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阳阳 肖潇
摘要:在现代陵园的建设中,植物这一重要的园林要素对陵园景观的营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现代陵园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结合现代陵园实际功能分区,提出针对性的植物造景手法,并提出我国陵园中植物配置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为现代陵园植物景观营造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现代陵园;植物配置
现代陵园是相对于中国几千年墓葬历史所提出来,是指目前在城市周边开发、以满足社会公众墓葬需要,秉持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理念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理念,集祭奠、缅怀、追思、游赏于一体的园林式文化陵园。
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和园林功能的发挥。现代陵园设计要打破传统墓园阴森、压抑、沉重的气氛,植物配置在陵园的景观营造中显得更加重要。所以现代陵园空间的景观营造,根据其不同的场所功能,在植物配置方面充分利用植物本身的生理和外形的景观意境突出特征,不但能使景观效果浑然一体,而且还能展示景观空间的独特特性与魅力,营造鲜明的场所精神,起到供人游览、赏憩和思考生命主题的作用,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受。
1设计原则
1.1生态性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陵园还是现代陵园,一直以来在选址、规划上都考虑所处位置的历史文化、周边地形地貌并结合风水的观点,以有形的自然环境、山水、建筑形状,以及无形的理气综合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使趋吉避凶。但陵园的建造势必会影响原基地的生态平衡,成为环境的干扰因素。所以植物配置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以生态为先导,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尽量保留场地内原有的植物。并坚持适地适树,尽量选用乡土树种,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实现生态的修复和多样性。
1.2主题性原则,以常青为基调
现代陵园已经慢慢趋于公园化,但有别于城市公园其特殊功能性,还是为广大市民提供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所以陵园的植物配置以大面积的绿色为基底,以常绿树种中松柏类树种为基调,辅以白玉兰、海棠、红叶李、翠竹和红枫等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种类,并增加色叶和开花植物,兼顾四季景观,可以“春游繁花芳草地,夏赏玉树碧荷池,秋咏红叶菊香景,冬吟梅绽白雪情”。在突出陵园庄重沉静的气氛同时,又能渲染积极而高洁的纪念文化气氛。
1.3识别性原则,不同区域植物营造手法、配置形式区别考虑
现代陵园一般规划有人口服务区、殡仪区、墓园区及游憩区。不同的区域其植物造景的手法各异,不同节点与景观轴线植物搭配形式多样,每个功能场所或空间都应有其可识别、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景观。如墓园区又根据殡葬形式分传统墓葬区、生态墓葬区、艺术墓葬区等,只有通过植物造景与造墓交相辉映,植物配置与景观空间的互相融合,让故人在绿树中安息,让真情在鲜花中绽放,让思念在山水间萦绕。
1.4注重意境的打造,多选用有寓意的植物
任何一种文化的诞生都有其存在的必然和形式的渊源。在我国,墓葬文化和形式受到各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及周易思想等。在岁月的磨练中逐渐形成了日臻完善、自成一套的完善体系,指导了中国上千年的城市、建筑、园林、陵园等一系列的布局形式。中国风水学上认为一些植物的种类、属性及位置等,能够影响人的命理,认为植物不仅有生命还有灵性。现代陵园也是如此,一是可以借风水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另外借风水能给后人带来安康,因此具有趋吉化煞的风水植物成为了陵园中的常用植物。例如:象征龙脉不断的百年龙柏、宗族兴盛的千成对节,寓意子孙延绵的万年银杏、鸿运当头的天竹红果、品质高洁的雪松、华翠挺拔的楠木、亲情萦绕的桂花、福星高照的紫薇等。在陵园植物配置上多选用风水植物,既美化、绿化的环境,又生成了较好的生物场,不但为已故的亲人,同时也为祭奠着创造了优美、舒适的环境。
