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亚硕 王丽杰 鄢大瑜 王乾浩
摘要在哈尔滨市啤酒出口现状的基础上,利用SWOT-PEST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啤酒出口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哈尔滨市在啤酒出口的相关法律政策、生产成本、地理区位、技术积累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成本上升、出口环境恶化、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哈尔滨市综合保税区成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技术的应用、销售方式的变革等为哈尔滨市啤酒出口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国内外竞争加剧、原料依赖进口等也对哈尔滨市啤酒的出口带来了冲击。针对啤酒出口的现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哈尔滨市啤酒出口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啤酒出口;啤酒产业;SWOT-PEST分析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9-0243-03
SWOTPEST Analysis of Beer Export in Harbin
XUE Yashuo ,WANG Lijie,YAN Dayu et al
(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eer export in Harbin,with the method of SWOTPEST,the study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beer export.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beer exports of Harbin had advantages in relevant laws and policies, production cost,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echnology, while with the problems of rising costs and deteriorating export environment, product homogeneity serious, small enterprises scale.At the same time,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of Harbi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sales for beer exports had brought great opportunities,but there were also some threats to the export of beer,such as trade protectionism, new trade barriers, and fierce competition home and abroad,the raw materials of beer depending on import.For the situation of beer export in Harbin,the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beer export.
Key wordsExport of beer;Beer industry;SWOTPEST analysis
自俄羅斯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在1900年创建哈尔滨啤酒以来,哈尔滨市啤酒产业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百余年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哈尔滨市的啤酒产业获得飞速发展,产量和质量均快速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哈尔滨市啤酒的出口量不断增加,1999年哈尔滨市啤酒对外出口50万L,出口金额12万美元,经过16年的发展,2015年哈尔滨市啤酒对外出口346万L,年平均增长1285%,啤酒出口金额253万美元,年平均增长21.17%,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哈尔滨市啤酒出口对增加企业利润、提供就业机会和提高工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哈尔滨市啤酒出口也有利于促进哈尔滨工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减少对重工业的经济依赖;哈尔滨市啤酒出口还有利于哈尔滨市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所以对哈尔滨市啤酒的出口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以往的学者分别从啤酒企业的并购、啤酒品牌与营销、啤酒企业规模效益等方面对啤酒进行了研究。①关于啤酒企业并购方面的研究,如周方召等[1]对AB啤酒集团并购哈尔滨啤酒公司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啤酒等一般性消费品行业内兼并重组有利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利润的增加;严绍兵等[2]通过对雪津啤酒并购案进行分析,具体说明了价值类型和细分市场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付蕾[3]以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股权为例,对企业并购过程以及并购后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后锐等[4]以1992年实际产业竞争压力网络为初始网络进行仿真验证,得出产业竞争压力网络拓扑结构指标对动态并购形成的规模、持续时间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刘伟[5]采用DEA-Tobit两阶段回归模型对124家啤酒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外资并购未提升企业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但内资并购却对企业的纯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提升。②关于啤酒品牌与营销方面的研究,如张雷[6]从产业链纵向控制的角度揭示了品牌专营产生的排他效应;陈小英[7]对珠江啤酒借助体育营销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③关于啤酒企业规模效益方面的研究,如李善民等[8]对青岛啤酒与燕京啤酒进行分析,得出在产业整合中,“大吃小”模式比“强强联合”的绩效更好;何燕子等[9]利用C-D拓展模型探讨了青岛啤酒的规模效益问题;宗刚等[10]从复杂网络和计量经济的交叉视角对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与节点平均路径长度及其集聚系数呈正相关,但与节点的度呈负相关。通过对以上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啤酒企业的并购、啤酒品牌与营销、啤酒企业规模效益等方面,虽然啤酒产品出口是啤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啤酒出口方面的研究较少。该研究着重对哈尔滨市啤酒出口进行SWOT-PEST分析,探讨哈尔滨市啤酒出口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哈尔滨市啤酒出口现状
从图1可以看出,哈尔滨市啤酒产量与出口占比均呈波动上涨趋势:1999—2004年,产量急剧上升,此后产量在2005年与2007年大幅度下降后开始缓慢增长;而啤酒出口占比增长较快,1999—2009年,出口占比呈波动上涨,但在2009年后,急剧上升,增速明显加快。从图2可以看出,啤酒出口量与出口金额也经历了快速增长,1999—2009年,出口量与出口金额均呈现波动上涨态势,2009—2015年,出口量与出口金额急剧增长,两者平均增长率都在12%以上,增势明显。但同时可以看出,2009—2015年,出口量与出口金额增速几乎相同,说明啤酒出口结构仍维持在以往水平,未获得显著提升。
