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忽然想写一写吴京……写一写这个一直在寻找、一直在愤怒的孤狼。
最早认识吴京,当然是在经典的《太极宗师》这部电视剧里。
这部以清末著名太极拳宗师杨露禅“偷拳”的故事为原型的电视剧,讲述了少年英雄杨昱乾的成长、成熟,由一个体弱多病的中二少年,最终成为太极拳一代宗师的热血传奇。整部片子拍得精彩纷呈,二十出头的吴京由此一炮而红。
那是吴京和动作指导袁和平的第二次合作。1995年左右,当时香港电影最重要的动作指导班底之一的袁家班,已经感受到了香港武侠电影渐渐式微,于是尝试北上大陆。1994年获得全国武术比赛精英赛枪术、对练冠军的吴京,受师父推荐,第一次拍戏,就和袁和平合作了一部没什么反响的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
动作大片《危城歼霸》在绍兴举行的首次发布会。片中演员刘青云、古天乐、彭于晏、吴京等一众型男到场助阵,主演们谈及片中角色,竟没一个好人。发布会上,主演们造型别致,个个武器傍身,象征不同的角色性格。
那之后,就是热播全国的电视剧《太极宗师》。
因为八爷袁和平的关系,这部剧大量套用了《太极张三丰》、《英雄豪杰苏乞儿》、《死亡塔》、《精武英雄》等经典动作片的经典动作——没办法,作为动作指导界的泰山北斗,这些片子中美轮美奂的动作全是袁和平设计的,重复自己的东西虽然不那么光彩,但总算没人能多说什么。
但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电视剧却因此有了另外一重意义。
由于电视剧的主演是吴京、于海、王群、周比利、徐向东、邱建国、惠英红、刘洵,这些连大多数好电影都无法凑齐的专业动作执行者——各种武术冠军、动辄二十年习武经历的表演者——这部电视剧的动作完成度出奇得高,由此成为了袁式武打的集大成者。
大开大合、舒展飘逸、圆浑自然、遒劲有力……你尽可以将一切溢美之词加诸其上。
以动作而论,它甚至可能超过甄子丹心血之作的《精武门》和后来央视的《水浒传》,成为打得最好看的电视剧。
在这样一部经典作品中,吴京的表现极为讨喜。二十出头的他,娃娃脸、一脸稚气、两眼明亮,浑身上下洋溢着的,只有少年人的无忧无虑和意气风发。从一开始的体弱倔强,到后来的勇敢机智,一脱衣服一身的腱子肉,甚至到最后宗师气派的意气风发,都相当出彩。
那时我想,啊,真好啊!李连杰有了完美的接班人呢!
但是万万没想到,曾经令李连杰扬名世界的香港影坛,那时已是日薄西山。
而作为华语影片最有特色的类型片,动作片、武打片,则更是先一步进入漫长的黑暗冰河期。
票房下滑、盗版盛行、时局动荡……关于香港电影的衰退,有很多原因可以分析。但总之,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成龙、徐克、袁和平、李连杰、洪金宝、甄子丹……纷纷去了好莱坞发展,人才流失形成的巨大真空,没有为后人形成舞台,而是直接抽走了资源,令动作片成为一片废墟。
起点如此之高的吴京,接下来没能转型成出色的电影明星。
之后去拍了《黑客帝国》的袁和平没能捧红他,之前曾拍了《少林寺》的张鑫炎没能捧红他,那个看起来无忧无虑的少年开始在一部部电视剧中浮沉:《水浒后传》、《乱世桃花》、《策马啸西风》、《倩女幽魂》……
《小李飞刀》这部戏,今天被许多90后奉为经典,但在当初,泡面头的李寻欢、一打开一大排的小李飞刀,以及吴京扮演的永远笑眯眯的阿飞……都是被人吐槽得不能自理的啊!
作为古龙小说的爱好者和《太极宗师》死忠粉,看到吴京演这种角色,简直觉得……啊,卿本佳人,奈何搞笑?
