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历史复习思路

2017-07-07 21:25陈仕波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西学洋务运动辨析

陈仕波

(巍山县第二中学,云南 大理 672400)

高考复习无非是一个知识再积累以及不断熟练、强化的过程。从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笔者认为高考复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夯实基础,拓展思维,训练方法。本文以洋务运动为例,谈谈笔者的复习思路。

一、洋务运动高考频率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各省市共考11次,其中2015年、2016年共7题,其中两题都是云南的考题,可知洋务运动是高考高频考点。

二、夯实基础

基础主要从条理化、分类化等角度着手,以时间为轴,以事件为核心展开,示例如下(详细内容略):背景,时期,代表,口号,指导思想,概况(前期、后期),评价(积极性、局限性)。

我所教的学生,是乡镇高中的学生。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散漫,所以教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去做,我一般让学生以背记、默写等方式巩固基础知识。

三、拓展思维

以时代背景为基准,重视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以整体、全局视野,拓展学生的历史解释的逻辑思维素养;以史料为引,训练学生的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以洋务运动的重要概念“中体西用”的理解为例。

1.含义

【史料引用】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李鸿章等人也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也”, 被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

史料的引用,一则让学生熟悉史料,二则让学生从史料从获取信息,得出结论:“中体西用”是保留中国固有的制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也就是“器物”。接着从具体概念着手,让学生清晰地认识“中体西用”的含义。

【历史解释】

“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2.评价(历史背景、整体观、全局观)

(1)为西学的传播大开了方便之门。虽然中学是体,但西学既然已经为用,它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傳统框架,取得了合法地位。从中国发展历史背景着手认识中国走出“天朝上国”迷梦过程中的重要性、艰难性,同时从世界整体的角度,弄清中西关系发展的渐进性。

(2)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政治理论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引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交融,从而产生了中国自己的近代政治思想。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全局观的角度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端的重要意义,熟悉历史的时序性和逻辑性。

四、训练方法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的得分是高考历史成绩的首要影响因素,所谓“得高考选择题者得高考天下”。基础为根,思维为干,方法则是枝叶,有枝叶才能成为真正的大树,做题的方法往往使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效率。现在简单说一说讲课中常用的方法——四大辨析法 ,其贯穿于审题干、看设问、辨选项的整个过程。

时间辨析:用时间进行分析,辨析清历史时间可以说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教材辨析:把选项和教材的具体知识联系,一般史实性题目居多。

关键词辨析:找出材料中具有提示性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术语、历史的特殊名词、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对应度的辨析:选项是否符合史实;选项提法是否过于绝对;材料、选项、设问是否一一对应,如关键词是否一一对应;是否都是过渡性的表述(逐渐性的、过程性的);是单一还是比较性的描述。

【例题】

(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III卷)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考点】

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

【试题分析】

关键词辨析:“根本目的”。“根本”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材料列举的这些词都是外来词,这是表面的,结合张之洞(教材辨析、关键词辨析),他是清廷大员,禁止使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清廷的意识形态,也就是纲常伦理的传统思维,故选D。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张之洞(教材辨析、关键词辨析)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也不抵制维新思想传播,可以从早期维新派基本是洋务大员的幕僚可知,排除A、C。

猜你喜欢
西学洋务运动辨析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怀念赵西学
借世界说中国:梁漱溟言学问的窘境
借世界说中国:梁漱溟言学问的窘境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正误辨析一例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