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等院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

2017-07-12 10:38陈忠锋靳志鑫
运动 2017年17期
关键词:篮球球员人才

陈忠锋,靳志鑫

(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山西 晋城 048000)

探究高等院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

陈忠锋,靳志鑫

(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山西 晋城 048000)

自1998年开始,每年1届的大学生篮球联赛已然成为我国篮球人才储备库,同时也为篮球运动的广泛普及和文化发展夯实了基础。虽然我们的大学生篮球联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辉煌背后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方式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将以这一问题为出发点,纵观大学生篮球联赛发展历程,深入研究高校篮球培养模式,寻求一条与我国国情体制相匹配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之路。

高等院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

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不同,对建国初期的中国体育制度一直效仿苏联,采取高度集中的体育管理制度,形成了“举国体制”。在举国体制的影响下,国家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保障各项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因二战后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对立阵营,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举国体制便应运而生。国家选拔培养有天赋的运动员参加训练、比赛,集中优秀的教练员统一观念和训练方案。在这一制度下,所有运动员严格训练,积极备战,以获得奥运奖牌作为回报国家的准则。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我国的篮球事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亚洲和世界的赛场上,我国的篮球运动崭露头角。在我们为篮球发展而欢呼雀跃时,应感谢国家对篮球人才的培养,使我们的中国篮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举国体制下的篮球人才培养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体制内的人才培养只注重球员技术技能的提升,忽视其文化知识学习;其次青少年选拔进入体育学校,片面追求身体素质的提升,高负荷剧烈运动,往往追求短暂的体育运动成绩,对球员身体发育及健康造成伤害;最后体制内球员更新速度较快,对离队或退役的伤残球员,没有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机会。

随着国家近些年体育制度的改革,原有的篮球人才培养方式已越来越偏离当今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日益变迁,多渠道的篮球人才培养方式在学者和管理层引起了广泛的思考与论证,而近代高校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成熟的篮球人才培养方式,都将论证的焦点聚集到高等院校这一新的篮球人才培养途径。

1 我国高等院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现状

1.1 高校篮球队伍文化水平偏低

高校篮球作为职业篮球发展的后备力量,可谓是意义深远。但在研究中发现,我国高校篮球队伍在人才选拔过程中“重训轻学”,注重球员的篮球天赋,忽视学业的重要性。被纳入球队的天赋球员,往往在比赛时不能快速地领会教练员的战术指导思想,延误了战机。由于天赋球员学业成绩较差,其懒散、懈怠的训练情绪也会影响到球队的管理。对篮球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将势必会成为篮球人才培养提供新的途径。高效的开展篮球技能与文化知识的结合,球员素质的提升、合理分配训练和学习时间,将会成为影响高校篮球发展的新风标。在篮球人才培养中,我们的教练员团队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2 高校吸纳球员途径狭窄

高等院校对篮球队伍的人才选拔,其主要来源途径来自于高中毕业生、省市体校、地方专业队等。而对高校篮球队伍取材偏向于“重训轻学”的原则,对小小年纪就步入篮球殿堂的体校和专业队生源,在技术和技能等专业素养方面就完胜于知识完善技能欠佳的高中生源,使得高中生源取材被大大缩减,从选拔途径就造成了高校篮球队伍的畸形发展。也是造成当下高校篮球队伍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中国篮球发展的主要原因。

1.3 学训矛盾成为高校培养人才主因

高校篮球优秀人才培养将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工程,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会达到绝佳的效果,因此对人才培养教育是关键。由于我国政治体制 的原因,对我国体育管理制度一直沿用举国体制,虽然在体制管理上面有所改善,但总体仍旧以举国体制为指导思想。而当下我国篮球人才培养取材途径,依然来自地方体育学校、省市专业队、俱乐部、高中学校等,在这一特殊环境下,将决定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力量知识水平的欠缺。对不同途径吸纳至高等院校篮球队伍中的队员,学训矛盾油然而生。NBA赛场上的猛烈交锋,我们不仅仅观赏到了球员的高超技术,更在紧要关头临危不乱的“压哨球”扭转战局,使我们应注重球员的大局意识和在面对压力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这些内容靠训练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对队员自身的修养进行提高,而大学教育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2 国外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

2.1 美国体育管理体制

美国作为世界体育强国,在历届奥运会等各大体育赛事都会有美国运动员摘金夺银的身影。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的体育强势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美国政府体育管理制度的完善所致。作为美国四大体育联盟之一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每一年度的NBA总决赛,都会紧紧吸引全球粉丝的关注。NBA作为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赛事,其成功而广泛的影响力,与美国政府对待体育事业发展采取的市场化管理机制是密不可分的。首先,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部门,而对体育的管理只限于对公众健康的身体教育和全民运动的基础设施修建等环节;其次,美国具有完善的联盟组织,这些机构能在市场运营机制的基础上合理培养和发展竞技体育人才;最后,在体育人才培养上,大学作为美国体育人才培养取材的主要途径。作为美国非营利性组织的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它是由全美千百所高校共同参与和结盟的体育公益组织。而NCAA通过市场机制保持其自身运营成本,并每年向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美国职业棒球联盟(MLB)、国家橄榄球联盟(NFL)、国家冰球联盟(NHL)等输送后备人才。

