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伙华
摘要:为了防止森林起火时火势的进一步扩散,建立防火带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就防火林带树种的选择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防火林带;树种;营造技术
防火林带,顾名思义其主要用途在于林区防火,为了预防森林火灾继续大面积扩散和蔓延,防火林应运而生。森林防火主要依靠林火阻隔系统,包括工程阻隔网络(是指人为建设相关项目预防火灾蔓延)、自然阻隔网络(利用河流、山石阻隔山火)、生物阻隔网络。建立防火林带则属于生物阻隔网络。
建立防火林带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在林区边缘设立防火林带(该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林区外的火灾隐患,但无法防止火种被带入林区内部而引起的森林火灾)和在大面积森林地带建立网状分布的阻隔带(此种方式较前一种更为科学,既能防止林外火灾,又能将于林区内火灾损失降低到最小)。防火林带的设立大大改善了林火阻隔系统的完整性,为从根本上降低森林火灾风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防火林带建设的必要性
在我国经历了全国范围的大批量工业建设后,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关注度逐渐升高,林木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除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现象外,国家还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如退耕还林的环保相关政策。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营造绿色“防火屏障”的概念,而到20个世纪80年代,我国也逐渐开始了相关问题的研究及技术的实施。营造森林防火带不仅能降低火灾风险,还能增加森林的物种丰富性。
1.1森林可燃物质多
林区一年四季枯枝落叶较多,尤其是一些海拔较高的森林地区内部,松树、杉树等含油量大的林木种类数量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火起,火势将很难控制和消灭。很多人有着冬季雨雪多,很难起火的错误认知,实际上在秋冬比较干燥的季节,林木落叶堆积大,是火灾发生率最高的时候。
1.2森林地区地形复杂,管理难度大
一般林区分布在高山盆地之中较多,每个地区基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情况不一,且每个林区中存在山石、河流、崖壁、深沟等特殊环境,造成管理难度增大。城市化建设的推行,使招聘林区管理人员的难度增加,常年丰富的社交与群居生活让一般人很难真正扎根在此。
1.3林区地广人稀,灭火难度大
林区管理人员少,除部分地区有村落之外,很多林区都常年无人居住,有些地区甚至用水用电都很困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地火灾隐患,但不排除因自然原因(如雷电)引起的火灾,火起之后仅靠当地林区管理人员很难控制灾情。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毗邻市郊导致人为火灾隐患大,地处偏远地区导致缺乏防火灭火的科技手段等情况,因此,建设防火林带非常必要。
2防火林带树种的选择
针对不同林区的情况不同,防火林带树种的选择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
2.1抗火性和耐火性
作为森林防火的重要手段,防火林带树种具有抗火性和耐火性,在选择树种时,首选选用具有含油脂率低、含水率高、着火点高等特点的树种,如松树、杉树等明显不符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如火力楠、红椎等。耐火性则主要指的是防火林木在遭遇火灾之后的生物恢复能力,恢复能力越强则越适合,反之亦然。
2.2适生性
不同林区受地理位置客观条件所限,适宜生长的林木种类不同,如海拔高则需耐寒、海拔较低则需耐湿、沿海地区需喜水、干旱地带需耐旱。同样,防火林木必须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种类,由于绝大部分防火林带是人工后期植入和栽种,因此,选择互相适合的品种尤其重要,部分种类林木本身是防火林带建设的绝佳品种。但由于不适应当地土质、气候等原因,栽种不久即因客观条件而枯萎、死亡,不仅不能防火,还造成相关部门不必要的损失,且为火灾留下隐患和风险。
2.3生物无害性
选择树种时还要考虑到其生物无害性,即该树种成活之后不得对当地的林木产生危害,如争夺土壤养分、树荫遮盖阳光,甚至是其携带的生物或其本身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形成危害。这一点是防火林木树种选择原则中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
2.4经济适用性
如果2种树种各方面条件相当,相关部门应当选取对于当地更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毕竟在建设防火林带时,林木所消耗掉的成本数字还是相当“可观”的。
2.5观赏性
在满足上述所有条件之后,如树种能够做到“悦人眼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则可谓是“锦上添花”。当然,对于部分地区,如森林风景区等地,林木本身依靠观赏性创造经济价值,则对此条件要求较高,对于一般性的防火林木满足观赏性相对只是附加条件。
防火林带树种应当做到“优中选优”,这里的“优”并不是指市值越高越“优”,而是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结合树种特性综合考虑,在满足“防火”的基本条件之外,能够做到尽量降低其对环境以及当地经济的伤害值。
3防火林带的配置与规格
防火林带树种的选择除了看其本身生物特性之外,防火林带的建设也是有科学依据和要求的。例如,整个林带的布局规划、大小树种的选择搭配、林带建设造林密度、林带空间配置等。
3.1防火林帶的布局规划
在引进防火林带树种前,认真考察当地地形,掌握林木的密集程度、丛高、根系排水性能等,清楚山脊走势、河流排布之后,依据这些地理条件安排防火林带的整体布局,利用天然屏障降低对防火林木的需求,降低成本。同时,针对重点地区,如顶风、向阳、林木干燥的地区要进行重点防御。
3.2林带建设的造林密度
根据研究布局好的地形安排,原则上不采用全垦方法,根据林带的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适当整地密植,如木荷、枫香、台湾相思植穴规格视立地条件采用0.5mx0.5mx0.4m,密度2mx2m;杨梅、小叶榕、四季柚、荔枝等植穴规格采用0.8mx0.8mx0.6m,密度4mx5m。
3.3大小树种的选择搭配
作为防火林带,单种单层林木作为保障显然不够,因此,一般会选择构建乔木、灌木搭配,多种林木组合呈复层结构预防森林火灾,从水平结构看,乔木灌木搭配能够更为合理地利用营养空间,不仅起到预防火的作用,还能吸收营养抑制杂草的生长;从垂直结构看,复层结构密度较大,且内部空间含水量较大,不利于飞火的传播。因此,选择大小树种搭配种植,充分利用地表及以上空间,较单层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阻隔火势的传播。
防火林带的树种选择以及营造,需要依据多方面科学标准和原则。首先,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地势特点,合理种植。其次,要适地适树,选择适宜当地土壤气候的树种,注重实效性。再次,要因害设防,针对如风景区、松柏林区、自然保护区等火灾高发地区,加强火灾预防,加大防火林带的种植密度及网络维度。最后,要多重优势兼顾,林木存在的意义不仅是能防火,更可以将其加以利用实现其价值,如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建筑价值、观赏价值、环保价值、经济价值等,考虑到多重效益才能加大相关部门以及该地区群众对于建设防火林带的积极性。
对于鉴定防火树种的方法有多种,如目测判断法、直接火烧法、火场植被调查法等。一般无论是否有设置防火林带,林区都会设置类似“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标示牌,但警示效果较差,只有真正将其作为日常行为准则,根深蒂固地植人人们心中,每个人承担起责任,才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火灾发生的频率和有效控制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