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再谈“一国两制”

2017-07-09 23:48
新传奇 2017年30期
关键词:董建华一国两制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实践“一国两制”的开拓者

1996-2005年,董建华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2013年至今,董建华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1997年上任时深知“责任重大”,因为“‘一国两制是一个不可以失败的事业”。

面对亚洲金融风暴、SARS(非典型肺炎)疫情对香港的冲击,他带领香港民众,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

据报道,今年6月30日下午,习近平在香港会见了董建华。习近平对董建华表示,你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可以说是在香港实践“一国两制”的开拓者,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以来,你继续为国家和香港发展进步尽心竭力。这些年来,你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智慧、资源无私奉献给了国家和“一国两制”事业,令人敬佩,也为后来者以身率范。期待你在国家和香港发展进步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董建华感谢习近平对他的关心和鼓励。他表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对香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保持繁荣稳定充满信心,将尽己所能,继续为国家为香港作出贡献。

鼓励香港学生到内地读书

7月17日下午,董建华访问了北京大学校。他对北大创办燕京学堂项目的举措表示赞赏。资料显示,燕京学堂是一项为中国国内和国外的学生开设的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学位项目,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高端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计划”。

他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努力,在一带一路戰略布局的背景下,培养了解中国的文化传播使者是一项关键任务,对于年轻人的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董建华在北大不忘香港学生,以及内地和香港的学术交流。他还特别询问了香港学生申请燕京学堂项目的情况,并鼓励有更多的香港学生来到内地读书。

董建华还结合当下热点,分享了自己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认识。他表示,中美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但始终存在不同的契机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他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是大趋势,面对气候变化、恐怖袭击等全球性问题,两个大国的合作可以为世界解决更多问题,青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

曾在多个领域就香港现状发声

除了在教育领域,董建华曾在多个领域就香港现状发声。

“一国两制”的重要性,是董建华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的。他曾表示,香港有无比的优势,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优势,因为“一国”让香港得到国家的全力支持;“两制”让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又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一部分,让香港可以获益于两种截然不同制度所给予的所有优点。

早在2016年1月,针对梁振英发布的年度施政报告,董建华便指出,“重法治”突显了国家宪制和法治对香港的重要性、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法治的尊重,以及在香港政改过程中对《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尊重。

而“一国两制”的落实过程中既重视“两制”,也要重视“一国”,彰显法治精神是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

回顾20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董建华说,绝大多数香港人知道“一国两制”的落实对香港的重要性。这是国家的大事业,香港市民都支持。但在落实过程中要经常提醒自己,有了“一国”才可以有“两制”,不能只关心“两制”而忽视“一国”。

董建华看到,在“一国两制”下,20年来香港民众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大家很自然地过日子,社会在稳定地发展,香港的法治依然很牢固。

对于两地民众偶尔发生一点小摩擦,他也看在眼里。“我是上海人,也是中国人。其实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同一个根,所以问题并不会太大的。”

在前不久香港回归20周年前夕,董建华不忘对香港年轻人的关心。他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香港年轻人在国情和文化认同方面的教育,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了解和认识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在参与国家的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他认为,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要思考如何做好中西文化融合的工作,这对世界不同民族的融合会有很大帮助。

他也注意到,香港讲普通话的人多了很多。“以前香港的经济要靠同美国和欧洲的贸易,现在香港的经济发展更多地是依赖内地。”

展望未来,董建华认为,香港要处理好房屋供应、贫富差距、年轻人向上流动机会等问题,但他比较乐观,“对香港未来很有信心”。他说,香港可以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继续扮演对国家和香港都好的角色,香港的金融界等可以发挥优势作用。

董建华同时还说:“我对香港的前景是持乐观态度的,下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是一位出色的领导,我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我们能把多方面问题解决好。”

(《法律与生活》)

猜你喜欢
董建华一国两制香港特别行政区
国务院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主要官员
董建华:刻苦的“7·11”特首
习主席:确保“一国两制”在港实践不走样
董建华为政改发声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