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德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到语言里有志存高远的追求、厚德载物的品质、荡涤心智的力量,要学会让语言润泽学生的生命,滋养学生的人生,使语言成为学生诗意人生的栖居、艺术人生的诠释、幸福人生的点灯。
一、让语言为学生的生活做诗意的注脚
让语言成为搜索的引擎,让语言成为想象的翅膀,让语言成为生活的要素,对生活进行梳理,提取,并且将所学的优美语言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中去。有一回体活课,五(1)班几位“浪人”惹是生非,招摇撞“打”,欺负五(3)班的女生,五(3)班的几个“武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演绎了一番“龙虎斗”。当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知是谁,把这个情况悄悄告诉了老师。老师自然不敢怠慢,因为打架可不是闹着玩的,再加上有打群架的嫌疑,其性质应归属于恶劣之类,理当从快从重处理,绝不能姑息。为了罚得他们心服口服,必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个水落石出,只有弄清是非,查明罪状,再视情节轻重“量刑”处理。为此,老师先搞起了外围调查,请现场目击者、当事人背靠背把今天的事一五一十“还原”出来。没料到,居然触动了黄晓筱同学的灵感,催生了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今天,是星期五,最后一节课是体活课,我们苦苦哀求孔老师借个足球给我们过把瘾,我们的恳求感动了孔老师,他大手一挥:“拿去,三十分钟后归还!”我们乐得立马摆开阵势“杀将”起来!
谁知,(1)班的几个捣蛋鬼摇摇摆摆地“撞”过来了。哼!他们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果然被我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他们见球就踢,就是那属螃蟹的——横行惯了。这还不算,还摆出一副帅呆了、酷毙了的姿态,整个儿牛粪上插朵花——臭美。
他们的破坏激起了公愤,男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班的“斗牛士”走到(1)班的一位“侵略者”面前,只见他肩膀一甩,面前这位就盯不住了,疼得“哭爹喊娘”。我们可是乐坏了。捣蛋鬼们见捡不了便宜,便悻悻地说:“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不甘示弱,回敬一句:“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我们可是属狗的,莫怪翻脸不认人。(《属狗的——翻脸不认人》〈片段〉)
目睹本文之后,你肯定会有虚惊一场的感觉。事实上,与其说是打架,不如说是防卫,与其说是动手,不如说是教训,即便有一点过激行为,那也不过是轻微的“肢体碰撞”。你还会想到狠狠地惩罚他们吗?欣赏本文之后,你肯定会有大吃一惊的感觉,因为文章摆在那里,我们不仅要为“妙语如珠,情趣盎然”的精美作文赞叹,更应该为作者“风趣幽默,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喝彩。生活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了,故事是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了,然而因为智慧语言的添加、七彩语言的注入,谱写出一段别样的风情,摇曳出一串优美的风铃,使普通的生活变得诗意,使灰色的故事变得亮丽。这字里行间透露的不正是幽默人生,健康人生吗?
二、让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做智慧的诠释
孙双金老师说:“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文能开出情智之花,一篇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说得真是太精辟了,我也有幸经历了这么刻骨铭心的一回。有一次趣导课,我请同学们做语言积累趣味练习,其中一组是歇后语的练习。有个叫雷诗雨的同学做完练习之后,觉得还意犹未尽,课后还千方百计搜集来有关含数字的歇后语“加班”练习,也不知是什么触动了她的灵感,开启了她的智慧,竟突发奇想地把数学嫁接到歇后语的学习中,通过一番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经历一次闪展腾挪的排列组合,嘿!还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好味道,在“深加工”的过程中,居然发现了“附加值”,拉长了“产业链”,做出“大文章”来了!
歇后语怎能和数学攀上亲了呢?别急,看了下面的相声你就知道了。
甲:你在干什么啊?
乙:在研究歇后语。
甲:有什么研究成果?
乙:别说,还真发现了“新大陆”,歇后语与加减乘除挂上了钩!
