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1.C
【解析】“个人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前提条件”牵强附会。
2.B
【解析】关系错乱,相关原文为“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
3.B
【解析】“也就是统治者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中的“统治者”属于无中生有。
4.BE
【解析】A项,应将“少数中国人”改成“外国人和少数中国人”。C项,正确的理解应为“暗示虽然春已至,但并非人人都能感受到春的气息,喻指北方的人们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D项,“着力批评了‘年轻人的‘不知愁滋味”理解有误。
5.①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②所谓“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滅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也隐含对造成这种不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不平。
6.示例:这是作者有意为之,标题与主题相矛盾,能收到一种隐微的反讽效果。标题充满诗意,十分浪漫,然而内容却出乎意料,这就造成了“期待落空”;也正是这种“期待落空”,让读者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作者以暖写冷、先扬后抑,用饱含忧虑的笔触书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或:表现出自然的春意悄然而至,人间却冰火两重天),呼吁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7.AD
【解析】B项,强加因果关系,原文为“那篇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的散文,由于‘质朴淳厚、意境深远的风格,被誉为现代散文的经典。而作者本人,也因此被塑造成落花生般‘多做贡献、不计报酬的进步人士,以至于乘船买张普通票……”。C项,“且很有幽默感”的表述缺少依据。E项,“甚至超过了文学成就”的判断缺少依据。
8.①照应题目,呼应开头,说明许地山是“寂寞”的,极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他。②表达了作者的惋惜、沉痛之情。
9.示例:①身处群情激昂的年代,许地山超然物外,笔下尽是柔弱卑微的小人物,注定了他要被边缘化。②大多数评论家对许地山的作品缺少深度认识,甚至认为他这种“带着命定论的浪漫主义”属于“小资产阶级的妥协主义”。③作家本人早逝,真性情不被理解,作品集也受到冷落。(意思对即可)
10.C
【解析】原文为: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11.A
【解析】“通常由其亲友、门生所加”错,古代官员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12.C
【解析】错在“是大大超过晏子的”,文中的说法是“又疑过之”。
13.(1)(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收入的粮食,供应在这里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没有枯竭之时。(关键词:“给”“所聚”“沛然”)
(2)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施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晏子(的行为)接近这一点。(句关键词:“亲亲”“仁民”“近”)
【参考译文】范文正公是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些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予以帮助。当他居高位而显达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有供给。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账目,时时统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收入的粮食,供应在这里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没有枯竭之时。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当初,范公还未居高位而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长达二十年之久无力实现。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向。他去世之后,后代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身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像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曾经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他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施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晏子(的行为)接近这一点。现在从范文正公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他施行时间的久远和规模的全面,恐怕是要超过晏子的。呜呼!世上久居三公爵位、享受万钟俸禄的人,他们官府宅第雄伟,车辆服饰的华丽,声色女乐繁盛,妻室子女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人享受罢了;但同族的人连他的门都不能进的,难道少吗?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绩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了。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