哈尔滨市啤酒出口的市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哈尔滨市啤酒总产量的提高以及啤酒质量的整体改善,哈尔滨市啤酒在欧美等高端市场的出口量也不断增加。
2哈尔滨市啤酒出口的条件分析
2.1优势(Strength)
2.1.1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一是哈尔滨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促进出口,2014年哈尔滨市商务局出台了促进外贸增长奖励政策,有效支持了哈尔滨市啤酒的出口。二是我国各种双边与多边贸易协议的签订,为哈尔滨市啤酒的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外贸环境,2015年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与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降低了两国进口关税,增加了啤酒企业出口积极性。
2.1.2经济环境(Economical Factors)。
一是哈尔滨市地处经济活跃的东北亚地区,该地区的日本和韩国人均收入水平高,2016年两国人均收入分别为32 480、27 512美元,有较强的购买力。二是俄罗斯是世界第四大啤酒消费国,每年需进口啤酒,2016年俄罗斯共进口啤酒15万t,价值1.13亿美元,而哈尔滨紧邻俄罗斯,俄罗斯巨大的市场为哈尔滨市啤酒创造了良好的出口环境。
2.1.3社会环境(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一是哈尔滨市啤酒主要出口到韩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有利于哈尔滨市啤酒出口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二是哈尔滨市啤酒出口的主要市场俄罗斯和日本有着悠久的饮酒历史,目前两国啤酒消费量约占世界啤酒消费量的10%,啤酒在其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三是哈尔滨市啤酒产业有历史、有基础,多个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作为哈尔滨市啤酒产业代表的哈啤,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不小的知名度,为哈尔滨市啤酒出口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2.1.4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一是哈尔滨市啤酒产业自俄罗斯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1900年创建哈尔滨啤酒以来,经过百余年的技术积淀,科技水平已处于全国前列。二是出口型的高档啤酒对粮食、水、生物菌群等生产要素要求极高。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粮食品质优良,水质良好,生物菌群有特色,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会,对省内各种资源获取便利,在生产出口型的高档啤酒方面具有优势。三是近年来哈尔滨市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为啤酒产业技术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技术进步降低了啤酒生产成本,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2.2劣势(Weakness)
2.2.1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一是2012年以来,“酒驾入刑”等规范饮酒政策的不断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啤酒的消费,导致啤酒企业产量降低,啤酒生产的规模效益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二是哈尔滨市现有的关于啤酒行业发展的规范条例不完善,与时俱进能力较差,对哈尔滨市啤酒产业发展的指导能力较弱,立法有待进一步加强。
2.2.2经济环境(Economical Factors)。
一是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債务危机、俄罗斯卢布贬值及日本经济发展放缓等问题使得哈尔滨市啤酒出口的主要市场疲软,外贸环境恶化。二是劳动力成本在啤酒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哈尔滨市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2011—2016年,哈尔滨市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长7.2%,致使啤酒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三是出口量与出口金额虽然增长较快,但是出口啤酒的层次未得到显著提高,仍以低端产品为主。
2.2.3社会环境(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一是啤酒产业耗能高,二氧化碳排量大,随着国内外对环保问题愈发的关注,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绿色环保产品。二是啤酒中含有大量卡路里,大量饮用可能带来肥胖等健康问题,对于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的广大消费者而言,其购买动力下降。三是啤酒的经济半径较小,品牌作用突出,哈尔滨市许多中小啤酒企业综合实力比较弱,营销思想与手段落后,品牌影响力仅局限于本地及周边城镇。
2.2.4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一是虽然哈尔滨市多数啤酒企业在技术创新及新技术应用方面投入巨大,但是仍然有许多中小啤酒厂采取低价竞争策略,较少注意科研创新以及新技术的使用,这样不利于哈尔滨市啤酒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哈尔滨市啤酒企业形象的改善。二是哈尔滨市啤酒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在市场竞争中价格战严重,在出口时缺少自己的定位,不能很好地开发市场。
2.3机会(Opportunities)
2.3.1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一是哈尔滨市对外贸出口的鼓励力度近期不会减少,甚至还会呈扩大趋势,为哈尔滨市啤酒的出口打下政策基础。二是哈尔滨市啤酒主要进口国家及新兴市场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完善,为哈尔滨市啤酒出口到国外市场提供了机遇。
2.3.2经济环境(Economical Factors)。
一是2016年3月15日,哈尔滨市综合保税区正式成立,哈尔滨综合保税区享有税收优惠、外汇等优惠政策,有助于哈尔滨市啤酒产品对东北亚各国的出口。二是黑龙江省是“一带一路”战略的18个重点省之一,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一带一路”战略为哈尔滨市啤酒出口到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三是东盟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较快,啤酒消费量逐年增加,2015年仅越南一国就消费啤酒300万kL,年增长率20%,在发达国家经济疲软等情况下,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场为啤酒出口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选择。
2.3.3社会环境(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一是经济全球化伴随着思想文化的全球化,国外消费者在进行啤酒消费时,消费心理更加趋于多元化,更易于消费他国产品,为哈尔滨市啤酒扩大出口提供了契机。二是哈尔滨市啤酒企业不断通过各种营销方式提高哈尔滨市啤酒的知名度。以哈尔滨市最大的啤酒企业哈啤为例,其连续赞助了南非世界杯与巴西世界杯,扩大了其全球知名度。
