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云 陈映惠
摘要:结合植树造林技术方法,对加强植树造林管理的可行性措施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管理;措施
1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1.1播種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是最传统的造林方法之一,就是将种籽埋在适宜的土壤林地环境中的造林方法。与移栽造林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经过再次移栽,能够避免对苗木根系或者芽体造成伤害,工序简便,基本没有什么技术要求,而且能够节省成本,减少人力投资,林木从发芽到成材都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因此,林木的适应能力较强,播种法在现阶段大规模植树造林中被广泛应用。但是播种造林法对于林地、土壤及周边环境的要求较高,尤其在种子发芽和幼苗期间,需要精心维护其生长。而且在种子选取时必须要选取发芽率较高,籽粒较为饱满,适应能力较强的种质资源,比如,油松、马尾松和核桃等。具体操作时,首先对种子进行筛选,除去干瘪或者没有发芽能力的种子,然后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播种时每一个种植坑中播撒多粒种子,待幼苗生长后,可以人为选择一些健壮的幼苗,并在此期间严格进行培育,尽可能地保证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土壤,这样才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1.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指人工选择健壮、树龄较低,但根系完整的苗木或者幼苗作为移栽对象,这是现阶段我国最为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一般该方法实施时要求根系完整,并带上原有的土系,必要时还应当给根系套上塑料薄膜,减少水分蒸发及运输时对苗木的伤害,促进苗木被栽植到新的场地后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对于缺水的根系,应当及时补充水分,并定期对其进行病虫害防治、施肥、除草、疏松土等,确保优质的苗木资源。
1.3分殖造林法
有些树木可以通过扦插实现再生和繁殖,比如,杨树、松树、竹子等,因此,分殖造林技术在植树造林中也经常被运用。一般来讲,该方法对地质、土壤环境要求较高,对技术操作要求较严。具体来讲,就是利用林木的根部、枝干等部位作为材料,寻找一些土质较为松软,水分含量较高的土壤进行扦插繁殖。该方法能够“复制”母体优秀的遗传性能,而且不需要长时间的培育。
2加强植树造林管理措施的研讨
2.1加强苗木抚育
一般来讲,人工培育或者繁殖的苗木适应性差,抵抗力不强,往往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对苗木进行细心照料和抚育,给苗木提供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促进苗木生长发育。苗木抚育一般要从苗木生长的土壤营养状况、土质疏松度、杂草、肥效等诸多方面进行,并通过修剪、分叉、喷药等处理保护苗木生长。尤其是作为林木健康生长的关键影响阶段,幼苗抚育至关重要,是在整个苗木抚育过程中首先应当进行的工作,特别是一些环境适应性差及抵抗能力不佳的种苗,更应当加以抚育。根系作为苗木最为重要的营养器官,对于苗木所需的水分、土壤营养及肥效等都有较多要求。在抚育幼苗时尽量避免苗木之间的竞争,注意苗木种植的间隙并及时修茬,这样才能为苗木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实施退耕还林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土壤的沙化严重及水土流失问题,因此,林业部门积极推进“退耕还林”政策,并且通过合理的、有计划的、分阶段的、区域渐进的形式逐步推进。在已经“退耕”的地区及时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森林覆盖面积,促进林木建设和发展,早日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地表水含量不受侵蚀。
2.3落实封山育林
随着对山体资源的开发,很多原本林木覆盖率极高的山体受到了人们的“打扰”,甚至一些地区为了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盲目对山体上的林木乱砍滥伐,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有效落实封山育林政策。森林一般会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可以在一些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山区,定时、定量地进行封山育林。在此期间,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恶意破坏林木的行为,使森林恢复绿化和生机。选取不同种类的树木合理搭配,并且应集中在雨季及秋季栽植,因为这些时段林木较易成活,且还保持山体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植树造林管理水平,最终提高山区的生态效益。
3结语
综上,只有做好相应的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才能够最大化发展我国林业建设,让我国的林业建设不断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相应的技术推广和管理措施创新,不断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