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减量增强度,促走训制运动员实现“轻负高质”

2017-07-09 19:55夏祥余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耐力负荷实验组

夏祥余

基层学校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包括住校生和走读生。对于走训学生来说,每天早晚上学要在路程上花费大量时间,因此,在时间上难以保证训练的均衡,直接影响训练的质量。为解决这一难题,根据原国家田管中心罗超毅主任的训练适应性理念—尽可能以实战强度或高于实战强度组织训练,让运动员不断适应这种强度并逐渐形成神经肌肉适应性结构,该强度就会让运动员感觉到越练越轻松,就会让运动员在这个高平台上越走越远,提出了走训制学生“适当减量增强度”的训练思想。

笔者以学校的40名短跑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根据住宿和走训设立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2批开展对比训练研究。对照组开展常规训练,实验组实施“适当减量增强度”训练。经过2年的实践研究,对比2个组的短跑素质指标:50m、150m、30m快速换脚跳、立定跳远、最大力量(深蹲杠铃)、实心球后抛和100m跑专项,结果显示实验组66.7%的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没有下降,约13.3%的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落后于对照组,但有约20%的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超过了对照组,说明“适当减量增强度”训练是可行的。下面以短跑运动员训练活动开展的3个要素为例,具体阐述做法。

一、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是实施训练手段,获得训练效果的根本保证。训练周期包括准备、竞赛、休整3个相互紧密衔接的时期,科学的训练又以周期递进,后1个周期总在前1个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最终才能实现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成绩的提高。1堂完整的田径训练课一般由准备活动、基本训练和放松部分组成。短跑训练的准备活动要求相对较高,仅完成慢跑、韧带拉伸和跑的专门性等练习就需要花费30min以上的时间,基本部分的练习加上组间间歇,一般需要30~40min,放松时间大概需要10~20min,总计,1堂完整的短跑训练课大概需要70~90min。为了不过多地影响走训生回家和文化课的学习,特允许走训制学生下午提前20min结束训练,早上推迟20min训练。

具体措施:准备活动部分,对照组每次慢跑1200m,实验组每次慢跑800m,但实验组慢跑强度要提高10%左右。短跑项目属于高强度运动,身体主要运动部位的韧带容易拉伤,故将实验组的柔韧性练习,由传统的肋木压腿等静力性拉伸改为行进间踢腿等动力性拉伸,提高了韧带拉伸的成效。经过2年的实践观察,发现实验组运动员的肌肉拉伤现象比对照组少很多。

二、训练负荷

训练负荷的控制因素是量和强度。影响负荷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练习次数、时间、距离等。影响负荷强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练习密度、速度、负重量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训练中强度对运动员肌体的影响比训练量更重要,但也更容易对正处在生长发育快速期的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肌肉、关节、韧带造成较大的损伤。所以,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竞技能力提高的规律,坚持打基础、促全面、重衔接的训练原则,确保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以准备期某1阶段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为例,阐述对“适当减量增强度”的程度的把握和思考(见表1)。

由下页表的速度训练项目可以看出,实验组的训练量是对照组的43.9%,对照组进行40m训练时,学生的练习强度会降低,但实验组却能保持最高强度;在进行速度耐力训练时,实验组的训练量是对照组的68.9%,但训练强度却提高了10%;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采用负重杠铃半蹲个数乘以组数,强度采用个人最大负荷能力的百分比来显示,因为每名学生的最大负荷能力是不同的,所以练习内容部分没有显示总负荷量,但可以看出实验组的负荷强度高于对照组的5%。也就是说,实验组的训练贯彻了“适当减量增强度”理念,除了速度耐力训练允许使用80%的强度以外,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都要求强度达到90%以上,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训练状态和训练效果都比对照组好。

三、训练方法

短跑训练根据性质可分为:速度训练、力量训练、灵敏度训练、柔韧性训练、耐力训练等。

短跑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十分丰富,一般教练员会围绕力量、速度、速度耐力等短跑的最基本素质,采取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手段开展训练。而“适当减量增强度”则主要是选择递差训练法为主的训练方法,因为学生会感到每次跑动的距离在减少,运动员从心理上会觉得越来越轻松,从而会不自觉地将最大负荷强度保持到最后。下面根据表1的安排,具体阐述关于“适当减量增强度”训练法的思考。

