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问题及管理措施探讨

2017-07-10 10:09黄燕明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0期
关键词: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黄燕明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在各大城市当中开始不断涌现,电梯也随之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我国现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拥有电梯最多的国家,尽管电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较多的便利,但是,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文中针对电梯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具体分析了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电梯改造;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一般来讲,电梯的使用寿命不超过十五年。由于陈旧电梯的运行时间较长,并且维护与保养工作不是很到位,周围土建结构时间过长、结构不稳固,另外,再加上维修较频繁,甚至是带着故障运行,进一步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电梯事故责任人的政策,促使物业管理公司更加重视电梯的安全运行问题。由此可见,有必要在电梯的改造方面加强重视。

1. 电梯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策

1.1对电路进行盲目改动导致一些系统的安全性能被降低

据不完全統计表明,电梯发生的所有故障当中,电梯层门发生故障的机率最高,大约超过了百分之七十,然而,没有做到将电梯门锁开关及时接通以及对电梯门进行频繁的破坏所导致的故障大约占到整个电梯故障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曾经有人采取了以下方法:“利用永磁感应器同原门锁开关进行并联,感应器的位置应该平行于门的开关方向,只要电梯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电梯门上面的隔磁板就会插进永磁感应器当中,由于感应器同原门锁开关产生了并联,因此,门锁回路较易被接通,从而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机率。”实际上,此种做法也有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存在[1]。

1.2未能完全理解改造标准,导致了旧的安全隐患仍残留在新改造的电梯当中

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如果需要将允许载重量较大的轿厢进行上移,实际需要的操作力不可以超过400N,电梯驱动的主机需要设置手动紧急设施,以便于通过盘车手轮将轿厢转移到另外一个层站,对于配有手动紧急设施的主机来说,应当可以利用手把制动器松开并需要一个持续的力量将其松开的状态保持住。"但是,有些老式电梯的手动开闸是在特定的凸轮设备的协助下而实现的,打开后,尽管人力不存在了,但制动器仍然处在打开的状态,只有通过扳手对其进行反方向旋转才会关闭。由于未能完全理解其标准,常常会以为已经达到了安全要求,因此,未对其设备采取合理的措施。基于此,一旦进行手动盘车时,由于轿厢太轻或太重,制动器未能及时被关闭,较易导致轿厢冲顶或者是蹾底事故,从而使人员出现了伤亡。

1.3改造项目缺乏安全论证,带来新的隐患

大部分电梯在装修的过程中,其层门装修往往不会严重影响到电梯的性能,然而,却要特别注意轿厢的装修。比方说,要想给乘客提供一个优雅舒适的乘梯环境,应该按照乘客的需求把大理石铺设在轿厢的地面上,并且在轿厢的顶部应该配备空调等。从而使电梯更具豪华性以及舒适性,但是,考虑到重量,空调与大理石都不是很轻,无法使电梯的防打滑系数得到满足,较易发生打滑溜车的现象,最终导致电梯发生蹾底事故。另外,如果把其轿厢装饰进行密封,使电梯在密闭的井道中运行,会加强气流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基于此,会增加轿厢在运行的过程中发出的抖动噪音,进一步降低了电梯的性能。

2.电梯改造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1井道尺寸

轿厢的载重量以及合理面积等关键要素不小于原来数据的前提条件下,应该在旧电梯正在运行并且没被拆卸之前对其井道的尺寸进行测量。基准线设定为导轨距,沿着导轨的支架端面向井道墙边展开测量,从而明确相关的中心线,作为改造电梯的过程中其放样线的参考依据,预防了由于井道浇注滑模位置的变换导致空间被缩小的问题,但是也缩小了轿厢与有关部分的距离,进而影响到了安装工作的正常进行。

2.2电梯厅门尺寸

通常情况下,电梯厅门口两侧的水泥保护层的厚度就有几厘米,其内部结构主要是主钢筋,对电梯厅门口的位置或者是宽度进行调整时,不允许使用切断钢筋的方法。尤其要注意的应该是旁开门或者是中分门的选取。

2.3机房

相比较而言, 改造电梯机房的装置往往要比旧电梯简单,面积基本够用。特别需要注意的应该是电梯曳引机的摆放位置、机房以及电梯承重梁的最大承载力,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一些装置的大体设置是否同井道的方位和墙体匹配[2]。

2.4底坑深度

重点应该注意顶层高度以及底坑深度与改造后的新电梯是否匹配,电梯设备进行订货前就应该把这些问题充分的考虑进去。

2.5接地线(PE)

为了使新、旧电梯实现标准兼容并且能够与"单独地线"的要求相符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根据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定的TN-C-S系统接线就能够使其要求得到满足。

2.6电梯的选型

电梯应该具备一定的输送能力。如果输送能力可以使五分钟高峰期的乘梯要求得到满足,那么此电梯的应用就可以被认定为是合理的。电梯启运直至到达门厅的时间间隔不应该过长。通常要求不能超过三分钟。以下介绍了一种简单的计算办法:电梯从底层一直到顶层用时应该控制在一分钟之内,确切地说,应在四十五秒到六十秒之间。不管是等候电梯的时间还是乘梯时间均应最大限度的缩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乘客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一般来讲,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是:乘客等候电梯的时间不可以超过三十秒,乘梯时间不可以超过九十秒。现阶段,在电梯技术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变频 VVVF 电梯属于比较合适的选择。

3.电梯在管理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3.1对电梯改造部门进行资格评审

对电梯进行重新改造时,一定要设计出严谨的改造方案,重点控制零部件的选取以及各个零件的重组配置,这一过程就属于重新设计与改造了电梯。施工部门的资质既应该与评审标准相符合,同时要求其全面了解新方案并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对电梯进行改造不仅对改造部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后期维护电梯的养护部门也要具备较强的能力。

3.2加强电梯改造方案审查工作

对电梯进行改造时,一定要审查改造方案,既应该多次核实改造方案的内容,同时还应该对内容作出详细规定。并且审查部门一定要选取资质比较完善的大型单位来进行审查,另外,审查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电梯改造完之后,必须严格根据施工标准来验收,从而保证各项改造既符合整体性能同时又与安全性能指标相符合[3]。

3.3构建电梯专项制度

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其属于系统性的管理项目,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疏忽,都会造成安全事故,除此之外,促使电梯事故屡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因此,电梯的安全管理有必要从整体上进行考虑,立足于长远,并且同质量监督局、房产管理局以及街道办等有关单位加强交流与合作,从电梯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重点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是责任意识不明确、费用平摊困难以及筹备维护资金等问题,一定要把相关法律法规作为管理的依据。

3.4完善电梯改造技术资料档案备查制度

对电梯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与技术方面有关的资料有必要归档备查,而且应当提供一些同改造部分相关的资料和详细图样,以便于日后的维修保养与检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电梯事故频发,有关部门开始越来越重视电梯的安全管理,并且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条例,通过法律对有关单位的职责以及行为进行约束。但是,电梯事故仍然会发生,基于此,一定要构建健全的电梯安全管理措施使电梯管理当中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田苏钱.电梯维保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 2014

[2]谢光峰.探讨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 2017(06)

[3]盛史超.电梯安全监管系统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相关安全技术解析
Domino安全策略研究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