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森林经营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2017-07-11 09:18罗姗王六平
现代园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可持续发展

罗姗 王六平

摘要: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2个宏观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近自然森林经营在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首先,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政策以及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近自然森林经营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其次,以阐述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分析了近自然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一步论述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最后,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阐述了近自然森林经营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6大任务中的作用和潜力,分析并提出近自然森林经营在推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面临森林经营方案管理体系落实不力及财政年度支持没有连续性等2大问题与挑战。

关键词:生态文明;近自然;林业;可持续发展

1研究背景

1.1生态文明政策方针

党的十八大在继十七大之后,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并作为报告进行了论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2林业在生态文明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与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3年6月):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维护生态安全中的主体作用;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在发展生态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其主要任务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

1.3近自然森林经营与生态文明建设

1.3.1近自然森林经营与生态文明有相似的思想渊源。我国古典的林业哲学理论是世界森林文化的精华。“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体现了森林利用的继嗣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林木成材的抚育要求。人类既不能完全受制于自然,也不应违背自然规律,应当是一种和谐共处的伙伴关系。根据森林生物适应性和环境适宜度,通过人的积极干预,在时间上、空间上建立起合理的层次、格局和秩序,使它们相得益彰,有效提高物能转化、积累分解和再生速率,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取得最大综合效益之目的。在覆盖着森林的地方,和谐而稳定的景观比比皆是,大自然创造出这些,并非奢侈的修饰,如果森林消失,就意味着地貌中的能量供应源泉和平衡机制被摧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将向着不支持生命的方向演化。如干旱和洪水、高温和低温、土壤侵蚀和湖河淤积等矛盾现象的出现,都是森林消失的直接或间接后果。从生态上来看,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形式都需要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其生存的基本条件,地球应该始终处在森林时代”中。近自然森林经营不仅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战略,归根到底又是人类对“回归自然”的一种选择。它强调把认识自然规律和利用自然规律统一起来,把人的劳动能力和自然力的利用统一起来。近自然森林思想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生态文明思想基本一致,是生态文明理念在林业生态建设及可持续森林经营的具体体现。

1.3.2近自然森林经营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20世紀90年代初,邵青通过系列文章较为详细介绍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相关概念、技术、体系和实践经验。近自然森林经营是以认识林木个体以及种群生长能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近自然森林经营就是以植物群落生和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理论和技术体系。近自然森林森林经营是立足于生态学的思想财富,从整体出发观察森林,视其为永续的、多样的、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力求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所发生的自然过程,把生态与经济要求结合起来,实现最合理地,并贴近自然的森林经理模式。近自然森林经营立足于自然,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以期达到越用越多、越用越好的目的,这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关于“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建设要求。

1.3.3近自然森林经营是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近自然森林可持续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起源于德国,是在对德国人工林各种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持续森林经营思想,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可持续森林经营理论技术之一。较之于其它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实践性更强,在德国以及其它欧洲林业发达国家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可借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与技术和实践操作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与德国通过系列国际合作项目,逐步探索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全面开启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硬”和“软”科学的研究,实现通过林农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将可持续森林经营技术落实到山头地块,并积累了大量且宝贵的经验,这为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贯彻于林业生态建设操作层面提供了条件。

2近自然森林经营简介

2.1基本理念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原理可表述为:从整体出发观察森林,视其为永续的生态系统,从“自然更新——快速生长期——顶极群落期——自然衰退期”的整体尺度来经营森林,力求利用发生的自然过程,保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实现生态与经济合理的一种贴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近自然森林的管理应该纳入生态系统整体关系来把握,森林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的恢复应该遵循原生植被分布的规律;森林经营应该遵循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发展规律。

2.2经营目标

近自然林业经营的目的是培育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多树种、异龄、复层混交林。近自然林的经营目的不只是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而是依据自然规律采用相应的经营措施,充分发挥森林的物质生产功能和环境、景观效益㈣。实现最合理地经营接近自然状态的森林是近自然森林经理的基本目的。因此,要求在同一个森林经营单元内,以不同树种的不同发育阶段为依托,在时间、空间上相互交错、井然有序、形成整体,充分发挥森林的特有功能并保持其永续性。

2.3核心概念

2.3.1近自然林。近自然林主要由乡土树种组成且具有混交、复层和异龄等结构特征的森林。

2.3.2森林发展阶段。从指导森林抚育经营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考虑,将森林演替阶段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森林建群阶段、竞争生长阶段、质量选择阶段、近自然森林阶段、恒续林阶段。

2.3.3群落生境制图。群落生境图是从立地条件分类图演化而来,本质上是表达一定生物生活空间类型的景观生态图。在实际群落生境制图工作中,产生的是反映立地条件、森林演替、林地近自然程度、自然保护及经营目标和措施等一系列具体的专题图。

2.3.4森林发展类型设计。森林发展类型作为近自然森林经营的主要工具,表达了人们在对立地环境、树种特征及森林发展进程等自然特征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利益而设计一种界于人工林和天然林之间的森林模式。一方面表达出希望实现的理想森林模式状态,另一方面还要提出实现这一状态的必要营林措施和经营过程,核心思想是希望把自然的可能和人类的需求最优地结合在一起。

2.4关键技术

2.4.1目标树单株经营技术。单株木经营法是一种实测和标记每一株林木,并将其分类处理的集约森林经营法。近自然森林经营林分作业体系是以单株林木为对象进行的目标树抚育管理体系。

2.4.2择伐作业技术。择伐过程(技术)基本思路:先选择目标树,再考虑伐除树,其它树木不动。标注目标树(不能受到任何伤害)、标注伐除树和标注集材道工作由林业员完成,作业人员谨慎施工。