2.3.4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一是在啤酒的生产方面,新设备的使用及新型生物菌群和工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啤酒的质量;哈尔滨市啤酒企业还不断推出其他啤酒产品,迎合了外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二是在啤酒的销售方面,大量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投入使用,国外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地购买到哈尔滨市的啤酒产品,降低交易成本,增加销售量。
2.4威胁(Threats)
2.4.1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一是近年来,美国经济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使得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许多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二是贸易保护和限制手段更加隐蔽,各种新型贸易保护政策纷纷出台。主要发达经济体以保护本国国民经济健康等为由,采取检验检疫、食品标签、环境标准等贸易壁垒,而发达经济体在采取这些壁垒时,往往要求很高,对哈尔滨市啤酒的出口构成威胁。
2.4.2经济环境(Economical Factors)。
一是啤酒市場竞争激烈,并购时常发生,扩大了企业规模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相关啤酒的销售,如黑龙江省地方品牌花河啤酒在被哈啤收购后,哈啤规定此品牌只能在牡丹江地区销售,禁止在其他地方销售,这无疑会阻碍其出口。二是伴随着“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我国啤酒企业向国外出口啤酒或在国外投资设厂,我国啤酒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率下降。三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各个国际啤酒巨头纷纷涌入我国,哈尔滨市啤酒企业在国内的市场竞争更加剧烈,在对外出口方面更加力不从心。四是啤酒产业高度依赖银行贷款,但是哈尔滨市大多数啤酒企业规模偏小,融资能力差,资金压力十分巨大。
2.4.3社会环境(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一是经济全球化与技术进步使一些发达国家的落后产业遭到淘汰,失业加剧,由此引发一些国家民粹主义抬头,盲目抵制外国商品进口。二是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各种国际问题时有发生,作为哈尔滨市啤酒出口的重要市场,东北亚地区近年来热点问题频发,出口秩序受到挑战。
2.4.4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一是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啤酒巨头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究,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相比国际啤酒巨头,哈尔滨市啤酒企业本身实力偏弱,在科研投入方面与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哈尔滨市啤酒企业对啤酒主要生产原料的控制力仍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啤酒企业酿造啤酒的原料仍主要依赖进口,由此造成啤酒生产企业无法牢牢控制原料定价权,往往成为价格的接受者,对啤酒的定价能力减弱。
3政策建议
(1)政府应加强政策规划,根据哈尔滨市啤酒行业内外
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行业规范条例,不断完善出口政策,在税收、贷款等方面优惠啤酒出口企业,解决啤酒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啤酒企业的出口积极性。政府还应充分利用我国与他国签订贸易协定的契机,帮助企业扩大在贸易签订国的市场份额。
(2)啤酒企业应在原有技术积淀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技术投入,提高最新技术的转化能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并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储备;多种途径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大力发展发酵工艺,减少生产能耗,提高原料利用率。
(3)充分了解国外市场行情,根据国外的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推出新产品;积极开辟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规避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带来的出口锐减;丰富营销手段,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技术,降低销售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4)在消费者进行选择时,品牌往往会起到决定作用,而哈尔滨市大部分啤酒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较低,只能通过低价取胜。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塑造企业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实现品牌外溢。同时啤酒企业要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降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避免与我国同类出口产品进行价格战。
参考文献
[1] 周方召,周正,朱兴龙.美国AB公司并购哈尔滨啤酒公司的启示:过度竞争、外资并购与企业改制的一个案例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2-36.
[2] 严绍兵,仲崇敬.并购价格与评估价值差异分析:以雪津啤酒公司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9(2):113-117.
[3] 付蕾.并购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以嘉士伯天价“喝”重庆啤酒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33.
[4] 后锐,杨建梅,姚灿中.中国啤酒厂商动态并购建模与仿真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3):100-112.
[5] 刘伟.外资并购与目标企业效率研究:基于啤酒行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2,26(5):44-48.
[6] 张雷.品牌专营的市场效应研究:兼议华润啤酒的渠道变革[J].财经问题研究,2006(2):38-42.
[7] 陈小英.体育营销与珠江啤酒国际化发展战略[J].体育学刊,2009,16(7):42-45.
[8] 李善民,郑南磊.目标公司规模与并购绩效: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产业整合策略比较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8(1):47-55.
[9] 何燕子,杨洁.规模效益下的企业集聚效应:以青岛啤酒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3(3):64-67.
[10] 宗刚,朱永中.企业规模与竞争关系网络互动关系实证研究:以中国啤酒企业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4-30.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7,45(19):250-25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