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选萍
【话题导入】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是啊,人是有感情的,有感而发的过程就是抒情。自古以来,好作品都是有情怀的,而且会有贴合时代的情怀。因此,抒情并非散文的专利,议论文中适当抒发情感,能使文章情理交融,从而更深地打动读者,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且,动人的情感有着永久的生命力,不论世事如何变迁,不论时代如何更迭,那种充满情怀的作品一定会历久弥新,一定能荡气回肠,一定可动人心魄。
【技法梳理】
抒情是直接或間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述法。“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议论文可以适当抒情,但抒情只为议论服务,议论是主体,抒情为辅助。议论文中的抒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抒情,要客观真实
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感动人,反而令人觉得别扭,甚至反感。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白居易说: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根情”,即“情”是文章的根本。议论文中,作者除了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正确的见解,还要有真情。喜怒哀乐为人之常情,作者在写作时,自然会对所论证的社会现象、热点事件等有自己的情感倾向,这种感情是客观存在的,应该作如实的表达,喜欢则喜欢、愤怒则愤怒,装腔作势的抒情是不可取的,切忌空泛、虚浮,无病呻吟。
二、抒情,要积极健康
议论文中的抒情,很多时候是对自己观点的一种强化,也是对文章中心的一种升华。写作文时要抒发那些积极进取,昂扬向上,能反映当代中学生进取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感情。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结尾写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游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段动情的文字,热情地展示出新中国的壮丽前程、锦绣辉煌。如果没有满腔的积极昂扬的感情,定然难以产生这般如诗如画的优美文字,难以达到这般鼓舞人心的效果。因此,作文中抒发的情感不能是消极颓废的,特别是那些“谩骂老师、家长、高考制度”“宣扬自己如何不喜欢学习而喜欢逃课泡网吧、早恋”等等消极颓废的情感,在作文中更不应出现。
三、抒情,可多法并用
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作者自身性格的不同,抒情应选择恰当的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议论文中的抒情一般都和叙述、议论结合起来用。叙述是抒发感情的依托;而画龙点睛的议论,则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
如《六国论》中的以下片段,就是将叙述、议论、抒情结合起来,论证了“弊在赂秦”的观点,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四、抒情,可巧用修辞
在语言表达上,可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增强抒情的效果 。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在议论中穿插着抒情,同时在语言上用排比和设问的方式抒发了对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的赞美之情,使文章的感染力大大增强,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可以说,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加强文章的抒情色彩,还可以为文章增加亮色,吸引阅卷老师。
【学以致用】
不需要注释的生命
□祝 勇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本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
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释。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注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释,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茫然不知。
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动。而且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涅槃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宁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冈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卸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印信贴上,一步步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一声:“好!”
还有爱情,自古以来就令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爱情,更是不需要注解,也没有注解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爱,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你,注定跟我走。”我读书时曾结识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中国留学的小姐,她在意大利学习了四年中国历史,又到中国研究古典文学,能写精美的绝句,曾令我惊叹不已。多年以后,我看电视,才知道她嫁给了大学的一位锅炉工。记者问她为什么嫁给一位中国的锅炉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没有为什么,“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有删改)
1.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再续写两句。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
答:
2.结合文中的语境,说说下列句中黑体词语的含义。
①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答:
②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答:
3.对作者的“生命不需注释”的观点,你怎样看?请写一段话,谈谈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