3近自然森林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3.1可持续森林经营

可持续森林经营是指对森林、林地进行经营和利用时,以某种方式,一定的速度,在现在和将来保持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活力、實现自我恢复的能力,保持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同时又不损害其它生态系统。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宗旨是保证森林连续有效地满足当代人的物质生活、文化精神生活和无形的利益需求,而且有利于长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3.2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

3.2.1生态可持续。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是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宗旨和目的,也是近自然森林经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针对人工同龄林经营,近自然森林经营强调多树种的针阔混交,保护和促进乡土树种,努力提高经营区生物多样性的提高;避免皆伐作业,实现森林在时间序列上的连续覆被,增强了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混交异龄林的培育和发展抑制了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更好地解决了森林生态保护问题。通过科学的间伐(择伐)经营,提高林分机械稳定性,保护表土、维护林沿木机械稳定性,增强了森林的防风能力,提高了森林的防护能力。为此,近自然林业经营可实现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3.2.2经济可持续。近自然林业追求经济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近自然林业还通过模仿天然更新,对目标树种采取定向培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人工措施,培育出大量大径级的优质木材。通过择伐异龄经营等措施保证优质木材源源不断的可持续供应,而有效规避了传统人工林、大面积人工同龄林,带来资源集中利用,间歇供给带来的资源断档问题。

3.2.3社会发展可持续。近自然林业实现了生态可持续和资源经济可持续的有机结合,近自然林业通过人工模仿森林天然更新演替规律,营造了复层混交的多树种稳定的森林生态群落,并采取异龄择伐人工经营措施,保证了在保护森林生态基础上优质木材的可持续供给,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增长。

4近自然森林经营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4.1近期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

“十三五”林业发展的重点问题:(1)基本思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动力,创新林业体制机制,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发展目标。要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各地区林业部门要把林业改革发展目标充分融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全局中。(3)战略布局。根据林业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空间、时间和功能布局。(4)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包括:宜林地、造林任务、森林经营、湿地恢复、防沙治沙、物种保护、防灾减灾、绿色富民产业、林区民生、新型城镇化等。

4.2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任务

总的来讲,近自然森林经营充分尊重自然动力,任何经营措施和经营活动都必须充分尊重和运用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动力。维护或加快进展演替,任何经营措施和经营活动都必须有利于维护或加快森林生态系统的进展演替进程。近自然间伐作业技术在改善林分空间结构的同时,强调为乡土树种、阔叶树种留足更新空间,这有利于人工纯林逐渐向混交林转变,最终实现近自然恒续林的近自然生态系统。因此,近自然森林经营能够在广大人工林区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干扰,推动人工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转化。

4.3与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近自然森林经营可与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结合,成为其森林经营技术的支撑。世纪之交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很大部分林分已经进入中近熟林阶段,由于造林侧重于增加森林面积,为保证成林大部分林分初植密度过大,当前林分状态表现为过密、径高比过小,许多林分处于不稳定状态。近自然森林经营目标树经营技术体系和单株择伐技术,有利于改善该类林分的稳定状况和健康状况,可为类似退耕还林造林后续经营的技术支撑。同样,近自然造林及植被恢复技术、幼龄林抚育技术、退化次生林改造技术,可应用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

4.4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除不适宜于速生丰产林以外,适合其它所有具有生产力林地的森林经营。在广人生态公益林区,近自然森林经营可为提高人工林生态效能、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低效林改造(灌木林乔木化)、天然林质量提高、成过熟林择伐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以实现提高公益林区森林蓄积保有量、森林健康与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非木质产品的生产力,可融入到构建我国生态安全格局技术体系之中。

4.5与促进绿色发展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重要的可持续森林经营技术,是维护和提高森林可再生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近白然森林经营不但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木材产品,实现相关产业领域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而且与此同时可减轻其它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压力。

4.6与建设美丽中国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适应性强,加之其人性化的操作模式,有利于向广大农村社区集体林区推广,有利于促进村级森林经营单位的形成和建立,为农村社会开展可持续森林经营活动刨造了条件。可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提供理论、技术、经营组织以及作业实施方面提供支持。

4.7与全球生态安全

近自然恒续林经营方式可实现森林蓄积保有量的永久提高和森林的永久覆盖。永久提高蓄积保有量和森林覆被会永久增加森林碳汇,并且有利于促进和提高森林土壤的碳汇能力和碳储量,为全球碳循环和全球生态安仝做出应有的贡献。

5面临问题与挑战

5.1森林经营方案管理体系尚待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章第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国有的农场、牧场、工矿企业等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但在广大集体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管理体系落实不足。县级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情况来看,所有权和经营权错位带来了比较多的弊端,县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在实施主体不明确或者传统惯性思维的情况下,其实施主体就是县级林业主管部门,面对整个县的集体林地也无力实施或承担不了这样的巨额投入。国有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目的不明确,在很多地方主要是为申请采伐限额指标而编制,在促进森林可持續经营方案作用不大。因此,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森林法有关森林经营方面管理体系,不但是近自然森林经营所面临的巨大障碍,同时也是所有可持续森林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挑战。

5.2财政支持体系不利于可持续森林经营活动的开展

目前,我国对林业的财政支持体系大多是按年度计划下达,且名目繁多、项目分散,统筹困难。其存在的问题:(1)不利于按照可持续森林经营方案进行财政支持。(2)失去了连续性,不利于基层森林经营单位的技术积累。(3)项目来源多,各部门对于项目管理和技术的要求不一致,在同一个森林经营单位开展森林经营活动,一方而容易产生技术上的混淆,另一方而可能导致实施成效通不过验收。(4)不利于可持续森林经营发挥其林业生态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效果。(5)小利于对林分培育的连续支持,实现不了恒续林的长期培育目标。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林业可持续发展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