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透露的政治信号

2017-07-09 23:48
新传奇 2017年30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为什么改” “往哪儿改” “为谁改”

第一个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

因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后国内调研的第一站即选择了深圳,重走邓小平1992年南方视察路线。

对于这一问题,在《时代之问》中有一段习近平总书记的同期声: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第二个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往哪儿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关于改革方向,上世纪七八十年就有“姓资姓社”的争论。近年来,在舆论场上,同样充斥着不少杂音,有诋毁改革成果者,亦有西方式道路的崇拜者和迷信者。

对此,《时代之问》给予了理直气壮的回应。在中国“往哪儿改”的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它什么道路。

第三个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为谁改”。

毫无疑问,改革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正因如此,自全面深化改革拉开大幕以来,我们特别强调要让人民有“获得感”。因为“获得感”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强调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服务人民,这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民本情怀。

“怎么改” “如何改到位”

从战略上观察,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持久战。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

从横向上布局,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全面深化改革既形成统筹推进之势,又展现重点突破之力。

在一些重大改革领域,中央既作出整体推进的部署,又选准重点,鲜明提出改革的先手棋是什么、当头炮打哪里。

譬如,简政放权就是这样的先手棋和当头炮,党的十八以来,通过“管”“放”“服”改革,政府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20000多亿,新兴产业持续保持10%的快速增长。今年7月1日起,国务院新的一批减税降费举措落实,政府兑现2017年为企业减负10000亿元的承诺。

从纵向上分析,全面深化改革又要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二者有机结合。

如今各地普遍实行的“河长制”就是这方面的生动案例。近年不少地方推行“河长制”,将河流水域由“河长们”分段管护、包片负责,破解了分割管理这一老大难问题,河流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从此遍及全国。

第五个问题,“如何改到位”。

改革最怕半途而废,成为半拉子工程。全面深化改革如何才能坚持到底,达成规划中的目标?关键要掌握好一个领导核心和七个基本原则。

“全中国最幸运的共产党员”亮相

这部改革大片就众星云集”,第一集中就出现了郑永年、朱民、刘世锦……

还有一位77岁的老人也在片中亮相,他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到广东调研时的场景。这位老人名叫陈开枝,仔细听一下他在片中所说,便可知他的不凡经历——

1992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全程陪同小平同志“南巡”广东。外界称他为“首席接待官”,他则自称是“全中国最幸运的共产党员”。

2012年底,陈开枝等4位老人重聚深圳,他们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向邓小平塑像献花篮,之后一起向塑像三鞠躬。这四位老人,除了陈开枝外,还有1992年时的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佛山市委书记欧广源。他们当时也在各自主政的地方,分段陪同邓小平“南巡”。

20年间,两次见证重要时刻,都与这个伟大时代的关键词“改革开放”有关。

如今,亮相改革大片的陈开枝,无疑是最合适的讲述人之一。他的人生经历,切中了本片要义:将改革进行到底。

陈开枝在广东工作了40年,历任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和市政协主席等职务。不论在职还是退居二线,他的工作始终与国家和人民的关切紧紧联系在一起,先做“改革先锋”,后做“扶贫状元”。

当前,扶贫攻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高潮,事实上,早在20年前,陈开枝就投身于此,并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扶贫状元”。

2002年,温家宝同志亲自指示对陈开枝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人民日报还发表了长篇通讯《一个共产党员的“百姓情结”》。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宏大布局。“获得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陈老的扶贫之路、人生之路,生动地回答了时代之问,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述: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头三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这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达到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放眼今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改革正在向縱深挺近。

(新华社2017.7.22等)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解读浙江40年变革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图表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路遥
扶贫,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