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娟
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处在一个轮回似的怪圈中,我们越努力用心地教,学生在语文的提升上越止步不前。經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的实际,使学生的语言生命失去生活的土壤。
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是大语文发展的一个必然,而我们老师怎样引导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并把这种美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将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迫切的任务。语文来自生活,也要回到生活,所以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都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课堂的秩序性,缺失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人际关系、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不利。想要学生不遮掩地、不做作地、不虚伪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就必须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地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提炼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搭建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做作地迎合别人的观点,这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培养健康的心理素养都是极好的。
第一,要重视教室环境的布置。如在教室里建立阅览角;在教学中让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相协调,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第二,合理利用教室中的白板。通过再现生活情境,利用视频播放器、音频导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比如,在《南京大屠杀》教学中,通过历史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那段久远的历史,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讨与当时那段惨绝人寰历史根源的追溯,延伸拓展到让学生思考国民性等问题。学生讨论激烈,不反思想得到升华,而且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
二、语文课堂生活化
一节语文课的教学,首先从创设情境开始。贴近生活的情景再现,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解读中,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学生对生活化语文的渴望。
比如,在《网络表情符号化》的教学中,贴近生活化的提问,从QQ、微信说起,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兴趣高昂,讨论热烈,对于本文的阅读充满了渴望,是生活化的提问让学生鲜活地感受到语文的生动和活力。又如,在《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讨论“券在心,不在纸”这种观点和做法,联系生活畅所欲言,学生讨论积极、观点新颖、思想性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强,表达条理清晰。我从中得到一个深刻的启发:不是学生不爱语文,是语文不接地气,不能引起学生的喜爱。
当然,课堂教学中提问也必须联系实际生活,用生活化的提问更能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使生硬刻板的提问变得鲜活而生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拓展。
对于最后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更应该设置生活化的讨论话题,大胆地开放学生的思考维度,有利于学生思想的表达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活动资源生活化
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与语文是不可分割的。引导学生利用一切资源进行语文学习,比如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名著,名胜风景,江海湖泊,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直观教材。
从生活中的常识,比如待人接物的礼仪,实际应用文的写作(请假条、申请书、通知、借条、收据、感谢信、请柬、各类合同),各类电器说明书,各类广告,处处体现着生活中的语文。
在中考中通过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考查,体现了对生活化语文的重视。比如,社会用字调查、旅游资源调查、老年人生活情况调查、环保小课题研究等,考查学生对生活的实践能力。
教师应要求学生写生活随笔,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素材,在素材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社会、家庭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它们比学校教学培养天地更为宽广,是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源。语文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养分,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更能体现语文是表达的艺术。
在学校这个平台层面,要为学生搭建运用语文的施展平台。比如,举办生活用品义卖、导游训练营、举行各种文字游戏、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以及写作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失去生活化的语文是死语文,脱离了社会实践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老师可以合理地利用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老师安排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滥用字的现象,进行归纳整理,思考生活中滥用字的现象存在的社会根源,帮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用字。再如,通过播放伊朗电影《小鞋子》,让学生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伊朗当时孩子们的生活,更能够直观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内心的冲击更能够激发学生想通过语言表达情感的欲望。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语文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
没有生活化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化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化的书本是死书本。所以,语文教学走进生活是必然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正安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