14.BC
【解析】B项,“迢迢”是远远的意思,“迢迢见明星”即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子,没有千里跋涉之意。C项,在这首诗中,作者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15.诗歌结尾四句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景象。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抒发了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6.(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7.C
【解析】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苗而不秀: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异曲同工: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了目的。
18.C
【解析】A项,“却不能不被人们重视”不合逻辑,应改为“却不被人们重视”。B项,句式杂糅,应把“而是”后的“因为”去掉。D项,“词”是“现象”,搭配不当。
19.C
20.①他们没有知己、没有深交 ②我劝他多读书 ③我劝他要少而精 (意思对即可)
21.示例: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相关作业;班级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的成果进行评比。(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22.略。
【写作指导】参考立意:①“热衷独处”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它跟很多外部因素有关:生活压力大,时间成本高;网络社群形成了各种“志同道合的想象共同体”;年轻人中独生子女多,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独立的习惯……哲学家叔本华有过关于社交和独处的名言:“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熱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②“独处”是一种内心的主动选择:拒绝喝一场、吃一顿的邀请,并不意味着“不合群”;如果觉得社交之后浑身疲惫与无聊,不妨勇敢地说“不”。“不善于”呼朋引伴,并不需要为之羞愧,不必因社交不多而自卑。我们或许只是不愿意迎合群体的偏好,获得所谓的那点满足感。内心的平静、自主的兴趣、独立的能力都是健全之人追求生命成色时不能缺少的。③褒扬“独处”,不是说要与时代隔绝,把自己“孤立”起来,而是强调在这个时代里,格外需要一些独处的精神和独处的意识。通过独处,能够衡量自我价值,更好地“燃烧”生命——这是当下应有的一种生存本领。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1.B
【解析】“基本相似”不合文意,原文是“相似”,没有限制成分;“截然不同”的说法过于武断。
2.A
【解析】文本在论述过程中没有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3.A
【解析】“自然主义”与“复归自然”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并非完全相同,所以说他们各持的观点也是有一定差别的,并非是“共同的”。
4.BD
【解析】A项,“凄冷的氛围”的说法过重,“预示着悲剧性的结尾”太牵强。C项,这些人大都是为了工钱而来,“人缘好”的说法不合文意。E项,“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的说法错误。
5.①照应小说标题,收束全文。②解开王宏生带小女孩回家过年的谜团。③使王宏生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揭示了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深刻的社会问题。
6.合适。①小说以“团圆饭”为线索选择材料,组织情节,中心比较集中。②各个人物形象特别是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都是在“团圆饭”这一特定情境下塑造的。③王宏生绑架老板女儿索要工钱,也是为了大伙都能与家人幸福地“团圆”。④王宏生在与家人吃“团圆饭”时被警察带走,使得作品主题得以深化。
7.A
【解析】“以数学、物理见长”指的是“扬州中学”,而不是李崇淮。
8.AC
【解析】B项,文本只提及他在少年时期学习成绩优秀,在武汉大学工作期间工作业绩突出,并未谈及在其他学校的学习成绩。D项,文本中说的“长达20年如履薄冰的生活”,并非仅仅是在“文革”期间。E项,文本最后提及这一方面时,并未谈及“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
9.①“一二·九”运动期间,积极投身于学运之中。②清华岁月,成为一名忧国忧民的优秀青年。③抗战时期,立志报国,转攻经济。④武汉解放后,在教育、金融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⑤改革开放后,积极为国家经济、政治建设献言献策,并出版有《股票基本知识与实践》一书。⑥汶川地震后,积极为灾民捐款。(答出五点即可)
10.B
【解析】原文为: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11.C
【解析】“现在专指国家”错,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12.A