大环境的原因之外,吴京个人的问题,也开始越来越清楚地浮现出来。
……就是他的脸,实在是长得太喜慶了。
一笑起来弯弯的两只眼睛,一狠起来就地包天的小兜齿、再加上一把尖细的声音……这些要素集合在一张娃娃脸上,使得这个人看上去完全严肃不起来。
“功夫小子”曾经是他青春、活力的代名词,但这样的称号,能挂一辈子吗?
——可是搞不好,就真得挂一辈子了。
他不停地演电视剧,演各种男四号、男五号、演早已被被李连杰演烂了的少林小和尚。间或才有的电影机会,徐克的《蜀山》不会以他为主角、刘家良的《醉猴》也仍是让他继续作为主角决战前热场的“功夫小子”。
不知不觉,1974年出生的他,慢慢地也已经要步入中年了。
中国的动作片已经有很久没有精彩的作品,成龙、李连杰……到好莱坞去了又回,曾经“王不见王”的二人,居然真的合作拍摄了《功夫之王》,但那本该是功夫片盛典的片子并没有什么反响,唯一的作用,似乎只是告诉大家,他们都已风华不再,再也无法重现香江时代的矫健与潇洒。
动作片的大势已去,一个又一个曾经被挖掘出来的“接班人”:赵文卓、季天笙、安志杰……都渐渐暗淡了星光,而吴京,似乎也注定了只能是其中的一个。
直到,他遇到甄子丹。
2005年的电影《杀破狼》,黑色、凌厉,是功夫片史上,屈指可数的重要影片之一。
它不仅标志着动作片自刘家良的套招流、洪金宝的搏击流、成龙的谐趣流、李连杰的套路流之后,甄子丹的混合格斗流终于正式登场。也罕见地同时宣告了两位不如意的动作明星的强势回归:一直以来,处于半退隐状态的甄子丹,再一次从幕后走到幕前,并直接爆上了一线;而吴京,则从一个几乎已经被人遗忘了的电视剧咖,一跃成为动作片史上最好的对战场面之一的贡献者。
在那之后,才有了甄子丹的《导火线》、《龙虎门》、《叶问》。
而吴京,也终于有了机会,拍摄自己的《黑拳》、《狼牙》。
后来甄子丹在网上遭遇大面积非议,有人趁机言之凿凿地说甄子丹人品不行,甄、吴两人在拍摄《杀破狼》时,也曾发生矛盾,吴京对甄也有诸多不满。
姑且不论其可信度如何——在我看来,在那之后,吴京回顾自己的演艺之路的时候,还是应该会感谢这部作品,感谢作为一个出色武术指导的甄子丹对他在此片中的独特设计。
《杀破狼》中的吴京,一改往日形象,一头金发、一把短刀,一言不发、凶残暴戾。
那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他在台词、表情上的短板,把他的孩子气,转化成了一种天真的、梦魇般的残忍,并用决战时同样残酷的死亡,洗刷掉了人们对这一角色的厌恶,从而得以让观众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他矫健快捷、令人惊讶的身手上。
于是好多动作片爱好者才突然想起来——啊,原来华语动作片里,能打的还有他!
于是接下来,吴京一度成为动作电影的热门打手,《男儿本色》、《双子神偷》、《夺帅》、《机器侠》、《全城戒备》、《木乃伊3》……基本上就是全程打打打,然后挂掉的角色。
虽然没能再出什么经典的作品,但至少积累了人气、混了脸熟。
慢慢地,也终于有机会可以拍自己的片子。
话说在2006年左右,香港的动作明星,其实都面临着同一个敌人。
这个人,就是拍摄了《拳霸》的泰国人托尼贾。
2003年,一部叫做《拳霸》的泰国电影横空出世,布景粗糙、故事简单,但膝击、肘击,拳拳到肉,配合泰拳独特的招式、风格,打得观众头晕眼花,大呼过瘾;到了05年,这个人又拍了《冬荫功》,用一个四分多钟的无间断长镜头,掰了一百多人的膀子,把古泰国的关节技展示得淋漓尽致,一时间风头无两。
那样的黑白分明的故事,那样搏命式的拍摄手法,都像极了80年代的香港电影,于是无数人惊呼,香港功夫片已经被泰国继承和超越。
而托尼贾本人,也在《冬荫功》中,调侃了成龙,模仿了李小龙,像是致敬又像是挑衅。
作为当时香港动作明星的代表,甄子丹和吴京当然都是不爽的。甄子丹后来拍了《导火线》,邹兆龙扮演的boss就是打泰拳,结果在决战中被甄子丹锁技破肘击,大吼一声“Tony,你完了”!
