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奇
(积石山县保安族中学,甘肃 临夏 731700)
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文主要探究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有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寻找信息技术和历史课的结合点,使历史知识的趣味性通过信息技术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地投入学习,还可以使知识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把握,多层次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避免学习内容脱离实际,进而增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历史课上,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当今社会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信息技术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信息技术,笔者摸索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课堂教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教好历史,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以及接受历史知识的方式,从而采用教学效果最好的方式进行教学。历史课往往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因此学生对历史教学比较感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历史课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就某一教学主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独抒己见。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往往表现在一些新颖的事物上。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思考,学生创新的潜在动力也就被开发出来了。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还可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去网上查找资料,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方面,教师不能“谈虎色变”,不能因为有个别学生沉溺于网络,而要求学生远离网络。教师和学生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并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完成学习。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上网问题的态度要保持一致,采取疏导的方式,敢于放手让学生走进网络世界,培养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能够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深化对历史课本的认识和理解。但是,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全盘接受网络上获取的信息,而应学会甄别,只有见多才能识广。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了明辨是非的舞台,学生在信息甄别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再现历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具有很好的感染力。教师可以对历史知识进行再加工,营造历史情境,把抽象的历史故事具体化,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历史课打造成德育阵地。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真相,明辨是非,从而达到教学和教育有机融合。
要想上好历史课,教师必须会制作各种视频课件。遗憾的是,很多教师从网上下载课件,而不愿意自己动手制作,如较复杂的flash动画课件,更是少有人涉足。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在白板课堂展示时才能使学生和历史故事产生共鸣。这一点,我们学校的牛成宝老师做到了。他在《把竞争机制引进作文教学活动中》一文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把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起来,引入竞争机制。历史教师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将竞争机制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制作动画课件时,可以利用脚本编程,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歌德说:“相信生活,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籍都好。”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教学。历史是过去生活的记载,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重在让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个性。例如,网络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见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活跃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再如,教师让学生编排网络书刊,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检验。在塑造学生信息素养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历史典故”网页,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既能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对各种历史现象能发表独特的见解,学生的比较能力、归纳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在教学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牛成宝.把竞争机制引进作文教学活动中[J].现代语文:上旬,2013(5):116.
[2]牛成宝.浅谈复述课文教学法[J].现代语文:上旬,20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