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事变革中技术与思想的辩证关系

2017-07-10 15:08朱鎏轩梁健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0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技术思想

朱鎏轩+梁健

(武警广州指挥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

摘要:本文以近代枪械技术发展史为例,研究了军事变革中技术与思想的辩证关系。文章以军事技术与军事思想这两个军事变革中最核心的因素为主要分析的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从技术与思想的对立统一,技术、思想到战斗力的质量互变以及军事变革中的辩证否定三个方面对论题进行论证,进而全面把握军事变革的实质与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在新时期军事变革中实现军队战斗力的质的飞跃。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军事变革;技术;思想

军事变革既是指由科技进步而推动武器装备的演进,进而引起军队编制体制、作战方式、军事理论等方面逐步地发生根本的变化,最终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得以成级数地提高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可见,物质领域的技术是作为军事变革中的先决条件,是整个军事变革的基础,而部队编制体制、作战方式、军事理论等则都可以归为军事思想领域,需要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并且,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战斗力的提升则是军事变革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因此,在当今的新军事变革形势下,要达到军队战斗力的真正质变,就要从物质和意识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也就是探讨军事技术与思想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军事变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在新军事变革中,真正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近代以来,技术在战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伴随着枪械的广泛使用,极大程度地影响着近代的战争,而近代的军事变革中也一直伴随着枪械的身影。最早的枪械并不被人们认可,其精度、射程、威力等甚至不及当时的弓弩,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从早期的手动火枪到火绳枪,再到燧发枪和后装枪等,技术的进步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认识,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思想,进而影响了军事思想,最终导致整个军事形态发生质的变化。例如后装步枪的广泛列装,催生了散兵战、线式作战的诞生。军事技术的影响也不是单方面的,思想的反作用也是军事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近代冲锋枪的诞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机枪虽然火力强大但是笨重、机动性差,而步枪虽然射程远、精度高同时也存在射速慢的缺陷,军事家们根据战争实践提出需求,随后便产生了结合新的作战方式的枪械,结合了步枪和机枪的各自优点,进一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而贯穿整个战争史的一个重要元素便是技术的发展,战斗力的要求推动者技术的进步,而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思想领域必然也要跟着做出相应的变革,这就催生了新的军事思想,军事变革就是在这样一个辩证的运动中进行,也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本课题就是以近代枪械发展为例,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分析军事变革中技术与思想的辩证关系,从而全面把握军事变革的实质与规律,以此指导军事实践,实现新形势下的新军事变革。

1. 军事变革的实质

技术的水平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力,人类历史上历次重大的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而历次军事领域的重大变革往往也伴随着社会的重大进步。可以说,社会进步通过战争来完成,而战争也是军事变革的催化剂。通过先进的技术,武器装备得以发展,在与新的军事理论、战法、编制体制相结合之中,军队的战斗力得到质的提高,这就是军事变革的实质。其中涉及到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技术和思想,军事技术是包括了研制、生产以及操作武器的技术,而军事思想则是包涵军事理论、作战方式、部队编制等各个方面。而要达到战斗力的真正提升,就要深入把握这两个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技术对应着物质,思想则取决于意识,两者必然存在着矛盾,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军事变革领域变革的源泉和动力便在于军事技术与军事思想的矛盾。《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技术与思想正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关系,军事领域的变革正是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进行。

2.军事技术的优先发展

恩格斯曾在为写作《反杜林论》的准备材料中论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武器装备决定着军队的编制、编成以及战略和战术,同时,武器装备又极其依赖于当时的经济条件。这种依赖性也使得军事技术的发展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而军事思想则往往要落后于技术的发展。

早期的枪械便是基于这一原因而备受冷落,近代初期的火绳枪就是因为操作复杂,装填缓慢的缺点而沦为配合弓箭的副武器,它的作用最初并不被人们重视,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中世纪的人们始终只信任自己手中的冷兵器,贵族的武士们更是对这种新鲜的武器嗤之以鼻,但是随着火绳枪的不断被改进,并成为平民手中反抗的武器时,他们才知道其巨大作用,而随着战场上社会地位之分的消失,也逐渐产生了线式、散兵等作战方式。在后期出现的马克沁重机枪也体现了这一规律,当时的很多专家认为,无论武器发展到什么程度,进攻时步兵的火力都只是决斗的前奏曲,最后决胜的生死搏斗仍然要依靠刺刀。马可沁机枪开创性地以火药燃气为动力,枪械的射速极大提高,却被视为对子弹的浪费,这种观点在如今看来十分可笑,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却是不足为奇的。最终,在历史的检验之下,马克沁重机枪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完全改写了人类的战争史,证明了马可沁机枪在当时巨大的前瞻性。