2不同功能分区植物配置
2.1入口服务区(见图1)
现代陵园人口一般正对中轴线,兼具展示、生态停车及基本接待管理和服务的功能。
人口人流量大,与城市道路绿化联系密切,植物配置应明快、大方、自然,突出陵园的文化氛围。并注重平、立面双向的配置,植物可低矮、整齐布置成各自陵園的标志性图案,也可结合现代陵园的艺术墓,以草坪为主,配合龙柏、黄杨等常绿植物进行丰富,打破陵园的单调感和沉闷感。
生态停车区域植物采用行道树加绿篱的方式,对来往祭奠、游赏的车辆进行分隔、遮荫。
接待中心及办公区域植物配置以乔灌草搭配为主,简单、实用,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提供舒适、安静、卫生的服务、活动环境。在建筑立面适当位置可种植爬山虎、地锦、紫藤等攀援植物,增加立体绿化面积,还能起到防晒、降温的作用。
图1人口服务区植物配置意向图
2.2殡仪区(见图2)
殡仪区一般规划于陵园的中轴线重要节点处,主要以功能性建筑为主,如殡仪馆、火化间、骨灰寄存楼等。
在殡仪区悼念火化区域的植物设计上,轴线两侧列植高大常绿乔木或者松柏类植物,形成规整的序列感,沿着建筑前广场两侧种植行道树,打破广场大面积铺装带来的沉闷、单调,同时引导人流和视线,烘托陵园的氛围,营造开敞大气、庄严肃穆的景观效果。对广场两侧的绿地进行密植,营造优美的环境和林冠线。
骨灰寄存楼一般位于主建筑侧后方,其周边植物应进行密植,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搭配,并嵌入叶色树种,形成宁静、安详的氛围。
大面积铺装的场地还可以摆放盆花加以装饰,如万寿菊、矮牵牛、翠菊、金盏菊等,繁花似锦可以表现出“万古流芳”的主题。
2.3墓园区(见图3)
现代陵园的殡葬通过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引导,提倡火葬,植树造林,建立城市园林生态公墓,对荒山荒坡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使死者的骨灰迅速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创造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墓园区道路蜿蜒曲折,沿主干道两侧列植常绿树种,尽量选用乡土树种,内部依山就势采用自然式种植,墓碑附近则选择生长缓慢、耐修剪的植物,起到软化墓地景觀的作用。使整个陵园区植物景观疏密有致、立面层次丰富、色彩季相分明、林冠线变化富有韵律,创造一种自然的意境。
2.4游憩区(见图4)
游憩区结合场地内自然水体,结合整个陵园山水,打造出“近看是碑,远看是公园”的景观环境。在游憩区的植物配置上,种植大量的常绿植物及能吸引鸟类等动物的香花、多果植物,创造一个植物景观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自然、安静、充满松音鸟语的适合闲适漫步的静思空间,让人们在纪念先人的同时,享受到一份难得的远离都市喧嚣的宁静。
3现代陵园植物中的不足与建议
3.1松柏类植物比重过大,气氛过于沉重
因为松柏类植物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庄重肃穆且历严冬而不衰,又富有坚贞、万古长青、长寿等寓意。所以一直以来,陵园中的基调树种以松柏类植物为主,气氛略显压抑、沉重。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陵园其承载的远远不止祭奠先人的功能,所以在植物配置上,还应在适当的场地和位置增加更多观花、观果、观色叶的园林观赏植物,丰富陵园的植物景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
3.2部分区域的植物选种眼光不长远
大多陵园的墓区,特别是墓碑周围,种植柏科植物千头柏、圆柏等较多。这样的配置形式单调,景观效果也不佳。而这些植物种类由于其生长空间狭窄,其根容易侵入墓穴中,久而久之势必会对周边的墓碑造成损坏。所以建议在墓穴周围应选择生长缓慢、株型紧凑、萌芽力强、耐修剪的植物品种。
3.3防火隔离带的欠考虑
现代陵园规划一般依托自然山体,在生态建设上松柏类的植物品种比重较大,其植物树形大多遮蔽率较低,加之这类树木含丰富的油脂,属于植物中的易燃危险品,给陵园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森林防火中的防火隔离带是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了。在林缘处多配置具有防火功能的树种,比如木荷、冬青、火力楠、栓皮栎、交让木、珊瑚树、苦槠、青冈栎、竹柏等冠大阴浓、植株含水率较高、树叶较厚或成革质的防火树种,起到减弱热辐射、抑制火势蔓延的作用。
4结语
成功的纪念性景观必然是一个全面、综合的环境体,植物是其重要的组成元素。在现代陵园的植物配置中,与之相适应的植物景观设计被人们赋予一定的特殊内涵,能充分体现场所精神及植物在生态、美学及文化等方面的特性,烘托出现代陵园的纪念性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