2.2 澳大利亚体育管理体制

澳大利亚被称为“体育运动的天堂”。体育是澳大利亚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话题之一,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体育几乎和宗教信仰一样重要,已经完全融入澳大利亚的文化血液中。负责澳大利亚体育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是澳大利亚卫生和老年部,设有专职负责体育部长一名。澳大利亚的政体属于联邦制,下设州和地方政府,而对体育管理的分工也存在不同要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要负责体育组织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下设的州政府主要职责是场馆建设和自助体育人才发展;而地方政府是体育发展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大部分资金用于地方社区基础和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作为澳大利亚政府的体育行政机关——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澳体委),是澳大利亚广泛性体育系统的基石,无论是澳大利亚的竞技体育发展,还是休闲体育的完善,澳体委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澳大利亚的竞技体育主要由政府主导,由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负责执行政府的政策,政府在国家和各州设立体育学院,组成了澳大利亚主要的竞技体育训练网络,联邦政府资助全国各地的体育学院,而地方州政府扶持本州的体育院校,而各学院都设有训练奖金供优秀运动员申请,并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完备的训练设施和服务。同时,各个单项国家体育组织及其下属的州体育组织,还有各个体育俱乐部组成了基础的训练网络,这些组织接受来自澳体委的资金资助,培养和选拔高水平运动员,或输送至各体育学院继续深造,或直接组队参加各类州际比赛。各种体育组织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形成有澳大利亚特色的竞技体育体系。

3 建 议

3.1 整合选拔体制,完善管理体系

当前发展我国校园篮球的主要困境,在于篮球人才的选拔途径。地方体校、俱乐部等以竞技水平论才能的培养方式,势必将阻碍我国篮球事业的长远发展计划,更不利于职业球员的发展。而随着篮球市场的成熟,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战术战法、抗压能力、团队协作、明星效应等自身因素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对选拔出一名优秀、卓越的篮球运动员,需借鉴一套科学和全面的选才体系将迫在眉睫。而完善我国的体育管理制度,应借鉴西方篮球管理体制成熟的国家,并结合自身发展要求,制定出合乎我国篮球发展的管理体制。

3.2 缓解学训矛盾,综合培养人才

对当下我国篮球人才的综合素质低、抗压能力差、体能较弱等诸多突出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运动员选拔体制的单一。我国的体育运动过去在苏联举国体制的影响下,作为一张新中国的“名片”。在特殊时期,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冲破社会意识形态等立下了汗马功劳——中美“乒乓外交”,我们的体育也在短时期内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与钦佩。那么快速的发展体育运动,并取得国际水准,除了国家所给予的财力、物力支持,对优秀的运动人才选拔至关重要。而以“金牌”为荣的举国体制,在当今市场经济及媒体快速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下,慢慢显露出球员的综合素质偏低、人才供给不足、与西方球员类比问题较多,都突出的反映了举国体制下的“学训矛盾”。那么,如何将小、初、高及大学院校,相互承接、有序、学训一体化,将视为影响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储备的重要环节。

(1)教育和体育部门应适当缩减地方(省、市、县)体育学校培养运动人才力度,将具备篮球等运动技能或天赋的球员及其他运动员(体优生),纳入正常的学校教学群体中,并取消“特殊”待遇,以学习成绩优异和体育运动技能作为双重考核标准。(2)根据地方师资能力及硬件设施要求,将具备体育特长及成绩优异学生(体优生),尽可能集中到某所教学实力强,运动场馆完善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同时将体优生混编至普通班级,不许集中教学和混为一班。(3)地方教育和体育部门应常规化的举办各类体育联赛,并要求地方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积极参与,同时建立详细的体优生学习和体育成绩档案。小升初、中考、高考应建立体优生专项人才测试及身体综合素质测试等严格考试标准,为大学体育院校及专业训练队人才递进提供真实可靠的影音资料以备查阅。(4)体优生应坚持两者兼顾,对成绩偏低的体优生应采取末尾淘汰制度,以督促体优生学习和训练。而优秀的体优生将步入大学,成为职业俱乐部和国家队、省队的不二人选。

3.3 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人才培养

对当前我国篮球人才培养经费,各大专院校均来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然而市场的迫切需求,上级部门给予的有限资源,往往不能满足高校对篮球人才培养的投入和产出。教育部门应制定法规政策,鼓励高校篮球发展市场机制的介入。通过市场运作将高校篮球队伍发展、人才培养,作为教育部门发展篮球的初衷,而把明星代言、社会效应作为市场赞助商牟利的动力。教育部门监管高校篮球发展方向,而市场机制促使校园篮球人才产出,为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储备人才、拓展高校体育人才发展,将提供更为广泛的前景。

[1]李文涛.我国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5.

[2]张培峰,张玮.中美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比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4).

[3]杨瑞强. NBA与CBA赛事赞助及营销比较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2016.

[4]黄金容,戴朝.关于体育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 ].中国人才,2011(14).

[5]张磊.我国大学生篮球后备人才的现状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5).

G841

A

1674-151X(2017)17-08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7.047

投稿日期:2017-06-25

陈忠锋(1989—),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篮球球员人才
人才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快乐篮球进山乡
我不只是球员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