而吴京则是在2006年拍了《黑拳》,膝击、肘击做得比《拳霸》更狠,跳得比托尼贾更高,转的圈比《冬荫功》更多。
——仿佛每一块肌肉都在喊着“老子比他牛,你们为什么不来看我”!
遗憾的是,这部电影有一个本就不算新奇的故事,在上映时又因过于暴力而被剪了个七零八落,改名叫《生死拳》,毫无反响。
现在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黑拳》的原版了,喜欢他的观众,千万不要错过。那里面,满满的是黄金年龄的吴京,体力和技巧结合得最好的时候,真像是一枚弹簧,一按就跳、一蹦老高。
《黑拳》显示出了吴京作为电影演员的另一种可贵的特质。那便是深藏在他那张喜洋洋的娃娃脸下的……孤愤。
動作明星里,有几个人很有趣,总在热火朝天的打打杀杀中,露出些游离之感。
我常想,那也许就是习武之人与生俱来所要面对的一种困境吧。从小在无止尽的锻炼中,获得远超常人的力量与信心,然后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却发现很多事情并不能如愿。于是有的人,让自己加速融入外部世界,更多地影响别人、证明自己;而有的人,则会和世界产生更为严重的隔膜,慢慢地退回到自己的世界中。
其中,元彪是那种“你们都不理解我”的孤独,甄子丹是那种“你们不必理解我”的孤傲……而吴京,则是“你们为什么不理解我”的孤愤。
——一种谁都不了解我,谁都在利用我,天大地大,我欲与之同归于尽的孤愤。
——这样想来,怪不得他会在甄子丹的手下大放异彩,因为这两个人的性格,实在是很有一点相似之处的。
这种孤愤,用在电影中,是可怕的双刃剑,一旦用得好,就是《杀破狼》、《黑拳》,凄厉绝伦;一旦用得不好,就是《破军》、《全城戒备》,耻度爆表。
而最能展现这一特质的,无疑是他后来自己执导的《狼牙之阿布》。
孤岛、雨夜、无头尸、百人斩……《狼牙》,是我目前最喜欢的吴京的电影。
吴京毫不掩饰地喜欢狼……虽然那显得有些中二,但也确实是他“孤愤”气质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他对人类命运的独特看法,悲怆、愤怒、高傲、温柔,刚好都可以在野性、忠诚的“狼”的身上表达出来。
这种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在动作创意上的不足,从而超越了其他的动作实现者赵文卓、安志杰……具备了超级巨星潜力。
现在,也许我们可以谈一谈,要成为一个动作巨星,到底需要哪些条件了。
首先无疑是要能打的。像李小龙本身就是武术家、成龙十几年的武生功夫、李连杰各种套路冠军拿到手软……功夫、功夫,时间的沉淀不可缺少。谢霆锋、冯德伦一批人,曾经那么喜欢动作片,但一上手打出来,永远差着火候,一出拳、一抬腿,筋永远差着三分,只能是个遗憾……在这一点上,吴京当然是没问题的。
但光能打是不行的,还要会演戏、有演技。按吴京自己的话说,北京什刹海武术学校里,各种全国冠军“多得拿簸箕撮”,最后能走演艺之路的又能有几个?你再能打,电影观众也可以不买账。刀枪剑戟会耍,喜怒哀乐能出来吗?洪金宝靠演文戏,能拿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李连杰顽童演得、宗师演得;成龙天生一副橡胶脸,五官挪移可谓一绝,做一个“疼”的表情,都比别人真……那到这一点上,吴京的喜庆脸就有点尴尬了。
单纯会演戏也不够,还要有独特的动作“风格”。观众很有可能分不清八极拳和形意拳,但一定能分清太极拳和西洋拳。一个风格看腻了就会想看另一个风格,但关键是“风格”问题,一定是要越大相径庭越过瘾的。“似我者死”,在动作片中是不二真理,成龙一个人就在搏击流锁死了钱嘉乐、林国斌、倪星;李连杰一个人就在套路流锁死了赵文卓、释小龙、张晋……吴京久久地处身在李连杰的阴影下,走不出来。
幸好,和其他人比起来,他还有“孤愤”这把双刃剑。
因为这把剑,代表的其实是成为一个动作巨星的第四个条件:人生观。
动作片,不是光靠打就可以的。它要进化,要持续地为观众提供新鲜感,就必须要有一个肥沃的土壤。这片土壤如果只执著于技术,那么很快就会贫瘠了;但如果是人生,则就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李小龙不光是武术家,还是哲学高材生;成龙虽然上学少,但天赋异禀,从一开始就坚持“一个好人”的路线,几十年不动摇;李连杰本人的思考,较少地流露出来,但他机缘好,黄金时期搭档的是同样巅峰的徐克、王晶,背后是几千年的侠义精神。
