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 胡云铃 卢亚楠
摘要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长沙县茶叶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茶叶产业供给侧水平,提出了革新技术、优化结构、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深入开展茶文化休闲旅游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 茶叶产业;供给侧;发展对策;长沙县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18-0198-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ea industry in Changsha County were analyz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 industry supply side,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the innovation technology,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the level of intensive processing improvement, indepth carrying out tea culture and leisure tourism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rket system.
Key words Tea industry; Supply side; Development strategy; Changsha County
長沙县种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近年来,长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扶持茶叶产业发展,通过采取新扩基地、壮大龙头、创办节会、挖掘文化、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加快“百里茶廊”建设等措施,长沙县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长沙县北部乡镇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长沙县的“百里茶廊”被列为湖南省五大、长沙市四大优势产业带之一。
长沙县茶叶产量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中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其茶叶综合产值相对靠后,长沙县茶叶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供给侧改革是指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1]。笔者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根据长沙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其供给侧水平不高的原因,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提高长沙县茶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提供参考,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1 长沙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长沙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日照时数6 750 h,年降雨量1 180 mm,年平均气温20.2 ℃ ,茶区海拔均值68 m,雨量充沛,日照适中,无霜期长,茶区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
截至2016年,长沙县茶园总面积为6 183 hm2,其中良种茶园4 919 hm2。茶叶年加工量4.42万t,产值9.01亿元。在金井、湘丰等6个茶叶生产基地实现标准化茶园面积 1 067 hm2。近几年间,长沙县的茶叶产业发展迅速,在茶叶种植规模、茶叶产业从业人数、茶叶产量等方面均居湖南省各县(市区)前列。
1.2 产业现状及做法
1.2.1
标准化茶园建设效果好,良种率高。从2008年开始,长沙县启动“百里茶廊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据统计,2016年全县新增高标准、高质量茶园863 hm2,重点集中开发连片茶叶新基地。同时高度重视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建设,全县新建良种茶母本园20 hm2,全部栽种适合长沙地区种植和加工的名优绿茶品种,新建茶苗扦插基地20 hm2,每年能繁育良种茶苗4 500万株,有效保障了新扩茶园的种苗需求,促进了茶苗品质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
1.2.2 茶叶龙头企业实力强,产业集中度高。长沙县重点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发展,有金井、湘丰和长春3家年产值过亿元的省级龙头企业,还有鸿大、金湘园2家市级龙头企业。茶叶经营产业化转型,茶叶合作社引导种茶户抱团发展,长沙县茶园经营集中度有了较大提升,大公司直接控股的茶园占全县的86%,另有约10%的茶园由种植大户或合作社经营。
1.2.3 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完善,品牌优势强。大部分企业建立了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营销等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全县有金井、湘丰、鸿大、长春等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ISO9002:2000国家质量体系认证。 “金井毛尖”“高桥银峰”“金鼎银毫”等多次获国内外金奖或银奖,在市场有一定知名度。“金井”“湘丰”茶叶品牌获得“中国弛名商标”,“金井茶叶”获批长沙县第一个“湖南老字号”[2]。
1.2.4 茶文化建设亮点突出,茶园休闲旅游发展好。近几年,长沙县按照旅游休闲重点平台的目标开展“百里茶廊”配套建设工作,开发出茶园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等一系列周末体验游项目,现已成为湖南省一张绿色名片。2015年长沙县“10万亩茶园”联动开展体验式采茶游,湘丰集团举办了为期1个月的“2015长沙(国际)茶文化旅游节”;金井集团成立了长沙市内首个茶文化展示接待中心。通过采取茶园休闲旅游的方式,既拉动了茶叶消费,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扩大了本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
1.2.5 茶叶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2014年市农业局提出重点推进长沙百里茶廊等片区高标准茶园建设,突出发展绿色茶和有机茶,出台了提质改造,打好基础;整合品牌,组团发展;扶持骨干,强化带动等系列支持措施。2015年,根据湖南省农委的统一安排,长沙县以茶业为突破口,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通过项目建设,改良茶园品种20 hm2,培育生态茶园400 hm2,改造厂區2 250 m2,扶持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和打包车间建设,完善游道、植物围墙、自动售茶机、民俗民居改造、游客服务中心装修和观景平台等茶文化旅游配套建设,实现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