1.速度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3个方面,训练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运动员的最大位移速度,就是指在周期性运动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移动的最大距离。从供能角度来说,属于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一般维持时间为6~8s。因此,青少年运动员速度训练的最佳距离在60m以内。速度训练的最佳时机应该在运动员体能和精力相对旺盛、中枢神经灵活性相对较高的时段。

根據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安排周一下午进行即可。在速度训练中,安排以50m计时跑和30m行进间跑为主要手段练习绝对速度。组间休息均采用积极性的休息方式,但对照组要求采用传统的原地拉伸放松为主,实验组采用动力性拉伸为主,如,行进间弓步走、弹性踢腿等。同时,通过心率监测,确保实验组运动员每组练习完成后,心率基本恢复到110~120次/分,即开始下一组练习,经过3个月的适应性训练后,根据监控发现,实验组运动员的恢复速度也相应变快。这样,相应减少了实验组的组间休息时间,节约了整个基本部分的训练时间。在平时的训练实践中,对照组运动员最后几组的绝对速度会明显下降,而实验组运动员却明显表现出高昂的斗志,基本上都能跑出自己的最大速度。

2.速度耐力训练

速度耐力是指在设定的距离内保持最大速度移动的时间。供能角度属于乳酸能(无氧糖酵解)系统,一般维持时间为33s左右。所以青少年的速度耐力训练距离应该在300m以内才有效。训练选择的时机一般在上次大运动量训练后,体能已经基本恢复(一般在72h)的时间内。在小周期训练计划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将速度耐力训练安排在周二和周五下午进行。对照组和实验组都采用从150m、120m、100m和80m距离逐渐减少的递差训练法组织训练,总跑量分别为1190m、820m。实验组比对照组总运动量减少了31.1%,但训练强度却提高了10%左右。实验组的组间休息也比对照组减少2min,组间休息对照组仍然采用原地拉伸放松为主,实验组采用动力性拉伸为主。经每次大运动量训练结束后监测,发现实验组运动员的疲劳感更强,但体能恢复时间2组没有明显的差异。

3.速度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包括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速度力量是短跑力量素质的核心,也称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高地发挥力量快速克服外界负荷的能力。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所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则表现出的速度力量就越大。从供能角度来看,属于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一般能维持6~8s。因此,每组的训练时间也应控制在6~8s以内,并需要在精力相对旺盛、中枢神经灵活性相对较高的时段进行。

一般选择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或单独的速度力量课中进行。以八年级男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训练课为例,在完成充分的准备活动后,先进行以连续杠铃快挺为主的上肢速度力量训练。对照组以30kg(8s)×3次→30kg(8s)×2次为1组,共做2组;实验组则以35kg(6s)×1次→30kg(6s)×1次→25kg(6s)×1次为1组,共做1组。随后以负重快速弓步跳为主进行下肢快速力量训练,对照组以40kg(8s)×3次→40kg(8s)×2次为1组,共做2组,实验组则以45kg(6s)×1次→40kg(6s)×1次→35kg(6s)×1次为1组,共做1组。结束以后采用50m快速换脚跳和50m快速弓步跳进行力量的迁移性练习,最后采用动力性拉伸练习放松。最终,实验组的力量训练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本文只是从短跑训练层面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参考。针对青少年学生的业余训练,以适当减量增强度的理念,常年坚持训练强度控制在90%以上,并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倒金字塔型训练方式,就会真正实现“轻负高质”的课余训练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仙春.运动脉象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0.

[2]王强.小学课余短跑训练的现状与方法[J].考试周刊,2011-25:163.

[3]戴建华,余维立.青少年课余短跑训练中的若干问题[J].体育科研,1996(4):6-10.

[4]高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8-1.

[6]罗超毅.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讨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1-5.

猜你喜欢
耐力负荷实验组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老人与海》读后感
生如夏花
商业用电负荷特性分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倍耐力亚太赛车产品销量六年内增幅达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