和他们相比,后来最为令人遗憾的一个动作演员,无疑是赵文卓。这个样貌英俊、身手潇洒,起手就是《方世玉》,接班又是《黄飞鸿》的超级新星,在搭档大导演徐克拍摄了几部相当高水准的电影之后,迅速下滑,原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但我猜,他只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动作的呈现者,过度依赖导演,导致自身形象模糊,一旦脱离徐克,立刻没有定位,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一个动作演员,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哪怕偏颇、哪怕幼稚,也要能贯彻到自己的表演中去。那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区分“打手”和“主角”的楚河汉界。
但一味孤愤,仍然是不够的。
元彪早在1986年拍摄的《执法先锋》,讲司法漏洞,讲“执行私刑的必要性”,并未成为他的代表作;甄子丹1997年就拍摄的《战狼传说》,反派把李若彤饰演的女主角一刀断头,结果赔得裤子都差点当了。
——太过于黑暗的故事,永远会被限制在小众的范围内。
2008年黑到底、癫狂到底的《狼牙》之后,吴京又开始在烂片中厮混。一边在各种电影里惨死,一边回到电视剧的圈子里拍了《我是特种兵2》;一边娶媳妇,一边在微博上抱怨昨天哥儿几个喝酒,又有人嘲笑他的自行车是女式的……
总之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个明星,虽然并不多么成功,但柴米油盐的,挺快乐。
让我这种老粉觉得……这种平平淡淡,返璞归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结果刚失落着欣慰了一下,他就因为《我是特种兵2》的关系,居然搭上了部队的线,借了坦克出来,拍出了传说中的“狼牙三部曲”的最终回《战狼》。
……呃,怎么说我看到这部创造了票房奇迹的片子时的感受呢?
——《杀破狼》、《狼牙》中邪气凛然的杀手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特种兵;
——自行舔舐伤口的孤狼,变成了嘻嘻哈哈的群狼;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个人原则变成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道德制高点……而且这口号还来得毫无逻辑,一副高射炮打蚊子的派头。
那个孤愤的吴京似乎已经消失了,长久的怀才不遇,所造就的他的独特气势,在美满的婚后生活、更好的人脉、更准确的市场把握下……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几乎截然相反的东西。
而他对“狼”的执著,因为这部毫无狼性的片子的衬托,看起来也只是非主流的耍酷而已。
《战狼》,无疑是我看过的,他最差的片子。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难得的,在一直坚持着。
曾经在《战狼》上映前,面对着满身旧伤,说不再拍打戏的他,在良好的市场回报下,终于坚持下来了。
《殺破狼2》、《危城》、《大话西游3》,也都奉献出了及格线上的演出。
《战狼》固然不算什么好片子,但它却是难得的军旅题材、大场面的动作片,再拍下去,有了更多的投资,和更好的故事……也许会突破“狼牙”系列的格局,自成一家?
那么,也许他其实还是在沉淀着吧?
沉淀着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风格。
在一个男人四十三岁的时候,娃娃脸终于不再那么违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