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就都安布努瑶古歌的艺术特色及审美进行了归纳和阐释,通过对古歌的调查以及现有资料的梳理与分析,阐释了它产生的历史要因、发展演变、歌词结构、音乐风格、艺术特色,对它的重要价值进行认识。
【关键词】都安;布努瑶;古歌;艺术特色;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密洛陀古歌即布努瑶在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给始母神密洛陀及二十四位男女大神还愿时所唱颂的颂辞,是目前所发现的瑶族民间艺术中流传最为广远、最完整、最宏大的创世史诗。布努瑶称之为“密洛陀古歌”,唱颂的内容涵盖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农作物的栽培、以及远古人们的社会生活等,热情赞颂了密洛陀这个被称为瑶族始祖的神化人物和她创造的伟大业绩,反映了瑶族人民从母系社会,甚至更为久远的年代开始的社会生活,描绘了一个勤劳勇敢的母亲——密洛陀创造天地、创造人类、开拓生活的情景。它的音调可高亢明亮,情绪激昂,可悲伤悲情。传唱《密洛陀》古歌布努瑶世代不变的传统,古歌调剂人们的精神,消除劳动者的疲劳,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欢乐颂唱《密洛陀》,苦难颂唱《密洛陀》,祈福颂唱《密洛陀》,超度亡灵颂唱《密洛陀》等。这种古歌,千百年来一直伴随着布努瑶喜庆、节日、祝寿、婚姻嫁娶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代代相传。
为了传承、发展这一传统的民间音乐艺术,更好的认识、掌握古歌的艺术特点、演唱风格及审美情趣,笔者通过对古歌以及现有的资料的梳理与分析对它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与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古歌这一独特而具有艺术文化价值的民间艺术。
一、都安县布努瑶概况
布努瑶是我国瑶族的一个重要支系,广西的布努瑶主要集中在都安、巴马、大化三个瑶族自治县。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布努瑶和其他支系一样,在文化上都具有瑶族这一民族群体的某些重要特征,但作为一个支系,又有自己的一些文化特征,如传说、服饰、信仰、习俗等。其中比较显著的是“密洛陀”传说。这个入山唯恐不高、入林惟恐不深的布努瑶群体,曾经历了频繁迁徙、颠沛流离的游耕生活,受盡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独特的民族历史,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瑶族在创造自己历史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丰厚、绚烂的传统民族文化。
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腹地偏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上,都阳山脉东段。据勘察,县域面积4095平方公里,岩溶(喀斯特)地貌约有3863平方公里,占全县的94.3%,境内石山(石灰岩)连绵交错,洼地密布,地下河天窗、峰丛、峰林等地貌单元千姿百态,多数弄场(在广西石山地区,人们把石山和洼地之间形成的有人居住的地方叫“弄”)地表如筛,素有“石山王国”之称,风光独特,充满大石山区的风韵情调。多山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长期共同生活的历史积淀,塑造了都安人质朴、豪迈、热情好客、积极进取、兼容并包的性格特征,也形成了以密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地方特色。
二、都安县布努瑶古歌及其艺术特色
布努瑶因使用布努语而被称谓“布努瑶族”,“布努”是布努瑶族群的自称,在这里“布”是前缀词,一般搭配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的名词前面,“努”汉译为“人”,“布努”二字汉译也是“人”。[1]
