(2021年7期)2021-03-23 08:49:18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家教世界(2021年5期)2021-03-11 12:08:54
黄山日落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家教世界(2021年2期)2021-03-03 09:27:00
《登江阴黄山要塞》
中华诗词(2020年1期)2020-09-21 09:24:24
黄山冬之恋
金桥(2019年2期)2019-09-18 13:03:17
黄山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20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