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诺
美国人以读哈佛为荣,英国人以读牛津为荣,这是很正常的名校价值观——人们对顶尖名校有着清醒的成本核算和现实选择权利。
但当书店中出现《哈佛女孩》和《我的儿子上了普林斯顿》时,名校崇拜就成为社会成功学的偏执注脚。
一座“名校”的小学样本
“舜耕小学是济南南部的名校。”采访伊始,语文教师窦成华就给自己所在的学校定了位。
舜耕小学是一所英汉双语特色学校,始建于1992年。学校颇有规模,学生保持在2000人左右。这座学校的热度大致可以从周边房价看出来:其所在的舜玉北区多是建于1990年代的楼房,户型拥挤,环境普通,但据安居客网站显示,其本月均价为21350元/平米。出售信息也大多明确表明“上舜耕小学”。而相邻的舜玉南区同样有学区房,价格在19825元/平米左右。
“我们学校的孩子有种气质,再大的场合也落落大方,信心十足。”窦成华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二十多年,小学没有升学压力,但她每天的工作节奏非常之紧。除了正常备课,还要准备特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家长沟通、培养年轻教师等工作。
近年来,舜耕小学正在进行“生态化课程”试验,强调让学生张扬个性、差异发展。因此,学校推出“2+X”生态化课程体系,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文化底蕴的舜文化与大家喜闻乐见的英语课确立为体系的两项常态必修课程。而X则是学校提供81个社团项目,供同学们自主挑选。升级后的课程体系时间上,从固定时间的周五开放改为四个下午;选课上,从因优而定到因选而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我们的课程一部分是通过全员老师申报绝活后择优挑选开设的,一部分是由200多位家长们主动贡献的,包括:旅游、金融、烹饪、播音主持、网球等,每一次课都经过精心的准备,可谓是老师、家长、学生都乐在其中。”窦成华本人也开设了古诗词研究课。
“我本人对古诗词有浓厚兴趣,从五年前开始进行古诗文研究。古诗文中蕴含的审美、意向和格调,均能够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养分。”及至去年,她购买书籍、购置网课、自编班本教材、给学生录制音频,古诗词研究课就这样开了起来。“从课本上的诗词向外辐射,学到离别诗,就将唐人优秀的离别诗都翻出来,学边塞诗也尽力辐射,形成比照。”窦成华发现,小学生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在被动的诵读中,学生渐渐对诗词的作者和历史发生兴趣,開始主动询问。从去年至今,她的学生能掌握诗词近三万字,而且还时常讨论一些“李白为什么不适合做官”之类的话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窦成华认为一座好学校,除了足够的硬件、强劲的师资、优良的课程设置,甚至广博的家长资源外,最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真正的学霸不是全靠死记硬背,而是在学习中找到方法路径,主动或被动掌握的快速学习、自觉自律的能力。“品德、情商、学习能力,是人一生的基础。”
社会成功学的名校注脚
中国人崇拜“名校”。
小学时期想尽办法“择校”,因为可以直通重点初中,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保障中考成绩。及至高考,现实让人不得不看重名校和重点高校:高校有重点院校、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分,重点院校又有“985”和“211”的区别;财政拨款力度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在校舍环境、师资、教学设备等各种软硬件条件上的巨大区别。不仅如此,一些优质企业在招聘时也将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甚至声明只招重点高校学生。
就连电视编剧为了突出主角光环,也要安排个名校毕业的名头。比如《欢乐颂》里靳东饰演的老谭和刘涛饰演的安迪都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而到了《外科风云》里,靳东披上手术服,又成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高材生:两者皆属于常春藤联盟。
从某种角度来说,进入名校或重点高校,的确为学生成功提供了一定外在保障,说他们的成功与学校丝毫无关是一种极端。
前不久,题为《致对名校有执念的家长:学校的成功与孩子无关》的微信文章引发了公众热议,其观点是,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在中西方体系中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更注重学校的成功,而欧美更注重学生的成功。
美国虽然有著名的常春藤联盟,但其高校不分一、二本,注重办学特色,学生为兴趣和特长而学,多能自我实现。
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母校乔特罗斯玛丽中学来说,这座1890年建校的中学师生比例1:6,班级最多12个同学,国际生主要来自中国和韩国;这个学校里有先进的教学技术、独特的环保中心,每周举办一次社交午餐,乐团也很厉害。学校鼓励学生运动,也重视对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培养,还开设多门AP课程,比如艺术史、生物学、微积分BC、宏观经济学、心理学等;毕业去向也多是名校。但它所著名的除了以上这些,更多的是培养人才的全面性和学生思考的独立性。
实际上,在影响学生是否成功的因素中,学校只占一小部分。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在《第3选择》中所言:“我们必须建立起教师、家长及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携手合作,共同释放所有孩子的天赋潜能,帮助他们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而不是被牵着走。”
“非主流学校”的大佬们
上个月,马云出席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简单说了下人才挑选的标准,还顺便拿自己举了例子。
对很多出身非名校的学生来说,马云的成功故事总是最有鼓动性的。马云的中小学都非名校。高考时曾经因为数学不好连考三次,第一年数学1分,第二年考19分,第三年考了89分,终于考上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配进入外语本科专业。
毕业后当上了一名最普通的大学教师,拿着每月100~120元的微薄工资。他曾应聘过不少工作,但一直被拒之门外。直到他创立了阿里巴巴。
其实,出身于非名校的精英并不只有马云。
在2005年的两院院士名单中,化学工程学专家李洪钟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生态学专家方精云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物理化学家姚建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恩多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而南华大学、长江大学、扬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人们眼中的“非名校”,也都培养出了院士。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俞敏洪曾向媒体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国内近千名青年企业家中,只有10%毕业于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80%均毕业于国内普通的大中专本科院校;其余10%的青年企业家,学历从小学到高中不等。
“财富并不代表成功,但从这组数据中可说明,学历的出身并不代表个人能力高低。”俞敏洪说。
按照《华尔街日报》几年前公布的一份统计,当今美国的500家大公司的CEO当中,只有10%毕业于常春藤名校。比如,全球沃尔玛总裁Lee Scott毕业于肯萨斯州的一所州立大学,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Paul Otellini毕业于旧金山城市大学,埃克森石油公司的CEO——Rex Tillerson毕业于德州大学。
可见,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领导能力和渴求成功的愿望和行动,比一张名校的文凭更为重要。
俞敏洪也认为,目前在我国,一些非名校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在校生选择考研或出国的目的,就是想换张更有身价的文凭。“我个人认为,毕业后的一纸文凭的含金量只占成功比例的10%,90%为个人努力、毅力以及经验等软资质。”
参与《华尔街日报》调查的多位CEO表示,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机会。他们在做学生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大学里成为学生领导,尤其是那些就读州立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普通的家庭,因此他们更有个人奋斗的精神,而他们所在的学生群体更多元化,那样的校园环境与公司的工作环境更加相似,相反,名校的学生构成倒显得单调。
“股神”巴菲特在1950年曾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他表示,自己雇人或收购公司时,根本不管对方毕业于哪所学校。而很多知名外企或者一些国内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也不仅仅只盯着一纸名校文凭。
那么,除了名校资源,马云希望得到何种人才呢?
据阿里巴巴人力资源副总裁邓康明介绍说:“我们的门槛并不高。我们需要的人才,一要讲诚信,二要有学习的能力、好学的精神,三要有拥抱变化的能力,四要乐观上进。只要具备这四方面的素质,我们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