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选主角不再钟情“真善美”

2017-07-11 12:02董铭
环球时报 2017-07-11
关键词:神偷恶人儿童剧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董铭

由环球公司出品的动画大作《神偷奶爸3》本月7日在国内公映,获得预料之中的票房成绩和关注度。除了抢镜头的小黄人,主角格鲁“从大恶人到正义英雄”的变化,用非典型手段来战胜对手的剧情,可谓近年来好莱坞动画片一种新型“套路”。“英雄拯救世界,恶人必被打败”的观念,虽然在面向成人的影视作品中常常被打破,但最近的青少年动画片,也似乎更加“早熟”了起来。

“恶人”终成“英雄”

2010年,《神偷奶爸》第一部诞生时,最大的卖点还是选用了一个反传统的“大恶人”——格鲁来做主角。然而在故事中,计划“偷走月亮”的格鲁最终被三个可爱的女孩所感染,改邪归正做了好人。在第二部中格鲁更是寻得情路,彻彻底底变成富有爱心的“三好男人”,国内对这部片子的标题也从直译的《卑鄙的我》变成如今的《神偷奶爸》。

从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到循规蹈矩的奶爸,格鲁“三观很正”的改头换面之路不禁让一些系列老粉丝感到故事有些“褪色”,认为其丢失了第一部中的新鲜感和想象力。到《神偷奶爸3》,格鲁用“恶人的手法”,去挑战本作中真正的大反派。由此可见,就算是“恶人”,把智商拿去做好事,依然可以成为英雄。

反派洗白成套路

亦正亦邪的主角在面向成年人的影视剧中并不罕见,但对于青少年来说,无论中外,影视作品的主角传统上都常常遵循“伟光正”的形象。然而近年来,好莱坞儿童剧颇有一股“反传统”的潮流:不少传统故事中的“邪恶形象”被重新定义,或是改邪归正,或是心有苦衷。为恶人“洗白”,成为儿童影视剧颠覆童话里沿袭多年价值观的趋势。

最著名的“改邪归正”当属票房大卖的《怪物史莱克》系列,把怪物打造成善良的主角,王子则沦为邪恶的反派,美丽的公主不仅没有变回人形,还成了绿皮肤的怪物,和史莱克“永远幸福生活在一起”。同样,一直塑造经典童话的迪士尼也不甘循规蹈矩,在被称作“动物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狮子王2》中,第一部反派的儿子却有一颗和平正义的心,最终抱得美人归;在迪士尼另一部面向青少年的真人电影《后裔》中,同样身为传统反派的后代们被正能量所感染,从而选择了“对”的道路。现在的青少年剧更加重视的是,就算成不了一尘不染的绝对正义,只要做了对的事,你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好人。

当然,一些电影更是把“反派”做主角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洗白,而是通过对其内心的剖析,描绘出一个多面的、难辨善恶的形象。2013年大获成功的《冰雪奇缘》改编自安徒生的童话《白雪皇后》,生生就把原著中禁锢男孩的女巫“白雪皇后”改成了艾莎公主,她的魔法只是因被人欺负后的自我保护。《沉睡魔咒》也重新定义了经典童话《睡美人》中的女巫,悲惨的身世和爱情令人同情,她对人类的报复也多少得到理解,对公主施咒后,又像教母一样守护着她长大,这种超出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的复杂人性刻画,或许已经不属于单纯的“儿童电影”范畴。

吸引成人的儿童剧

1993年的《圣诞夜惊魂》,其画面的诡异色调和内容的黑色幽默都与色彩明亮的儿童剧印象不同,算得上是较早的“成人儿童剧”。如今,在国际影坛愈来愈明显的“成人化”趋势下,过去被定位为面向低龄观众的动画片也受到影响,主创更多会考虑具有一定观影经验的成年观众的喜好,为他们准备更耐人寻味的情节。

一些表面看似是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如《怪物史莱克》,里面却含有不少成人喜剧元素。在国内也大热的《海绵宝宝》里面无厘头、无逻辑搞笑情节,从传统教育的角度来看,也有完全不适合给孩子们看的内容。

此外,如独立电影名导韦斯·安德森,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定格动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还是改编自儿童文学的《月升王国》,都有非常个人风格化的美学倾向,儿童很难抓住其深邃的思想境界,反而是成年人会被故事背后的忧郁感所打动。而像黏土动画《玛丽和马克思》整体基调非常悲伤,《蓝调之歌》探讨的是婚姻与背叛的少妇的苦恼,以及《我在伊朗长大》这种具有文化和政治背景的作品,本身就非儿童电影,但它们也反过来影响主流“合家欢动画”。在保证孩子的兴趣同时,也用其中的成熟思想来吸引成年人,像《玩具总动员3》里对童年的怀旧、《疯狂动物城》对种族问题的影射,以及《探险活宝》对战争的警示和讽刺等,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各国电影人,都在丰富动画片和儿童片的内涵和外延。▲

猜你喜欢
神偷恶人儿童剧
“神偷”失算
儿童剧艺术实践思考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刺花
我不想感动对方
小画匠
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
神偷的复仇计划
树的美丽传说
神偷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