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绍苏
摘 要:地表水回补地下水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方法,本文探讨了地表水回补地下水所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盐分、氮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探讨了避免引起地下水水质污染的方法,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地表水;回补;地下水;污染
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国家,而随着我国经济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水资源的供需日趋严峻。尤其是我国西部、沿海,人口相对密集、以地下水为供水源的城市,长期的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水位连年下降,局部地区已经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下沉或海水倒灌,地下水的水质日趋恶化,所以,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地表水对地下水回补,以增加地下水资源量,迫在眉睫。为促进我国人工回补地下水事业的发展,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利用,本文将针对地表水回补地下水,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供同行借鉴。
地表水资源回补地下水,对其水质的影响主要与回补的方式、地下水的埋深、地质结构等因素有关,目前,国内外对回补地下水水质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回补后,地下水中盐分、氮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指标的影响。
1.对地下水水质盐分的影响
地表水回补地下水,是解决污水乱排放、缓解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有效处置方法,其是将盐含量较高的污水处理后,采用循环再利用的方法再生水资源的目的。但是,污水在处理后,其中的钠离子等盐分不能彻底清除,在回补地下水后,土壤中的盐分将增加,深入到下层土壤并进入地下水。此时,由于回灌区的地质条件和处理后的水质等环境不同,地下水的盐化程度也会不同。
国外学者利用土柱试验,发现地表水回补地下水所淋溶出的总溶解固体-TDS,由原浓度的40mg/L增加到240mg/L,但K+、CL-和SO42-的浓度却未有显著变化;细滤后再回补时,TDS仅增加到42mg/L,但Mg2+的浓度却增加了74%;距离回补区越近的地下水,其含盐量越高;回补后的地下水,在沉淀、离子交换、溶解的作用下,NaCl值逐渐高于CaCl的值;地下水中CL-的浓度年增长量约为2.43mg/L。
国内某学者对再生水灌区附近地下水的水质研究后发现,经包气带渗滤后的再生水,其CL-浓度的增幅为1.5%~16.1%,TDS为21.2%~28%,电导率从0.5dS/m增至1.2dS/m。
从上述学者的研究表明,即使对地表水进行处理,回补后的地下水浓度依然是国家标准饮用水盐浓度的1.5~2倍(饮用水电导率为0.6dS/m),即使经过处理的地表水,在回补地下水后,对地下水中盐度污染的风险仍然较大。所以,在地表水回补地下水时,应结合模型、土柱试验等方法,采用反渗透技术,将地表水中的盐分去除,以降低地下水盐化的风险。
2.对地下水水质氮素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地表水回补地下水,其氮素影响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实地监测和土柱试验。通过采用不同的地表水回灌方法,检测并分析地下水中氮浓度的变化,以及不同氮元素形态间的转换。三氮指的是NH42+-N、NO2--N、NO3-N,其之间氮元素的转换与氧化还原电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的性质等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土壤中粘粒的含量增加时,土层净化容重增加,反硝化速率明显加快,降低氮素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
一些国内外学者在对地表水回补地下水的研究表明:在一些施用了化肥的地区回补地下水,其水中NO3-N值较低,但施用动物粪便等的地区,其回补后的地下水NO3-N值较高;地下水中氮元素的浓度逐年增加;5m的包气带对总氮的净化率在35.5%~69.1%,而12m~18m的包气带对总氮的净化率在97.3%~94%,几乎与回补前地下水中的总氮含量持平。
总之,地表水回补地下水,水中NO3-N含量明细增加,NH42+-N的含量几乎不变,因此,在地表水回补前,应对其做脱氮处理,降低地下水水质污染的风险。
3.对地下水水质重金属的影响
重金属会在土壤中发生沉淀和溶解,此反应将对重金属的下移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据研究表明,地表水在回补后,其中的重金属会积累于距表层20mm~40mm土壤中,但会随着植物根下渗到地下水,引起污染。
一些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分别在室内和种植区通过土柱试验,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发现:室内回补其表层积累的重金属As、Cu、Pb向下移动的趋势缓慢,Cd的下移趋势相对较强,并随着回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区的地表水回补,其表层的As、Cu、Cd、Zn积累分别占据总输入量的93%、90%、92%和90%;植物的根系加速了重金属的下移速度;相同地质条件,种植玉米比种植小麦的下移趋势更明显;地下水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地表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有直接关系。
但随着工业污水处理能力的增强,回补水含有的重金属明显降低,引发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概率也较低。所以,在地表水回补地下水之前,应对该地区典型重金属的迁移能力做出评估,确保地下水质的安全。
4.对地下水水质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和深度处理后的地表水,其水质中仍含有一定的未溶解的有机物质—DOM,DOM随着地表水的回补,将导致地下水质的污染。地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阻燃剂、塑化剂、医药品、个人护理、农药等,地表水在回补地下水过程中,地表水中含有的DOM对地下水的影响,与地区土质的吸附和解吸能力、降解能力、挥发能力等密切相关。有关学者通过土柱模拟实验表明:当地表水水质中DOM的含量较低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其降解率由15%逐渐增至80%;较高时,由25%增至83%;当地表水中的DOM含量在1.2mg/L~2.5mg/L时,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但这些研究均缺乏地下水在DOM污染后的毒性效应的相关数据报道,包括是否致癌、干扰内分泌等,其真实可靠性还难以证实。因此,在对地表水回补地下水前,应对地表水增加臭氧氧化等较高级的氧化处理工艺,降低上述风险。
5.其他污染物的影响
地表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有些存活能力很强,如果在地表水回补地下水过程中,不能完全去除,就会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地表水回补对地下水中微生物的影响,主要与地表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和含量、地质结构、土壤温度等相关。目前,国内外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对地表水中大肠杆菌的影响,实验后发现大肠杆菌基本能在土层中被去除,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较小。但应对其他存活和迁移能力较强的病原微生物予以关注,有效控制地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并进行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
为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很多地区和国家规定,地表水回补至含水层,需停留一定的时间。例如:我国规定,地表水回补地下水后,停留的时间不低于6个月。
结语
地表水回补地下水,是一种可靠的存储与保护水资源方法,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普遍应用。但地表水中含有的盐分、氮素、重金属、有机物等残留的有害物质,增加了地下水质的污染风险,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地表水回补地下水的相關水质标准,保障地下水的水质安全。
参考文献
[1] 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S].
[2]王静,张雨山.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水处理,2001,2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