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
【摘要】为促进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德育发展,以及解决社交网络化给德育发展带来的困境,要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所带来的优势,积极引导,充分挖掘,强化管理和教育,尽快破除社交网络化给德育发展带来的困境。
【关键词】社交网络化 德育发展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交网络化已经迅速延伸到德育领域,给人们的德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社交网络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如何认识社交网络化在德育发展中的优势与困境,如何利用优势,解决困境,是当下德育发展的新方向。
在社交网络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德育发展的优势有以下三点。第一,社交网络化的发展更新,拓展了德育发展的载体。德育观念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来作为教育活动展开的桥梁,从而将正确积极的德育观念传递给受教育者,以便增强他们对德育观念的认知。由此可见,社交网络化的出现为德育互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平台,比一般的传统媒体相比更具有传播效力,能够同时实现书写、口语和试听等多种模式,促使信息传播方式更新,建立了新的德育发展局面。
第二,社交网络化的发展提高了受教育者的德育主观能动性。诸如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的兴起,自媒体时代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为民众提供信息自由的空间,民众利用社交媒体可以实现对舆论的表达、传播,以及监督。民众不仅仅成为信息的受众,也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从而将新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等传播开来。
第三,社交网络化的发展实现了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良好互动性。例如,道德教育者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实现对教育内容、手段,以及规划的更新和调整。而对于受教育者而言,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德育意识。
社交网络化,之所以能够在现如今流行与发展,与其所具有的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以及自主性等特征有着直接关系。社交网络化优势特征的存在成为推动德育发展的巨大动力,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难以调和的德育问题,使得德育发展面临困境。
社交网络化过程中附带的消极信息容易引发关于道德的负面舆论。这种消极信息一方面会起到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抨击和监督作用,但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有的还会让民众过分聚焦负面信息,以至于发生一叶障目的现象,使德育发展偏离正确的主方向。在网络社交媒介中,消极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对德育过多的负面言论,甚至会导致民众的悲观、不信任、偏激等情绪,不利于德育发展与社会稳定。
社交网络化过程中的多元化趋势容易使受教育者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偏离。社会价值体系发展、国家与社会的管理,以及教育者的教育活动等都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而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可以有效发挥引导受教育者产生有益的思想和行为。传统媒体在教育渠道和内容上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因此,通过传统媒体渗透出的价值观引导作用更大。在社交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多元化的观念、思想、文化等相互冲击,必然会对人的价值认知与判断产生影响,严重时可以使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偏离正确的轨道。
社交网络化的客观发展环境影响到了民众的道德理性认知。人的道德认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通过媒介传播给广大民众,民众能够及时获得当今社会新闻热点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而使他们对这些社会事件的道德认知产生变化,由此改变民众自身的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民众产生了消極或者错误的道德认识,那么很容易使民众的道德行为产生偏差。
面对社交网络化带给德育发展的价值与问题、优势与困境,我们该何去何从?是“利用”还是“摒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优势,摒弃和解决问题,这才是基于社交网络化德育发展的新路径。
负面影响遏制与正面引导并重,肃清网络德育环境。虽然网络社交平台创设了良好的信息发展环境,但同时也成为虚假、腐朽、低俗等信息的传播平台,这些消极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社会的和谐生态,并且制约了德育工作的开展。所以,培育积极向上的信息网络文化环境,肃清网络德育氛围至关重要。一是遏制消极信息的负面影响,以制度和法律来加强网络环境监督管理。二是正确引导积极向善的文化信息,建立正确的网络思维理念,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深入挖掘与外在导入齐用,创设正确的社交网络文化。社交网络化在德育发展方面有着独有的优势,利用这层优势的同时,将正确积极的社交网络文化导入其中,实现对网络社交平台的深入挖掘,进而创设正确的社交网络文化,以此来推动德育发展。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可以让德育工作者回归现实,及时了解受教育者动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受教育者营造良好的社交网络环境。与此同时,不断引导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念,对德育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指引,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坚定自己的立场,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结合,加强对受教育者价值观的积极引导。采用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标准,这样才会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社会行为习惯,从而建立和谐的社会德育环境。基于此,既要加强以教育引导、文化宣传,以及法律保障为核心的显性教育,又要加强以艺术教育、文学教育等为核心的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通过对社交网络化平台的合理利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化,有助于受教育者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而先进、正确、积极的内容在网络中被提取、凝聚、放大,进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线上线下德育齐唱共鸣,拓展德育辐射范围。网络社交平台固然对德育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线下教育对德育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将线上网络道德教育与线下传统道德教育充分结合,不仅能够创新教育方法和观念,还能够拓展教育空间。网络教育中对民众价值观念的引导,可以说是意识上和思想上的德育,而现实中的德育活动,则可以说是实践中真实的德育,意识与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发展。因此,在线上,依赖于网络社交平台在德育方面的优势,在线下,依赖于现实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拓展德育辐射范围,发挥道德教育的最大作用。
内在管理与外在教育并行,提高受教育者道德认知水平。现代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是全面的,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真才实学的人才,更能得到社会和市场的青睐。对于道德的培育仅仅依靠外在的教育远远不够,内在的自我管理与约束同样重要。社交网络化背景下的社交媒介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工具,也成为受教育者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平台。其一,可以利用网络社交媒介的传播优势建立权威的教育资源,以品牌优势打造强大的德育舆论。其二,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引发广大民众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民众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帮助他们能够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选择和提取其中的积极元素,进而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以达到规范个人道德行为的目的。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
【注:本文系2016年南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编号:YJG16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宋丽英:《从<社交网络>谈媒体化道德教育形态的社会影响》,《才智》,2011年第24期。
②王艳妮、郭福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德育工作研究》,《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③赵元:《网络社会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探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