布努瑶是善于歌唱的民族,由于没有文字,他们的民族信息多以音乐的方式保留了下来,如布努瑶古歌、婚嫁歌、山歌、乐歌等。都安布努瑶古歌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色:第一,它主要演唱密洛陀的创世历史、创世精神为主;通过歌颂创世母神密洛陀这个光辉形象表达布努瑶人征服、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布努瑶人战胜困难、战胜强暴、勇敢坚韧的战斗精神,同时,它在布努瑶文学艺术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布努瑶各类古歌的主体,是布努瑶的“百科全书”。第二,贯穿于布努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民族心理、安设神位、生产生活、祭神驱鬼、歌场聚会、婚嫁酒会、过年过节、丧葬。密洛陀是布努瑶的精神宝库,承载了布努瑶的一切;密洛陀文化已融入了布努瑶人民的生命结构,成为精神生活的源头和内容,形成普遍的崇拜习俗。
(一)古歌的概念
古歌即密洛陀创世历史的歌,也就是在宗教活动中用宗教语言以及不同的情感把密洛陀创世历史的过程演唱出来的一种歌曲形式,也称密洛陀古歌。
(二)演唱形式
密洛陀释义,密:布努瑶语,意为母亲;洛陀:布努瑶语,含古老、智慧、聪明、创造、能干等意思。密洛陀:意为智慧之母、创世之母、远古之母等。[1]
《密洛陀》是一部集布努瑶历史、地理、风俗、信仰、民俗于一体,融布努瑶神话、传说、故事、歌谣为一炉的百科全书,具有历史哲学、宗教信仰、百科生活、文化、艺术、道德教化等重要价值。演唱古歌的主要形式有三种,这些仪式也是密洛陀古歌传承的主要途径。一、进行各种祈祷仪式时演唱。在请神、祈祷、送神等宗教活动中,都要请歌师、师公喃诵密洛陀古歌中相关的内容,如逢喜庆吉祥之事,以“祖宗酒”庆贺之时,请歌师、师公来喃诵密洛陀创造万物、造福百姓的的经文,以求家业昌隆;当饲养的牛、马、猪、鸡遭瘟疫灾病,就请歌师、师公喃诵消灾的经文,以求六畜兴旺发达,并形成相关的仪式和程序;举行大还愿祭祀活动时,要请歌师、师公喃诵还愿经文,以求祖先显灵保佑。二、祭祀密洛陀的仪式时演唱。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祝著节,是布努瑶祭祀密洛陀的节日,节庆活动内容非常丰富,瑶族歌手一般都会演唱《密洛陀古歌》来烘托节日气氛,形成集体旁听,进行传承。三、聚会盘唱。聚会盘唱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在重大节庆日进行,也可以在平时的生产劳动、生活休息中进行,只要有几个人愿意听,有歌师、麽工愿意带头领唱,大家就可以一起盘唱。前两种仪式,唱念《密洛陀》有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形式和内容,歌师在唱念之前要杀鸡宰羊,煮酒蒸饭,摆上贡品,以此来敬奉神灵和密洛陀。同时穿戴歌师特制的衣服,煨纸焚香、点燃油灯、念诵祈祷词,还要用酒敬奉各路山神、家神等。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除病免灾,使六畜兴旺发达,农田物阜年丰;另一方面是表达对密洛陀的敬仰和爱戴,在完成了这一系列的程序之后才开始唱念。由于密洛陀古歌唱腔相对悲凉,加上歌师、麽工的声情并茂,烘托出密洛陀创世的艰辛和民族迁徙、民族冲突的苦难,听者为之动容,情不自禁跟着流泪哭泣,甚至泣不成声。[2]
(三)演唱内容
都安布努瑶古歌的演唱内容丰富多彩,它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始祖母密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功绩和乱世迁移的曲折过程。《密洛陀》是布努瑶民间祭祀时诵唱的一部优美诗篇,布努瑶称之为“杂密”,意即“万事之本”。其内容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叙述密洛陀的诞生和创世业绩。这部分可分为8部分:(1)密出世,(2)造天地,(3)造房子,(4)射太阳,(5)买种子,(6)杀老虎,(7)看地方,(8)造人类。后一部分主要叙说密洛陀作古后,布努瑶山居生活,及由于世乱分散迁徙的经过。
(四)歌词结构与特点
古歌也称密洛陀古歌,这种歌曲以表达布努瑶人民对密洛陀的敬仰喜爱之情为主,歌词在衬词衬腔之中予以呈现。演唱时,衬词有营造歌场气氛的作用,歌师从歌词的内容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消除疲劳,受到教益和得到享受。如果密洛陀古歌的演唱仅有衬词,而无歌词,演唱时间长了,也会给人带来听觉上的疲劳,密洛陀古歌也会因此而失去光彩和魅力。
根据目前的资料梳理,古歌的歌词内容、结构形式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古歌是围绕密洛陀的创世历史及创世精神演唱出来的,因此,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演唱古歌的时候所采用的调子也是不相同的,各个片段的情感也是各具特色的。古歌的歌词题材广泛,叙述性强,语音语调也是布努瑶特有的,歌词中所叙述的神话、故事、传说、史实等内容也都是布努瑶特有的,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歌词内容丰富,篇幅浩瀚,气势恢宏,想象奇特,充满着神奇的幻想色彩,概括了布努瑶的一个历史时期,记载布努瑶的发展脉络,表现了布努瑶人民朴实而又乐天的性格,透着天然神韵的本色,深受人们的喜爱。歌词洋溢着布努瑶人民乐观主义的精神,闪烁着布努瑶人民智慧的光芒。
