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明
狮子山原名卢龙山,周长2公里,占地14公顷,为独立的山峰,没有绵延的余脉。它东接明城旧址,西邻静海寺,北对长江,南连仪凤门城楼,地勢险要,是观赏长江的最佳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如今这里已辟为公园,供游人参观。不过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阅江楼了,此楼的重要程度远远大过狮子山本身。
狮子山的下沿是明代城墙遗址,透过城垛俯瞰城下,卢龙湖水波光粼粼,清澈而泛着冷意。尽管微风夹杂着寒流,但微弱的阳光普照着大地,护城河畔枯柳吐绿,梅花放蕊,生机勃发,好一派盎然的春色,使得游者趋之若鹜。阅江楼矗立在狮子山的最高处,抬头仰望,但见山体绿木葱茏,阅江楼颇似女子头上一只彩色的发髻,插在其发梢,气派壮观,气宇轩昂。
虽有通向山顶的电梯,但我还是沿台阶拾级而上,沿途经过玩咸亭、古炮台、藏兵洞、五军地道等景点,当然还有孙中山的阅江处。倘若时光倒回百年以前,我们的先行者为了彻底推翻满清王朝的腐败统治,曾与黄兴同志多次冒着严寒登临狮子山,查看兵器及防御工事,研讨攻守之策。亭子是后人建的,取名“观江亭”,亭柱有联:“望江怀古鉴往知来,登楼阅世抚今追昔”。我在此地驻足良久,心中满怀对先人的景仰和追忆。
78米的狮子山并非最高极限,加上52米的阅江楼,可以说是城西北部最高的景物了。大楼南有照壁,上书“狮领雄观”;楼北有碑廊,展示着文人骚客的书法作品,极显楼宇的文化气息。整座大楼呈“L”型,从外部看,楼有四层,一层一檐,由宽至窄,瓦顶皆为黄色的琉璃,红色的木雕门廊,蓝底金字的“阅江楼”三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远观,主楼外表华丽,明清风格,唯美壮观,尽显庞大的皇家气场。入楼,沿木梯拾级而上,层层都有可观的景致,比如一楼那仿制的明代红木“龙椅”,明朝十六代帝王的简略生平,明代国土疆域版图,以及历代名家的书画,郑和统领船队七下西洋的浮雕等。
阅江楼的拱顶可观蟠龙藻井,屋顶盘踞的金龙由整根香樟木雕琢而成,龙身所覆盖的24K黄金为江宁金箔制作工艺。楼内外共动用二十二斤纯金,可谓金碧辉煌,尽显大明王朝灿烂的历史文化。与外楼不同的是,楼内共有三层,一层一廊,层层都能看到南京城的市景,不过最高一楼的视野更加开阔罢了。譬如站在楼廊的北面,可以观望长江,江之宽、之长,犹如白色的银练;长江大桥恰似一条钢铁彩虹卧于江上,好像天堑巨龙;江上小舟,桥上汽车,如蚁随行。往南瞧,幢幢高楼大厦宛若晶体管一般插在线路板上,气势逼人,如今,这里已然成为金陵“新四十八景”之一。
看到景物就会怀古,寻着旧时的脉络,回望历史,也不失为一段趣事。传说明太祖建立大明王朝时,曾想仿效古人修建的岳阳楼在南京建造一座观江楼,将之作为建国的标志,也为凸显明代江山乃朱氏天下,更为树立皇家威风,显其国运。为此,他招集群臣,共筹大计。那么,朱元璋缘何把楼址选在狮子山上?据说战时他曾在这里埋下伏兵,击溃了强有力的对手陈友谅,从而赢得了大明王朝的最终建立。所以,朱元璋在此建楼具有纪念之意。
可历史似乎开了个玩笑,朱元璋曾命群臣提笔书写《阅江楼记》,最后竟以宋濂的楼记作为范文,并列入《古文观止》。正当朱元璋跃跃欲试,兴师动众,实现“阅江楼”的宏伟计划时,他又考虑到建朝初期,国力薄弱,经济紧张等现实,遂下旨停建这项工程。之后,阅江楼便成了史上有记无楼的虚幻建筑,当然,也避免了劳民伤财之举,这是《阅江楼记》记录的内容,刻在景区一块汉白玉石上。现在的阅江楼建成于2001年,以朱元璋《阅江楼记》中的宏伟规划为蓝本,尤其突出了明代的皇家风格,重要的是,它实现了朱洪武的愿望,但比明朝初期的计划推迟了627年。
有人说长江似一条银色的飘带,一练串起了沿岸四大名楼,尽管岳阳楼没有阅江楼的豪华气派,可岳阳景区并没提到阅江楼与其并列。你可以说阅江楼是名楼,如果称它是古迹就有些欠缺了,古迹需经时间和历史的沉积,不过说不准再过几百年阅江楼就跻身于古迹的行列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