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仕贤 夏雨 “独自等待”12年后,迎来“反转人生”?

2017-07-10 23:39李莎
看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夏雨人生

李莎

无论是12年前还是12年后,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电影口碑与票房成反比的情况始终存在。但对于非利益方来说,票房的参考意义只存在于放映时的一个月,口碑的影响却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无论这个口碑是极好还是极差。

道明寺同款发型、乔丹的23号球衣、赌神周润发式的出场、五位美女环绕身旁,还有并肩作战的擎天柱、可以飞天遁地的兰博基尼,以及关键时刻变身金刚狼的自己……哪个80后少年——或者说曾经的少年——没有幻想过拥有这些呢?

马奋斗在三十多岁的年纪,一次实现了以上所有的愿望。在此之前,他是被平庸、否定和挫败环绕着的中年人,在此之后,他重拾了中二、躁动、不切实际和一往无前,又变回了当年的少年,即便眼角的皱纹还是会时不时跑出来,暴露真实的生理年纪。

马奋斗是伍仕贤导演的喜剧电影《反转人生》里的男主角,由夏雨饰演。6月25日,电影在北京百丽宫影城国贸店举办了首映礼。放映时,现场观众不时发出一阵哄笑,伍仕贤就坐在观众席当中,此前十几天的全国点映,他都坐在这个位置,以便观察观众的即时反应。

“气氛都挺嗨的,笑起来那就行。”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观众觉得搞笑、有惊喜是自己对影片最大的要求,至于艺术表达之类的事情,26岁就凭借艺术片《车四十四》在威尼斯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上斩获奖项的伍仕贤说自己已经“没有那个瘾”了。

就算是个娱乐片

“不是说我非要去表现我的什么艺术,什么创造。”伍仕贤說,“因为我觉得就算是个娱乐片,我也可以在里面有(艺术),通过我自己比较独特的表达方式去讲一个故事。”

《反转人生》讲述的故事其实并不新鲜。男主角马奋斗,用扮演者夏雨的话说是“我们周围随处可见的一个小白领,每天挤地铁、挤公交车,生活有点不得志,希望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每天有很多牢骚、很多抱怨”。

他追着永远赶不上的地铁;陪着不会和他签单的客户;等着要和别人结婚的前女友;临时替补上场打球又把脖子扭伤;回到母校被学弟嘲笑“就是个卖保险的”……他的生活毫无生机。此时,具备超能力的土地婆上官芙蓉从天而降,帮他实现年少时许下的19个愿望,让他重走了一遍青春,从而唤醒了自己的斗志,在前女友的结婚现场力挽狂澜。

生活沮丧、被神眷顾、命运骤变、转变身份、幡然醒悟、重回现实,这类白日梦主题的电影早已经是好莱坞喜剧片的经典套路之一。《大话王》(1996年)、《冒牌天神》(2003年)、《两男变错身》(2011年)都有过类似的情节。

夏雨在两年前第一次看到剧本时,也觉得“其实有点中西结合的喜剧的感觉,就跟他(伍仕贤)这个人一样,也是中西结合的,所以这个剧本当时给我的感觉有点像美式那种喜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喜剧创作的难度要高于悲剧,让人发笑总是比让人流泪更困难。“好在我在这个戏里面不负责搞笑,闫妮和大潘他们俩主要负责搞笑,我其实负责情感线。”夏雨说。电影上映前十天,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许久未有大银幕作品的他,对于电影上映后的口碑和票房并不在意,“我其实对结果已经没有任何的兴趣,结果怎么样我不care,我只是care我做这件事的过程。”

“处处都在打破常规”

《反转人生》的剧本初稿是由编剧麦弘文撰写的。伍仕贤坦言第一次看稿时也觉得“以前已经有愿望实现的电影”,但他还是强调影片的独创性,“这个让我觉得新的是在于主人公不知道他的哪些愿望会被实现”。

小学时希望自己再也不用洗澡和睡觉,不做数学题;中学时幻想过的性感女老师……这些许愿者自己都已经不记得的愿望,都被重新翻了出来。马奋斗猛然发现许多愿望年少时没有实现,那最好永远不要实现了,否则不止失去了它们本来的意义,还会为生活徒增麻烦。

当然也有变形金刚、兰博基尼、美女、乔丹的球衣和球技这些大人们也会偷偷藏在心里的愿望。它们让马奋斗不断在惊吓和惊喜中辗转,他的未来充满未知,未知又带来恐惧和期待。

“这个对我来说就像命运一样嘛。”伍仕贤说,“闫妮演的这个神仙其实代表一种命运,因为你不知道今天早上起来会发生什么事,是中彩票呢还是骑个自行车掉沟里,你不知道,所以这让我觉得很好玩,而且观众完全猜不到但是又会觉得有点共鸣。”这就是伍仕贤所讲的“就算是个娱乐片,我也可以在里面有(艺术)”。