密洛陀古歌的歌词,结构多由长短句组成,属于自由诗,唱完一个内容就是一个段落。对仗,一句话分作2句来讲,分两句来唱,两个句子就是一句话,这样的歌词都是多个长短句。
密洛陀古歌《造神界》的歌词结构:
“歌头” 咿耶洋罗腊——卜达哈!
……
远古远古的从前,太空黑沉沉。
下没有土地,
上没有青天。
……
风停吹了,
气停流了,
有位密姥在风里,①
有位女人在气中。
这位女人是福华赊,
这密姥是发华风。②
……
彩凤齐鸣唱,
金龙共长啸,
福华赊醒来了,
发华风睁开眼,
“复头” 洋罗腊——卜达哈!
咿耶洋罗腊——卜达哈!
福华赊站在风里,
发华风立于气上。
转脸看四面,
翘首观八方。
四面宽无边,
八方广无垠。
……
她望见路笔地,
看了架笔香,③
是个可住的地方,
是个久居的地方。
……
要建长住的屋,
要造久居的房。
……
福华赊乐开怀,
发华风喜洋洋。
洋罗腊——卜达哈![4]
(①密姥:瑶语,原是“大妈”之意。在这里指的是始神。②福华赊.发华风:即始神名。本史诗的神都是复名,演唱时为了对仗,往往把一个神名分为两句唱。③路笔地.架笔香:即神界的地名。)
“咿耶洋罗腊——卜达哈!”是唱歌开腔、起兴的衬词,有创造、烘托、渲染、活跃歌场气氛的效果,“复头”与“歌头”重复,复头是唱歌收腔的衬词,复头与歌头重复使演唱前后呼应,妙趣横生。这样的歌词结构是布努瑶古歌的另一大亮点。
(五)音乐风格与特征
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作的各类艺术,往往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即使各种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都表现某个共同的内容,也会因各自特有的方法和形式而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特征。都安布努瑤古歌艺术地表现了布努瑶族先民的民族精神、生活姿态和思想意识,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下,古歌形成自己特有的形式风格,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还富有比较乡土和原始的民族风格和演唱风格。
1.地域风格
从古歌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布努瑶人民居住的地理环境和劳动生活是影响布努瑶古歌产生及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布努瑶民族处于偏远或高山地带,呈现出明显的封闭性,因而保留了民族民间音乐古朴的乡土性和原始性。密洛陀古歌中《找地方》等篇可以窥探布努瑶先民生存环境是密洛陀古歌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其次,布努瑶人民居住在地势险峻、偏远的深山里,交通往来不便,与外界的文化接触较少,保持了古歌的较为纯正的原生性,也使古歌能较为真实地反映该地区少数民族先民纯朴、本真的生活样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布努瑶民族在服饰选料、制作技术、款式、图案、颜色方面往往取之自然,密洛陀古歌中《造衣裳》描述了拿木叶制作成衣裳的过程。
布努瑶古歌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的补给和滋养,反过来又折射出布努瑶先民与地域环境的关系。布努瑶依生于地域环境,因为地域环境有了生存环境和精神归依,地域环境则因为人而有了生命活力。在这个意义上,古歌的产生是自然的、自发的,与作为生命母体的地域环境有着血脉相连的契合关系。[5]
2.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是各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整个民族的社会生产和精神意识的总体反映。布努瑶古歌不仅反映了布努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嫁、丧葬、祭祀、节日等,而且能原汁原味地传达出现实生活中布努瑶人民的喜怒哀乐,传唱出一种和谐团结的民族情感,展现着布努瑶人民纯朴的至情至性和全部的心灵秘密,揭示出布努瑶人民生命的真实,本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古歌的内容来看,古歌谣在很大程度上取材于本民族的日常生活,反映本民族的历史、生产、生活,也反映了布努瑶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和布努瑶先民的审美趣味,贴近于本民族“醇古”的民族风情,承载着布努瑶的民族精神与情感。