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对比分析

2017-07-11 09:18王越
现代园艺 2016年14期

王越

摘要:中日两国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淵源,园林造景艺术也是如此。由于两国地域、文化和社会历史演进的差异,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庭园文化。几千年发展下来却风格迥异。追本溯源,是两国的地域差异和文化的不同使然。

关键词:中日园林;造景艺术;造景元素

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中日园林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各自都有丰富的园林遗产,两国园林不仅数量多,而且风格多样,有许多园林自成体系。

1中日园林造景艺术影响因素

1.1地理环境

国土的典型景观也是园林创作的源泉。中国的地形、地理、地貌景观丰富,千山万壑、峰迥水转,所以在城市士大夫的宅院里,为了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凿池构山,创造出各种自然景致,当然各种手法也是在城市的局限环境特点所致。而日本国土为岛国,由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4个大岛及一系列小岛组成,岛上丘陵起伏、植被丰富,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岸多为礁石,千姿百态。自然的造化造就了日本人民对自然的理解并成为日本园林艺术创作的源泉,海岛景观和丘陵景观就成为日本自然风情的内容和庭园构思的主题。

1.2文化背景

日本园林造景艺术以寺庙庭园为代表,宗教在日本的社会地位与中国有很大不同,宗教进入日本社会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与日本社会融合。这使得宗教在日本社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西方宗教社会有相同之处,构成了中国园林与日本庭园差异的根本原因。

1.3园林主体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文人文化、老庄哲学,园林的设计者和使用的主体是文人、士大夫,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显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以及仁者的理想观。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根源在于宗教,宗教大师和著名禅师则是枯山水庭院的设计人和使用者。而日本则喜欢拟佛拟神的较为晦涩的语言表达。中国人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而日本则是较多表现孤独禅意和对人生的寂寞感。

2中日园林的造园艺术特点

2.1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中国明代中期造园艺术是以汉文化为主,经过几千年的孕育发展而得出的一种园林体系。造园艺术观念运用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在“天人合一”思想的主导下,造园艺术开始将人的价值体现在自然山水上,从而致使自然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园林艺术特点以亲近、和谐的态度对待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工”的效果,所谓的“巧夺天工”就是如此。明中期,中国的私家园林继承发展了宋元写意山水园的造园艺术经验,园林风格更趋向小型化和象征化。园林景观以天然景观的趣味为主,往往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点缀山石花木;或是以假山为中心,旁边浚池种植花木,假山普遍采用土石相间,山体线型平缓,仿佛天然,重视就地取材,石材和花木具有地方特色。园中建筑精致美观,类型丰富,往往采用虚实相生,在有限的空间里有较大的变化,多楹联诗词题咏,利用文学手段来丰富园林的内涵。私家园林意境的主题表现文人士大夫怡情自然山水,超脱世俗功名的情结。追求的是一种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文人将园林作为“地上之文章”。

2.2日本园林艺术特点

日本又根据本国地理环境,结合本土文化,并且结合禅宗文化的美学理念,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和“茶庭”2种形式的园林。进入现代景观设计,日本园林一直在积极探索与发展,其简洁质朴又神秘空灵的风格延续到了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中,形成了具有浓厚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景观设计体系,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讲,契合了世界极简主义的潮流。在从古典园林向现代景观设计过渡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出现了滞后的现象,虽然也出现了好多优秀的仿古园林作品以及中国传统风格的景观作品,但从整体来看,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体现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发展。所以,本文比较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艺术手法,不仅是分析比较两国园林艺术风格异同,更重要的是借鉴日本园林中优秀的因素,加深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根植于传统,面向世界,在吸收和继承中,寻求变革与发展。

3结语

通过中日园林造景艺术的归纳和梳理,用唯物主辩证法的观点发掘园林造景艺术特色,不仅可以选出有利于中国园林事业的发展的造景艺术手法,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园林事业良性发展。中国与日本园林景艺术手法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是基础,社会文化、宗教环境是培养的土壤,而设计者、使用者这个主体的社会层次差异是直接原因。这些影响深远的、复杂的各种力量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差异合力。对这种缘由的探讨不仅对历史有很深的意义,对现在的园林设计和发展也会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