影评人桃桃林林将《反转人生》列为同期上映的电影中最期待的一部。“主要因为导演伍仕贤是个比较靠谱的人。”6月26日,影片上映前三天,他在自己的公号桃桃淘电影中推荐了这部电影,他写道:“伍仕贤对类型片把握得很娴熟,之前在《形影不离》中也有体现,同时他也很熟悉都市题材,对都市男女的情绪是可以非常感同身受的,所以《独自等待》才会那么让人念念不忘。”

6月29日,《反转人生》正式上映。截至记者发稿前,它的豆瓣评分为5.8分,和桃桃林林一样,影迷们总是会自觉将它和伍仕贤、夏雨合作的《独自等待》做对比。

有网友留言道:“勉强三星,时间真的会消磨掉锐气,罐头音乐不错。这算是一部灵劲儿全无,只剩匠气的重拍版《独自等待》。设定其实还是精彩的,但呈现出来的却是无处不在的设计感和尴尬无聊的成人笑话。”“意外是一出屎尿屁喜剧,污。在类型片框架下开玩笑似的反传统,用不同阶段的直男愿望来解读成长诉求,折射出生活对个人的改变,人变得越来越不单纯了。看似尴尬散漫,却处处都在打破常规,连广告植入都拍得那么肆无忌惮。”

大多数影迷得出的结论是《反转人生》远不如《独自等待》。

伍仕贤似乎早有预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是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用他那一口听上去有些懒散的京片子说,“反正这个片子出来,肯定还有一堆键盘侠来骂。”

《独自等待》似乎成为了他自己无法超越的标杆。

2005年上映的《独自等待》在豆瓣上获得了8.1分的评分,好于88%的爱情片和89%的喜剧片。在当年获得了东京电影节、釜山电影节、金鸡奖等多项大奖的提名。很多影迷将它奉為最好的国产爱情片。“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我要是妞,早就爱上我了。”“等你真的回头的时候,并没有谁还会在原地等你。”这些经典台词至今仍被津津乐 道。

“和《独自等待》一点关系都没有”

《独自等待》的成功,也让伍仕贤成为了口碑导演。正是看准了它在影迷心中的地位,发行方在《反转人生》上映前的一个多月,在全国六个城市重新点映了《独自等待》。“谁当年是在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成为了每一站放映后的保留问题,而几乎每场都只有不到五个人举手表示肯定。2005年,《独自等待》只有大约60个拷贝,收获了203.1万的票房,在当年排名第68位。当年名列票房榜榜首,收获1.81亿的《无极》豆瓣评分只有4.7分。

无论是12年前还是12年后,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电影口碑与票房成反比的情况始终存在。但对于非利益方来说,票房的参考意义只存在于放映时的一个月,口碑的影响却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无论这个口碑是极好还是极差。

重映《独自等待》为《反转人生》预热的举措,显然非常奏效。有人甚至打出了“欠伍仕贤一张电影票”的口号。在《独自等待》十二周年特别版海报中,站在最前排醒目位置的其实是《反转人生》的四个主角,至于《独自等待》里的陈文、刘荣和李静反而被调成了暗 色。

宣传期间,片方一直在将两部电影连接在一起,试图把观众对《独自等待》的喜爱转移到《反转人生》上来。

“电影的风格本身是不一样的,是两种不同的片子。”出乎记者预料,伍仕贤在采访中主动将两部电影摘开,“我一直强调这片子和《独自等待》一点关系都没有,除了我和夏雨重新合作以外,往里塞了一些小彩蛋啊——《独自等待》的一些道具的彩蛋——但是实际上没有关系。”

无论是伍仕贤还是夏雨,其实都没有“吃老本”的意思,“我觉得还是什么年纪就拍什么年纪的戏,你要说让我现在再去演《独自等待》,我觉得我可能也演不了了,毕竟那个时候基本上是演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的状态。”夏雨对本刊记者说,“我演马奋斗其实是一个三十岁出头的这么一个人,我拍的时候39岁,所以还算是三十岁(笑),我觉得还是能够体验到三十岁出头的那个心态是怎么样的。”

2005年,全国票房收入20亿元,去年这一数字上升到457.12亿元;2005年,伍仕贤还是在各大电影节上拿奖的艺术片导演,如今已经“不是非要表现艺术”了;2005年,29岁的夏雨凭借《独自等待》获得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如今年过不惑,也已为人父,已经演不了充满二十岁朝气的陈文了。时代、市场、导演、演员,时间在方方面面都造成了不能挽回的改变。

截至记者发稿前,《反转人生》上映两天,票房累计2520.9万,已经是《独自等待》票房的12倍多了。只是当年钟爱《独自等待》的观众,如果抱着亦如12年前的心情去看《反转人生》,恐怕会很难找到想象中的共鸣,即便它的主线正是回忆和反转。

猜你喜欢
夏雨人生
人生之感悟
夏雨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夏雨
夏雨的颜色
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
穷人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