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伊萨·纳欧里(???? ???????? 1918-1985)是二十世纪约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不仅闻名于约旦及巴勒斯坦地区,甚至闻名于阿拉伯各国乃至西方世界。他一生中出版了60多本著作,其中涵盖了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学术论文、传记及儿童文学等文学领域。
关键词:伊萨·纳欧里;诗歌;侨民文学
作者简介:满自娟(1990.10-),女,回族,宁夏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
伊萨·纳欧里全名伊萨·伊布拉欣·戴巴百纳,是描写1948年巴勒斯坦大灾难的先驱作家,也是当时约旦文学界特别著名的文学家及文学评论家。伊萨·纳欧里1918年生于约旦首都安曼,至1985年在突尼斯去世,享年67岁。纳欧里是位多产的作家、翻译家,精通英语、意大利语、法语,一生中出版了60多本著作,分别在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约旦、突尼斯、利比亚和马耳他等国家和地区出版。
伊萨·纳欧里1918年生于约旦首都安曼,生于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父亲和小学老师时不时的打骂就像他那和鸡、羊等家畜混居的家一样让他的童年暗无天日。母亲在他六岁时便卧病在床,无法照料孩子们,尽管如此,对于纳欧里来讲母爱是对他唯一的慰藉。不到10岁时,便开始做一些繁重的活。11岁时,纳欧里的父亲将他送到了耶路撒冷的一个修道院学习,四年期间,家人只探望过他两次,纳欧里对这段时期描述道:“我孤身一人,尽量避开同学,性格变得内向而忧愁,没人能懂我那时的感受。内向和自卑的性格一直伴随着我成为了我一生中如影随形的性格。”
但是修道院的生活也让他受益匪,让他打开了眼界,他开始描绘他的人生,用知识来实现人生梦想,并为此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他的阿拉伯语老师伊布拉欣·法塔赫对他的激励很大,经常夸奖他并鼓励他写诗,推荐他读一些阿拉伯著名诗人和文学家的优秀的诗篇和选集,其中有梅·齐亚德和萨利玛·萨伊赫。纳欧里立志成为他们这样的文学家,修道院的生活让他开始了诗作创作的生涯,1932他在耶路撒冷的拉丁礼教会的杂志上发表了一首名为《勇敢的战士》的诗,这首诗是从意大利语翻译成阿拉伯语的。
为了实现他的文学梦想,他通读了所有他能接触到的文学书籍,他的生活开始充满了芳香和希望,跟他在家里的生活截然不同,那颗曾经自卑、胆小的内心在书籍当中得到了救赎。为了更多的自由和摆脱学校苛刻的学习制度,他离开了学校,回到家乡去看望四年未曾谋面的母亲。纳欧里回去没几天,母亲就去世了,那年他15岁。母亲去世后,纳欧里决定开始新的生活,他回到了耶路撒冷,开始打工生涯。25岁的时候,纳欧里与尹林·萨巴·查娜妮里在耶路撒冷结婚,开始过上了稳定的家庭生活。他的妻子给予了他莫大的鼓励和支持。育有五个孩子,其子女也都在日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他鼓励孩子学习,不强制管教他们,他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1929年至1948年,纳欧里一直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这段时期,他开始向《人民之声》《明天》《先驱》《晨曦》《一周政治》《贝鲁特文学家》等杂志投稿。1945年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巴勒斯坦战争后,他一直与巴勒斯坦的《贝鲁特文学家》杂志保持联系,这本杂志对纳欧里的文学道路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之后,纳欧里在文坛名声鹊起,结识了阿拉伯国家很多文学家,也为他日后主编的《新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开始在报纸、杂志、广播发表文章或主持节目。
直到1948年。巴勒斯坦“大灾难”发生后,他流亡到了约旦的萨勒特。此后,在约旦一所天主教学校担任了三年的督导。曾就职于约旦教育部,在此工作21年,从1976年约旦阿拉伯语学会成立到1985年他在突尼斯去世前几天一直担任学会秘书长。
他一生漂泊不定,曾前往多个阿拉伯国家以及西欧、美国、台湾、泰国游历,与阿拉伯文学界、意大利文学界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东方学家保持密切联系。
伊萨·纳欧里出版过六部诗集:《枯萎的春天》、《我的歌》、《我的人类兄弟》、《瀑布私语》等。著有8篇短篇小说:《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冠军》、《夜晚幸福的星》、《约旦短篇小说集》、《新故事》、《荆棘之路》等。出版的中长篇小说有《战神焚烧武器》、《边界外的一家》、《新伤》、《黑带》《火车上的一夜》、《侨民文学》《意大利文学研究》。此外,伊萨·纳欧里共出版12本学术专著 ,意大利语著作共三部,英文著作共两部。他的一些著作、学术文章和讲座被翻译成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日语、英语、俄罗斯、匈牙利语,在约旦、意大利和苏联的一些高校也有很多研究他的毕业论文。
伊萨·纳欧里发表的和未发表的作品都表明他的作品与很多东方学者、阿拉伯国家和世界著名文学家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他通晓意大利语成为了他与东方学者和关注阿拉伯文学的意大利文学家交流的重要桥梁。其中就有著名的小说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为了表彰他在文化交流、翻译和文学领域的贡献,他还获得了阿拉伯国家和国外文化机构的表彰。1960年和196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派到意大利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文学活动考察,他借此结识了很多意大利文学家。1963年,意大利外交部给他颁发了银奖,1964年给他颁发了军官骑士级别的勋章。1976年,意大利巴勒莫大学授予其名誉博士学位,继塔哈·侯赛因及哈桑·奥斯曼之后,他是第三位获此殊荣的阿拉伯人。1981年台湾台北的文化艺术协会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他曾多次参与阿拉伯、国际及东方学学术会议,并分别获得由突尼斯总统及意大利总统颁发的奖章,以表彰其在文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伊萨·纳欧里似乎不曾得过什么大奖,但却是世界文坛上一颗不可忽视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