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珊珊
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也较为突出。本文以广西南丹县八圩瑶族乡为例,分析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研究出如何通过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助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关键词:统战优势;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
2016年是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至关重要。
统战部门如何发挥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优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找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定位,开创结合当地特色的因地制宜的新路线,以确保脱贫工作的有效实施,是本文的主要内容。笔者将以广西南丹县八圩乡为例,结合统战优势,提出一些建议。
1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分析,以南丹县八圩乡为例
广西南丹县八圩乡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八圩瑶族乡位于南丹县东南部,全乡总面积496.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9856亩,其中水田6144亩,旱地13712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全乡人口26489人,少数民族人口18971人,占总人口76.8%。八圩瑶族乡农业以玉米、水稻为主。八圩乡自然环境恶劣,可开发资源奇缺,群众经济收入较低,目前全乡贫困人口6997人,农村低保2198人。全乡林地面积64.763万,有林面积6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3.52%,是一个半石山区的林业乡,以石山灌木林地为主。
近几年通过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扶贫开发的政策及措施,八圩乡的各项发展指标都有所明显上升,乡民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贫困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大为缓解,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1.1 贫困现象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第一,贫困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如,南丹县八圩乡的贫困人口占到全乡总人口的30.97%,贫困面较广。第二,贫困程度较深。目前脱贫解困的情况不稳定,若是一旦发生市场波动,自然灾害或是生病、子女就读非义务学校等情况,很容易出现返贫现象。第三,生存环境恶劣,大多为多方面的贫困。在调查过程发现,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地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承载能力差,脱贫基础不牢固,交通、饮水、上学、就医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当地群众,多数贫困家庭除经济收入低下外还存在着精神贫困。他们对于生存现状有着诸多不满,但大部分人都认为听天由命,不求大的改变,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仅求温饱。
1.2 扶贫开发的难度日益增大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民族贫困地区脱贫难度也是与日俱增。目前尚未脱贫人口中多是年老体弱、智力低下、长期患有疾病或身体有所残疾,他们都属于能力性貧困突出的类型。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一些政府采取的到户扶贫措施会因为他们或缺乏资金、或是家中没有劳动力等原因而无法享受政策,因此导致脱贫难度增大。不仅如此,在调查中得知,一些曾外出务工的乡民因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与用工常识,在参与劳作时往往未和用人方签订劳工合同,签订工伤保险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也使得因工伤事故造成劳动力缺失而返贫的情况较为突出。
同时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生产成本的日益增高使得政策优惠被抵消,进而影响农民增收,大大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上没有热情,秉持得过且过的态度又影响当年增收。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其贫困程度加深,脱贫更是堪比蜀道之难,难于青天。
2 现行扶贫政策实施下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政策实施无法落实到位
比如,早在2014年,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会同自治区扶贫办、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工商联就曾联合出台《关于组织开展全区“千家民营企业扶助千个贫困村”活动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4年起至2020年,组织全区5000家以上的民营企业,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一帮多”的方式,扶助全区各地5000个以上的贫困村脱贫致富。该政策的提出较为新颖,力求真正做到踏踏实实为人民。前期实行确有一定成效,但后继动力不足,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虎头蛇尾,企业草草应付了事的现象。在政策推行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一开始抱有极大的热情,积极行动响应政府的号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投入人力物力的快速消耗,成果显现慢,许多企业也就无心投入资本,只剩空喊口号,草草应付了事。还有一些企业实属有心无力,自身资源的不足令其在维持自身基本运作上都稍显勉强,更遑论助力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因此政策的实施渐渐变成了口头行事,纸上谈兵式的形式主义。
2.2 理论与实际相脱轨
不少政策是以先前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作为典范进行制定的,因此在制定过程中生搬硬套中央部署的战略,不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以致前期虽能勉强按政策要求实施,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到后期难度愈发增大最终无法调和。还有一些政策制定时看似完美无缺,却在推行过程中逐步暴露出弊端,领导班子不能及时喊停,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以求暂时性的减少损失,而不考虑长远的发展。这一系列做法都使得政策实施难度增大,不仅收效甚微,更有甚者造成事倍功半的消极效果。
2.3 上意不下达,下情不上传
伴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各级政府利用各种媒体渠道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宣传,但其中存在不少地方政府宣传方式较为单一,消息传达不够及时,无法全面覆盖人群,内容也不能做到全面、系统,在群众中知晓度不高的问题。加之不同政策之间执行条件、要求各不相同,因而群众对一些具体的执行要求、政策规定和有关要求一知半解,上下级之间不能做到正确及时的沟通最终也导致造成了一定误解。个别部门态度不端正,以致不能反映群众声音。项目中涉及部门众多,各部门间没能形成组织,遇事相互推卸,老百姓要反映民情只能辗转各部门间却无人认真听取。个别部门意识不端正,不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 发挥统战优势资源,助推精准扶贫
统一战线是我国重要的政治联盟,它由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组成,因而也就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等特点。统一战线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聚人心、汇力量的重要作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
3.1 聚人心、汇力量,鼓励引导,促进村企结对帮扶
助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是个系统工程。当前各地实施精准扶贫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外乎是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资源要素协调性不够两个方面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统战聚人心、汇力量的重要作用。
统战部门要组织建言献策,深化村企共建,组织辖区民营企业、非公企业围绕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本着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捐资助学、公益慈善等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组织开展千家民营企业扶助千个扶贫村活动,积极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为精准扶贫注入新的活力。政府要给企业和村民做出正确示范和领导,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同努力,让企业不因短期内不见成效而灰心丧气无心助农,构建良好的企农合作关系,二者间荣辱与共,相互促进,避免企业助农脱贫虎头蛇尾,后劲不足。
3.2 发挥统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
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牵线搭桥,多方参与扶贫。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牵线搭桥,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对地方开展深入地调查研究,组织精英团队为民族地区发展出谋划策,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指导培训、公益捐赠、捐资助学等措施参与精准扶贫。为村民同企业牵线搭桥,引导企业捐资引资,投资合作,对参与扶贫脫困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统战的特色彰显在扶贫脱困的工作中。
3.3 发挥统战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
由于工作的失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影响群众与政府关系的问题。这时就要充分发挥统战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首要的是要加强各部门的自身建设,认清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端正自己的态度,从而踏踏实实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其次是要加强与群众间的沟通交流,要善于并乐于倾听群众声音,关心群众生活,尊重民族地区传统习俗,与群众保持良好关系,做人民的依靠。对于群众的声音要及时的传达到上层,完成人民传声筒的职责。
此外,继续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攻坚战,力争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和统战宣传,正确及时全面解读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政策,挖掘统一战线参与扶贫工作的先进典型,及时交流经验、推广成功做法,不断提高统一战线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成效和水平。
总之,助力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是我国目前重要的任务,充分发挥统战资源是完成脱贫致富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国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发挥统战优势、充分整合资源要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注重统筹方式,精准扶贫工作一定能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及脱贫政策思考[D].论文网 , 2014-08-22
[2]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积极助推扶贫开发[J].中国民族报,2015-11-06
[3]蔡富強. 以“统战+精准扶贫”服务大局[J].团结报.2016-06-30
[4]林祥国. 统一战线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J]. 中国统一战线. 2013(04)
[5] 秦性奇. 走统战部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J]. 中国统一战线. 2013(02)
(作者单位:中共南丹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