甲:啊,还真搞出点道道来了。哎,说点具体的吧。
乙:九盒加一盒——?
甲:正适合(整十盒)。对,用了加法。
乙:七窍通了六窍——?
甲:一窍不通。七减六等于一。嗯,这不是减法吗?
乙:二十五只老鼠钻进胸膛——?
甲:那真是百爪挠心。可这用了什么运算?
乙:嗨,这还不明白,二十五只老鼠,每只老鼠四只爪。
甲:对,对,对,用了乘法。
乙:十八个铜钱放两处——?
甲:久闻久闻(九文九文)。十八除以二,每处九文。用了除法。
乙:还挺聪明。
同學们,还有很多歇后语和数学有联系,不妨去找一找、查一查、想一想、写一写!
——《歇后语与四则运算》(片段)
因为这一“画蛇添足”之举,居然有了独辟蹊径的发现——用数学的方法“解析语言”,开辟了语言学习与运用的新天地。这迸出来的灵机一动,这飞出来的奇妙一想,悄然转化为兴高采烈地表达着激情,淋漓尽致地挥洒着智慧。这字里行间折射的不正是快乐人生、睿智人生吗?
三、让语言为学生的思想做理性的导航
学语文为了什么?一为求知,言语学习;二学做人,品德修养。遨游书海,驰骋语林,我们获取大量的可以促使人健康成长的“因子”,吸其精华,荡涤心灵,使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情操,拥有健康的人格。
那么,怎么把这样一个美丽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呢?学习《登山》这篇课文,我拟定了核心教学目标:人性的升华。为此,要求学生在品词品句、品段品篇之后,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体悟,尝试着用格言做批注,抒发自己真切的读书感受:
1.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葛洪《抱朴子·广譬》
2.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3.困厄逆境的砥砺和生活强者的驾驭,恰如正电和负电,一经碰撞,驾驭者就能观赏到自己胜利的火花。——〔英国〕柯林斯
……
格言成了一条贯穿课堂的线、一条写满情感的线、一条触摸孩子心灵的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迸发,在迸发中闪光,这些闪光都凝聚着思维的火花,闪烁着智慧的认知,洋溢着理性的思索,引导着人生的走向。最后,老师因势利导,揭示真谛:“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这一切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
我还经常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做些整理,归类,并倾听他们说些什么,比如有些哲理诗: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颧雀楼》)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
学生经常揣摩这些语言,玩味这些语言,直至熟读深思、浮想联翩、思接千载,会生成什么?我想:必然会在心灵深处萌动一些思考,产生一些分析,并在头脑中加以整理和改造,形成一些推理的能力,产生一些深邃的思想。比如一些学生喜欢引用一些语言对某些生活现象进行逻辑论证,在旁征博引中揭示一些人生的哲理,得到一些人生的启迪,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一个微笑,最是平常不过了。然而,“一笑泯恩仇”,能“化干戈为玉帛”,相比“出师未捷身先死”来说,是最明智与最理想的;“一笑解千愁”,能化烦恼为乌有,比照“借酒浇愁愁更愁”来说,是最经济与最合理的。”
小作者通过对语言的思索,深刻认识到微笑的魅力,生动阐明了微笑的作用!
无独有偶,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
“心心相印”,表明了“亲密无间”;“拒人于千里之外”,说明了“冷若冰霜”,我现在明白人们为什么会有“亲近”与“疏远”一说了,因为距离说明一切。
看到这样的文章,你一定会感慨:文章,包蕴了人们多少的情感;文章,凝聚了人们无限的智慧。是呀,小作者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形象地诠释了空间距离与情感疏密的关系。这难道不是妙智人生,励志人生吗?语言真是太伟大了,人生定会因你的加盟而辉煌灿烂!
我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会激励学生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可见,语言为思想的补脑液,是人生的航标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会指引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语言是方法的启辉器,是人生的火花塞;“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会唤醒学生“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可见,语言是行动的指南针,是人生的方向盘。激扬文字,指点人生,用语言武装自己,就像星星点灯,人生一定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