如布努瑶在农历5月23日至29日,家家户户都要通过各种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这个时候就会演唱《密洛陀》,盛装起舞,配以铜鼓,边舞边唱,唱述祝著节的来历,祭祀伟大的创世母神——密洛陀。古歌《杀日月》这一章里,着重表现这场斗争的艰巨性,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谱写了一首英雄的颂歌。从《买种子》、《猴蜢斗》、《铜鼓魂》这几组歌看,我们听到原始先民战天斗地的呐喊声和劳动节奏的节拍声,从中看到这是布努瑶先民逐步取得对自然某种程度支配权的反映,是描绘布努瑶先人劳动实践的过程。创世诸神各显神通,为创世尽心尽力,艰难的创世劳动中洋溢着人类乐观主义的精神,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古歌的内容都或隐或显地呈现出本民族特有的情感、意识、审美、性格等等特征,是民族风格的真实体现。
古歌的地域风格与民族风格是相互依存并融合为一体的,古歌的内容表现了布努瑶先民当时的思想意念,体现了布努瑶古歌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特征。
3.演唱风格
密洛陀古歌在演唱过程中根据演唱内容的不同歌曲的情感也有相应的情感变化,但总体来说情感平稳起伏不大,例如在演唱《杀日月》这个片段的时候,情感比较激昂,高亢;当唱到《罗刚遇难》的时候,情绪就会悲伤。
以《序歌》为例。《序歌》粗犷、豪放的情绪,带有明显的布努瑶民间音乐的风格特质。《序歌》给人一种调式稳定,明确的感觉,一个调子到底,旋律中的多处倚音使乐曲旋律更好听,更丰富,演唱中起着修饰、润色曲调的作用,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也更富于色彩,对于塑造音乐形象十分重要。这样的旋律能够把布努瑶人民对密洛陀的那种敬仰爱慕之情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序歌》(密洛陀古歌传承人蓝永红记谱整理,例一)[3]将本地的自然语调予以音乐化,用来行腔吐字,显得十分自然、流畅,地方色彩也极为突出、浓郁。
三、都安县布努瑶古歌的艺术审美
布努瑶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宗教信仰、历史来源等各种因素,形成了布努瑶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以及思想观念。古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布努瑶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那种齐心合力、不畏艰辛的民族精神。在极具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用乐观的、坚强的精神征服大自然,体现了布努瑶的群体意识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和民族的凝聚力。古歌是布努瑶民族民间音乐创作和音乐文化的源泉,独具特色的布努瑶民族民间音乐就是从这些古朴、本真、原生的布努瑶原始古代歌谣开始的。
(一)神秘色彩的内容之美
布努瑶古歌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充满神秘幻想色彩的内容美,古歌以密洛陀为中心,密洛陀古歌的歌词反映了布努瑶人民对创世之母的爱戴、崇拜、敬仰之情。从(1)下人间,(2)造天地,(3)造神童,(4)造武神这几个片段看到了布努瑶人民把自然界形象化了,这种幻想大大超过了现实,造天地造万物这绝不是什么奇异的神能,也不是什么符咒与法术的作用,而是古代劳动人民幻想的产物,这种把自然界形象化了的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方式,表现出布努瑶人民高超的想象能力。
(二)整齐严谨的词曲之美
古歌具有整齐严谨、朗朗上口的辞藻美,每一首古歌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同一个调子,因此,古歌的旋律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音符前前后后出现的都是相类似的音符,尽管有辅助音修饰旋律,但总体来说,只是旋律的情感有一些相对稳定的改变,歌词,曲式的内在结构、情绪还是比较平稳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古歌还是表现出比较整齐严谨的词曲之美。