2 长沙县茶叶产业供给侧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
2.1 劳动力缺乏、成本高制约茶叶产业发展 随着城镇化建设加速,农村人口持续减少,长沙县农村人口数量从2012 年的38.7万,2016年下降到35.0万,但茶园面积却从6 000 hm2增长到6 183 hm2。从事茶叶种植的人员减少,茶叶生产以名茶为主,名茶虽然费时费工,产量不高,但其产值高,单价逐年上升,农民更愿意去追求最大利益。近年来夏秋茶的采摘也越来越多,这主要归功于茶叶机械的推广。截至目前,名优茶的采摘暂无可用的相应机械,全靠人工采摘,据调查,在春茶季节,1 hm2茶园所需要的采茶工至少 150个左右,采茶工难寻,大量的茶芽由于采摘不及时而开叶,直接导致了名茶产量的下降和产值的减少。据调查,由于劳动力的不够而导致名茶采摘产量损失在 40%左右,有些茶叶生产大户的茶叶的采摘只达到了10%。另外,新生一代的农村年轻人大多数选择外出打工或求学,使得农村里面可用的劳动力大量减少。长沙县名优绿茶的生产一直存在采摘工短缺和采摘成本不断上涨的问题[3]。
2.2 茶叶综合利用新增长点尚未形成 在目前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和多元的茶叶新消费趋势,其中以网络消费尤为突出。在茶叶天然产物的制备方面国内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健康食品、日化用品、环保用品等方面。长沙县作为经济发达县,但对于茶功能产品多样化、产业化开发的意识还比较滞后。在夏秋茶利用方面,急需在现有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低档原料的产业开发新途径[3]。
2.3 应对供给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 茶叶企业对市场的需求情况变化不够敏感,应变能力较低,对自身长期形成的加工和经营模式难以创新,缺少企业长期发展规划。
3 对策与建议
3.1 革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稳定提高茶叶品质 技术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向,政府要加大对茶叶加工企业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引导企业加大采茶机、一体化包装机、茶叶拣梗机等现代机械的应用。据测算茶叶采摘工日工资超过100元,还供不应求,现在用采茶机采茶,效率是手工采茶的10倍,成本降低70%;人工拣梗,一年要付工资10万元,改用拣梗机,只要几千元电费。按照乌龙茶之乡安溪县的测算,加大机械使用力度,可为茶园年均每公顷节本增效3万元[4]。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茶叶生产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程度,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稳定提高茶叶品质,满足目前大众对健康、性价比高的茶叶消费需求。
3.2 优化结构,增加特色鲜明、高附加值的茶叶产品 当前,随着茶叶领域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消费者的理性回归,茶叶企业若没有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库存积压等问题,优化产品结构势在必行。建议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打造个性化、定制化茶品,也可开发袋泡茶、水果茶、美容茶等,丰富茶叶产品线[4]。同时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茶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包括茶提取、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工艺品等,提高茶叶附加值。如松阳县近年来围绕着茶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通过将原料茶加工为抹茶,提取茶叶内的茶多酚,经过科学配方后生产有降血脂、降血糖功能的茶宁片,能祛斑的茶葆素,清喉、治疗咽喉炎的茶口含片等。通过精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茶叶附加值能达到普通售卖茶叶的好几倍。2015年松阳县茶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达 4.6 亿元,有效促进传统茶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长沙县也可大力引导企业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向多元化开发迈进,能够赋予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5]。
3.3 加强茶文化与生态旅游建设 茶叶产业是文化内涵深厚的产业,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第三产业正在兴起[6],长沙县要以湖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为契机,发展茶文化和生态旅游,以金井“茶乡小镇”为依托,打造金井茶厂和湘丰茶厂两条成熟的旅游线路,带动乡村生态旅游。以建设百里茶廊为重点,开发茶业人文景观,组织种茶、采茶、制茶、品茶、赞茶等一系列相关活动,着力开发茶园休闲旅游,开发融合茶艺、茶道表演于一体的茶馆茶社,通过微电影等新兴手段做大宣传影响力,着力发展具有长沙县特色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旅游产业。
3.4 加强茶叶销售市场体系建设 大力支持百里茶廊茶产品销售渠道与销售网络建设,优先配套发展品牌直销连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借助长沙县空港产业的优势扩大出口贸易量,让有效供给能够快速、准确到达目标客户手中。
4 结语
通过对长沙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长沙县茶叶产业供给侧水平不高,茶叶产业的综合产值与长沙县茶叶产量的地位不相匹配。基于供给侧的视角,对长沙县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改善供给侧水平的对策建议。可以预见,在经过降低成本、提升質量、优化结构、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深入开展茶文化休闲旅游和加强销售市场体系建设后,将进一步提升长沙县茶叶产业的质量和产值,全面提高长沙县茶叶产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健.基于供给侧改革和数据挖掘的茶叶在线销售策略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53-54.
[2] 王希文.“金井茶叶”成长沙县第一个湖南老字号[EB/OL].(2016-09-18)[2017-03-28].http://news.edaocha.com/20160918/111837_1.html.
[3] 王永兴,徐泽.长沙县茶叶产业稳步发展[J].湖南农业,2015(5):4.
[4] 陈金昌,吴清远.安溪推进供给侧改革 打响茶叶品牌升级战[J].中国品牌,2016(6):90-91.
[5] 赵泰州,邱莹莹.松阳茶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丽水日报,2016-10-19(001).
[6] 黄德开,陈赛.湖南去年实现茶叶综合产值648 亿元[N].中国食品安全报, 2017-03-04(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