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彦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湿陷性黄土地基一直是建筑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接下来,本文就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机理进行分析,讨论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机理和湿陷类型的评价方法,并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究,来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湿陷机理
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殊性,在往常的黄土地区建筑工程中,我国建筑行业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处理经验以及不错的处理方法,但是这类经验的适用性往往局限于小规模的建筑工程中,对于复杂的建筑工程来说就需要特别注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稳定性,因此,了解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找到稳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对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
1、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机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很鲜明的土壤特点,在含水量在其范围的情况下,其一般具有不错的土壤硬度以及很小的土壤弹性,但是在经过水分浸泡之后,黄土地基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形情况,由于变形情况的出现,对黄土地基产生巨大的影响,会造成其硬度的下降,从而使黄土地基出现湿陷性现象。另外,黄土地基的湿陷性还和地基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土壤孔隙的大小密切相关。黄土地基的稳定性需要土壤孔隙和土壤含水量具有一定的存在关系,当土壤孔隙比较大,而含水量与其呈反比关系时,就会造成黄土地基的湿陷;在黄土地基土壤孔隙与含水量处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时,由于地基承受压力的增大也会造成黄土地基的湿陷。在黄土地基中,黄土土壤的多孔隙是其土壤的主要特点,也是造成其湿陷性的先决条件,含水量和地基承受压力是造成其湿陷性的外界原因。
2、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
2.1湿陷系数
近年来看,黄土地基的湿陷性研究也是得到国家的越来越重视,在研究黄土地基的湿陷性问题上,主要通过对湿陷系数的研究来分析黄土地基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系數代表了单位厚度的黄土土层在经过水浸泡之后,在一定压力所出现的湿陷程度,以此通过一定量的黄土土壤的湿陷性情况,来反映周边整个黄土层的湿陷性程度。在国际的黄土地基湿陷性的研究中,把高于0.015湿陷系数的黄土地区,称为湿陷性黄土。
2.2湿陷起始压力
黄土地基的湿陷起始压力,就是其黄土土层经过水进行浸泡时,黄土土层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黄土地基的土壤成分不同其不同地区的湿陷起始压力也会不同。如果黄土土壤的起始压力小于其土壤在经过水浸泡后的饱和自重的时候,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湿陷情况,这种湿陷情况称为自重性黄土湿陷,相反,如果黄土土壤的起始压力大于其土壤在经过水浸泡后的饱和自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湿陷情况。
2.3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程度
当黄土地基的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时候,黄土地基就不会发生湿陷情况,因此称为非湿陷性黄土;当黄土地基的湿陷系数在0.015和0.03之间的时候,就称为轻微湿陷性黄土;在黄土地基的湿陷系数在0.03和0.07之间的时候,就称为中等湿陷性黄土;在黄土地基的湿陷系数大于0.07的时候,就称为强烈湿陷性黄土。
2.4黄土地基湿陷类型评定
在前文的黄土地基湿陷系数的判定中,对单位厚度的黄土土层进行过水浸泡,在黄土地基的饱和自重中,需要通过黄土土层的外观湿陷情况进行判定和计算,在实际的黄土土层的湿陷值计算中,就要准确测量黄土土层的湿陷值,当黄土地基的自重湿陷量小于70mm的时候,就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当黄土地基的自重湿陷量大于70mm的时候,就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3、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由于黄土地基的具体结构根据不同地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会不同,这就需要因地而异。在黄土地基的勘察过程中,对土壤进行合理的实验,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判断出黄土地基的具体湿陷性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处理。
3.1垫层法
顾名思义,垫层法的使用就是讲湿陷性黄土进行分层垫层,从而避免了黄土的湿陷。垫层法一般使用在地下水以上的湿陷性黄土部分,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垫层,一般是将湿陷性黄土从地基中挖出,然后用非湿陷性黄土或者其他结构比较适合的土壤进行填充,从而解决了垫层部分黄土的湿陷性,增加了黄土地基的稳定性,垫层法一般适用于黄土土层厚度1-3米的范围。
3.2强夯法
强夯法就是利用外加重物的重量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重力夯实,使湿陷性黄土的土壤孔隙减小,通过对黄土土壤进行压缩,从而提高了黄土地基的土壤强度。这种方法一般也是适用于地下水以上的湿陷性黄土部分,但是它的适用范围比垫层法要高,可处理3-12米的湿陷性黄土厚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需要投入的资金和劳动力不是很大,需要的技术水平也不是很高,并且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因此在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3挤密法
挤密法也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它对地下水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厚度在5-15米的范围,通过利用相关工具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钻孔,将一部分黄土地基通过钻孔取出,然后对孔内进行填料充实,以此可以很好地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土壤强度,同时由于只是对部分孔内进行填料处理,也大大降低了其处理方法的成本投入。
结语:
通过上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的分析,从而得到了多种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的更加经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这也需要建筑行业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研究还要继续重视,从而促进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