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华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物建筑开始朝着多样化、多用途、多功能的方向发展,通过高层建筑上、下结构不同的结构,及柱网、轴线的交错排列,使高层建筑上下结构转换层顺利转换。本文对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简要论述,从而研究高层建筑施工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物开始以多功能、综合用途的方向发展,厚板转换层工程也随之增多,但是带厚板转换层的理论及试验研还未深入,因此带厚板转换层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应用还较少。本文对厚板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施工进行简要探究,以期保证我国现代预应力技术及厚板转换层结构合理应用。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的重要性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高层建筑朝着多功能及综合用途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综合用途的高层建筑物建筑结构设计时,下层作为大型商场、饭店及娱乐设施,中部楼层作为公用办公区,上层建筑物多以住宅旅馆为主,少数高层建筑在顶层也会设立直升飞机停机坪或者旋转餐厅。不同用处的楼层所需要空间大小、结构也有所不同,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需求,就需要通过转换层的设置保证结构转换楼层上下结构可以稳定,不同转换层因其结构形式存在差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进行转换层的施工。
(二)转换层在高层建筑内的类型
转换层按照结构转换形式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一是,上下层结构类型转换;二是,上下层柱网轴线改变;三是,同时结构形式及结构轴线位置的转换。在高层建筑所用的转换层结构有桁架式、空腹析架式、箱式、梁式和板式,在施工中最常用的是梁式转换层,而转换结构形式及结构轴线位置也随着建筑功能造型的不断变化所被人们使用,二板式转换形式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高层建筑案例
25层的高层住宅建筑,在不包括两层电梯机房及水箱房的高度为83.8m,建筑面积为49300m2,同时高层建筑的两层地下室层高均为4m,停车场设在地下一层,箱基在地下二层,同时地下二层作为储存室使用。两层裙房的层高分别为4m和5.1m,柱网尺寸为7×8.4m及6×8.4m,两层裙房是采用框剪结构建筑,使用强度等级C40的混凝土,作为商场使用。三楼开始的楼层都是作为民用住宅使用,每层都是标准层高2.9m,采用剪力墙结构,同时使用强度等级为C35及C30的混凝土,用于3层~10层以及10层以上的建筑施工,保证住户房间内没有梁、柱,在生活中方便使用。
不同的转换层上下结构形式,同时完全错开的上部楼层轴线和下部柱网轴线,使整个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较为复杂,在第三层时需要采用预应力厚板转换层,使用1.17m的厚板及强度等级C45的混凝土。预应力厚板转换层具有布置灵活、改善受力状况,厚板厚度抵抗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受水化热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厚板厚度的选择需要根据最大柱距所决定,一般在1/3到2/5左右。此次设计中8.4m为最大柱距,因为使用预应力转换厚板,使混凝土的抗冲切能力有所提升,所以厚板的取值为柱距的1/4.9即1.71m。设置直线型预应力筋在厚板板面及板底中,同时通过柱上板带对其施加黏结预应力。
三、高层住宅工程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设计混凝土配比
根据施工要求可以分两层进行浇筑,因为转换板厚度为1.71m,所以第一层浇筑厚度应为600mm,第二层浇筑厚度为110mm。在第二层中由于采用C45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水热化,所以在混凝土原材料及配置比例上要多加研究。降低水热化可以通过粉煤灰及高效减水剂来达成,根据实验可知在混凝土中每立方中掺加二级粉煤灰73kg,就可以有效降低水化热五摄氏度。通过不断实验研究可知,混凝土最佳配比应该为水泥381kg、砂子643kg、石子1100kg、水180kg、外加剂58kg、粉煤灰73kg。在水泥中所掺加的外加剂应为UEA多功能外加剂。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工程中混凝土浇筑必须要在每层进行整体连续浇筑,因此,选择对称浇筑线路线,由转换板的中心向两侧进行浇筑施工,一侧施工段采用现场搅拌配合泵送完成浇筑,另一段需采用商品混凝土完成浇筑,在施工过程中,两种混凝土在总量上要按照一比一进行划分,同时两者速度要保持一致,从而使脚手架受力均匀,从而避免出现偏压,浇筑有侧向位移的趋势。
在浇筑过程中采用斜面分层法进行薄层浇筑,通过自然流淌连续浇筑到顶的方法进行。分层厚度为500mm,自然流淌坡度控制在1:4左右,最大建筑断面的浇筑厚度为500mm时,需要80m3的混凝土,按照混凝土初凝时间为12小时计,从而满足浇筑要求。
振捣时选用50或其他类型的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施工,30插入式振捣器适应于墙、梁、柱等钢筋密集区进行振捣操作,振捣时需要做到快插慢拔,每点振捣时间在25s左右,振捣间距要小于500mm,在梁、柱、墙等位置振捣时需要对振捣密实进行注意。振捣标准为不在明显下降的表面水平线,气泡的消失,灰浆从表面泛出3点为指标。
混凝土密实度及结构的整体性,受到泵送混凝土的影响较大,因为泵送混凝土具有流动性较大、泌水多的特点。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应该在板四周测模底部、上口开设排水孔,使水可以自然地从孔内排出。
(三)混凝土分层浇筑界面和表面处理措施
浇筑结束后需静止一个小时,模板面上的钻孔排水泌水需在混凝土面泌水渗出后进行,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中要用30mm~60mm的碎石作为石笋进行铺放,碎石在埋入水泥浆中时,要有一半暴露在外,同时要筛选水洗作为石笋的碎石。在对600mm的厚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需要先将锚筋按照设计要求绑扎好,钢筋支架要在每隔700mm的横纵处进行布置。通过锚筋和支架可以将上下层的混凝土拉结在一起,从而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对于大面积混凝土泵送表面水泥浆较厚的情况,需要在浇筑过后进行处理。在初凝前一个小时之后,采用长刮尺按照标准高度进行刮平,在终凝以前也需运用铁滚筒将大面積混凝土进行多次碾压,将裂缝收缩闭合。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中,使用分层浇筑进行工程操作时,采用抗剪筋及外加碎石的方法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剪力,从而满足施工要求。浇筑C45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水泥含量较高,同时水泥具有较大的水化热,所以使用双掺技术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及配比的选择。浇筑方法采用斜面薄层推进、一次到顶,分两个工作面进行,从而使推进浇筑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韦秋凤.浅谈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243-243.
[2]冯云龙.浅析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7):259-259.
[3]冯士力,练仁,蔡少江,等.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300-300,2743.
[4]杨林.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2611.
[5]金慧.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5):1291-1291.
[6]韩江.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4(31):6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