3.军事思想的经验性

历史表明,军事思想相对而言是有经验性的,其发展通常都要落后于军事技术的发展,而在战争中二者的矛盾也一般体现在其不同步性。思想方面的成果往往需要实践的总结,在军事领域则表现为军事实践的需求,军事思想不是空穴来风,其必然要经历军事实践的检验,并且要在不同时期的技术的制约之下。

军事思想发展的经验性严重制约着军事技术发展早期的应用,因为军事思想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技术,新的技术首先影响到战斗中的作战方式,进而影响部队的编制,只有经过实战的检验之后派上巨大用场时,才会真正为人们所重视,例如火器的早期应用;坦克刚刚诞生时只是用于帮助步兵突破阵地防线;而核武器在最初甚至只是被当作一个超级炸弹并在广岛长崎使用。并且,军事领域存在习惯性保守主义,军队中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以应对战争活動的不确定性,军队的领导也一般为上一次战争的经历者,比较容易按照已有的经验行事,这也促使了军事技术的保守应用。这种思想领域的经验性特征制约着军事领域的变革,也是军事技术与军事思想的最主要的矛盾所在。

4.军事技术与军事思想的辩证统一

军事技术与思想固然存在矛盾,但是其统一于战争之中是毋庸置疑的。技术与思想二者是战争的内部矛盾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不可分割的。军事技术是军队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但是是否具有创新的思想,不仅关系到技术能否得到有效的应用,而且关系到技术的发展能否得到支持与正确的方向引导。二者的进步缺一不可,必须在辩证的统一之下进行发展,在技术与思想的相互作用之中提高部队战斗力,进而全面地推动军事领域的变革。

对于军事技术的重要性,恩格斯曾经做出论述,“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1但是如果就简单地由此做出结论认为军事技术决定了军事思想的发展也是片面的,不能简单地将“技术决定论”推广到军事领域之中。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將这个结论运用于军事技术与思想的关系之中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在如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容易发生将技术的作用过分夸大的错误,事实是,我们不能否认技术层面的改变对于其他领域的巨大影响,但是也不能忽略了思想领域对于技术的引导作用。技术与思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决定的关系,其在军事斗争之中是不可分割的互动的关系,处于辩证的统一之中。

军事技术与军事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单纯依靠理论很难完全阐述,所以还必须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把握。近代枪械的发展就体现了一个军事技术体系从其诞生起到不断完善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具有广泛地代表性以及深远的影响。最初的步枪是作为弓箭的附属品出现的,在部队编制中也是配合弓箭手进行作战,由于早期技术水平的限制,枪械的甚至不及弓弩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步枪的射程慢慢提高,精度与威力也远远不是弓弩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枪械对于士兵训练水平的要求远比弓箭要低,这也使得平民更容易熟练地掌握这种武器,从而推翻了贵族武士在战场上的统治地位,并加速了社会进步的进程。早期的步枪手多为单独的编队,特别是在十八世纪,当时的多数战争胜负往往是由成列的步兵齐射决定的,这就极大地依赖于枪械的有效射程与装填速度,并且远远不能发挥出步枪的全部作用。当时的军事家们多数认为,步枪的射击只是为骑兵的冲锋做准备,真正的胜负还应由冷兵器的肉搏决定,甚至恩格斯在写作《步枪史》时,也没有意识到枪械在战场上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甚至认为:“现代步枪的火力对于勇猛冲锋的营来说并不是那样非常可怕的。”2早期很多军事领域的思想家都曾犯过轻视技术的作用这样的错误,克劳塞维茨在其著作《战争论》中就忽视了军事技术的作用,而这一点也是很多当代学者认为他犯的最严重的一个错误,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而在中国自古就有重道轻器的思想,当然,这也与技术发展水平有关,孙子、克劳塞维茨时代,军事技术有明显经验性特征,功能作用相对有限,但是如今,军事技术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在战场上的作用远胜昔日。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技术决定论”的思想,列宁也曾说:“战术是由军事技术水平决定的。”3人们逐渐又从过去的重道轻器思想转变为重器轻道,过分夸大技术因素在战争中的地位。

历史表明,军事领域的变革之源不仅仅是来自技术领域的推力,同时也离不开军事思想所产生的需求拉力。这就要求我们以辩证的方法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技术与思想两者的重要性都不能忽视,军事技术是军事思想发展的外部动力,而在战争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之下,军事思想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反作用于军事技术应用的发展。恩格斯在其《步枪史》中详细论述了这个观点,并且,在恩格斯的论述中,无论提到哪种枪械技术的革新,都伴随着相应的作战方式的变化,二者固然存在着矛盾,但在战争中的互动过程中,始终是统一的,都不能单独存在,呈现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在对军事变革中技术与思想的研究过程中,应当始终将他们结合起来,在辩证的统一之中考察军事变革的源泉与动力。

朱鎏轩,出生年月1994年11月3日,单位武警广州指挥学院

梁健,出生年月1994年10月4日,单位武警广州指挥学院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技术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