(三)古朴本真的情感美
布努瑶人民长期生活于偏远大山区,交通闭塞,这就保持了布努瑶人民纯朴、原生的性格及審美特点。布努瑶人民热爱大自然,这种生态的审美意识和自然纯朴的性格也渗透到了古歌当中,古歌里面也呈现出人民所特有的那种古朴、本真和坚强乐观的审美形象。布努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歌本、唱本等史料均无文字记载,只有口碑流传,因此民歌是布努瑶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布努瑶人民思想观念以及情感最直接、最真切的反映。
布努瑶先民独有的审美趣味和美学意识,在古歌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这就是古歌向人们展示的特有的美学价值。古歌是布努瑶民间音乐的鼻祖,既神秘又抽象,在它的神秘面纱下,保存着布努瑶丰厚别具特色的文化艺术,研究古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布努瑶先民原始的生产劳动、生活,还可以看到远古时期最原始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因而,布努瑶古歌无论从音乐艺术的角度,还是美学的角度看,都能吸取丰富而有益的养分。
四、演变与发展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古歌的传承面临失传的频危状况。首先,密洛陀古歌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日益淡化,婚庆、祝寿、建房、丧葬、祭祀等民间活动注入了新的时代文化内涵,唱颂密洛陀古歌不再是唯一的节庆活动,不复往昔隆重,甚至日益减少。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日益提高,对整天整夜唱念密洛陀(完整念唱需要七天七夜)的兴趣越来越淡漠。密洛陀古歌正逐渐远离布努瑶民俗活动的舞台。其次,民间传承人面临断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密洛陀是民间宗教、民族宗教,不再属于国家法律和政策正式承认的五大宗教,布努瑶歌师、麽工等密洛陀传承人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传承人心存顾虑,多年来不敢公开开展活动。近年来,这种状况虽然得到一定的改观,但是已造成人才断层;二是布努瑶的各个村寨几乎都被壮族村寨包围切割,在长期与周边壮族的交往和汉语教育的影响下,壮化、汉化日趋严重,许多布努瑶的年轻一代都不怎么会讲瑶话,特别是在外工作的或到外地打工的的新一代布努瑶人,很多基本都不说瑶话了,也不愿意学唱密洛陀古歌,而密洛陀古歌是必须用瑶语传唱的,故传承人面临断层。
五、结语
布努瑶古歌随着密洛陀的产生而产生,千百年来,布努瑶人民一直用感情的琼浆玉液浇灌培植它,使其大放光彩。
在布努瑶古歌中,饱含了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汗水,它紧密配合生产生活劳动,给布努瑶人民以精神上的愉悦,在千百年的传唱过程中是显著而不容抹煞的。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因此,更深入地对布努瑶古歌进行收集、整理、研究是十分必要和具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蓝永红,蒙启英.布努瑶传统文化现状及其保护传承发展研究[A].密洛陀研究,2014(01).
[2]覃琮.都安布努瑶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调研报告[A].密洛陀研究,2015(12):2.
[3]蓝永红.密洛陀古歌[M].南京: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4]蒙冠雄,蒙海清,蒙松毅.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M].南京: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5]王红.广西少数民族古歌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15(10).
[6]钟小勇.傣族民族民间音乐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03).
作者简介:宾丽燕,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