【解析】“都受到过皇室的青睐”无中生有。
13.(1)贺拔岳没有罪而你却杀害了他,你又不能够抚慰、收服他的部众,这使得他们没有归宿。(关键词:“公害”“抚纳”)
(2)宇文夏州的才能和谋略无人能比,他的品德仁义令人宗仰。侯莫陈公才智很小却计谋很大,哪里能够保全自己。(关键词:“冠世”“宗”“自保”)
【参考译文】李弼字景和,是辽东襄平人。他的六世祖李根,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他的祖父李贵丑,任平州刺史。他的父亲李永,任太中大夫,被追赠为凉州刺史。
李弼年少时有远大的志向,膂力过人。当时正处于魏室衰亡祸乱的时期,他曾对他所亲近的人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不畏艰险,平定寇难,安定社稷以获取功名;怎么能碌碌无为靠着门第等级来求得美名尊位呢?”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征用他为别将,他跟随尔朱天光西征,攻破赤水蜀。因功被拜为征虏将军,封为石门县伯,食邑五百户。又和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都击败了他们。李弼常常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军都畏惧他,说:“不要挡在李将军的前面。”
尔朱天光前往洛阳,李弼因此隶属于侯莫陈悦,任大都督,加授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年,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不久任南秦州刺史。跟随侯莫陈悦征讨,多次取得胜利。到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后,军队停驻在陇上。太祖从平凉进兵讨伐侯莫陈悦。李弼劝谏侯莫陈悦说:“贺拔岳没有罪而你却杀害了他,你又不能够抚慰、收服他的部众,这使得他们没有归宿。宇文夏州收服并任用他们,得到了他们的誓死效力,都宣称替主将报仇,他的用意本来就不小。现在应当停战谢罪,不这样的话,恐怕必定会遭受灾祸。”侯莫陈悦惶恐疑惑,想不出什么办法。李弼知道侯莫陈悦一定会失败,就对他的亲信说:“宇文夏州的才能和谋略无人能比,他的品德仁义令人宗仰。侯莫陈公才智很小却计谋很大,哪里能够保全自己。我们如果不作打算,恐怕会和他一起遭受灭族的灾祸。”正好遇上太祖的军队抵达,侯莫陈悦就放弃秦州向南出城,占据险要以自守。第二天,李弼秘密派使者到太祖那里,答应背叛侯莫陈悦前来投降。夜里,李弼召集他的部众说:“侯莫陈公想回秦州,你们为什么不整理行装?”李弼的妻子,是侯莫陈悦的妻妹,李弼特别受到侯莫陈悦的亲信任用,众人都相信了他。人心惊慌骚乱,无法重新安定,都分散逃走,争着前往秦州。李弼就骑马守住城门安抚众人,于是率众归附了太祖。侯莫陈悦因此失败。太祖对李弼说:“你和我同心,天下就不难平定。”太祖打败了侯莫陈悦,获得了金银财宝和奴婢,将好的全部赐给他。仍令李弼以原来的官职镇守原州。不久李弼被拜为秦州刺史。
14.AE
【解析】A项,从诗句内容看,后六句并非“孤鸿”的经历,而是它(也是诗人自己)的感受。E项,“借代”错,从全诗看,应该是比喻的手法。
15.孤鸿决心自己高飞苍冥,翱翔云上,让那些“弋者”的欲望无法得逞。这里暗寓诗人不羡慕权贵、淡泊名利和决意隐退的情怀;同时,也在反衬中表達了对翠鸟所代表的势利小人狭隘、浅薄品行的厌恶与憎恨之情。
16.(1)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弗敢加也
17.B
【解析】雷厉风行: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牢不可破:坚固得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一般不用于形容“理论”等,这里应改为“颠扑不破”。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语,多指背后议论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从语境看,应改为“无稽之谈”。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这里应改为“无微不至”。
18.B
【解析】 A项,句式杂糅,“根据”和“显示”要删除其一。C项,搭配不当,“环境质量”与“加强”不搭配,应将“加强”改为“改善”。D项,成分残缺,“身着侗族传统民族服饰”的主语应为“侗族村寨的村民”。
19.B
20.①传统节日就是“吃吃吃” ② 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内涵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1.徽标以“师”为基础元素,强调教师的行业属性;“师”经演变,成为麦穗、红烛、数字“30”等造型。其中,“麦穗”突出乡村特点,且象征丰收,意喻桃李满天下;“红烛”是教师职业的写照,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为乡村学生指明人生方向;数字“30”突出从教“30年”的荣誉,体现从教30年的教师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
22.略。
【写作指导】分析这则材料,最重要的是分析其最后一句。“给万物提供滋养,但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也就是在帮助他人之后不争名逐利,甚至安居其下,这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上善”。从“善良”“心静如水”等角度写作也可以,但立意稍有偏离。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1.C
【解析】“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就会有官员致仕”错,原文第四段表述的是“有时”,不是“也是”,也不一定“就会”。
2.C
【解析】“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错,原文第三段说的是“把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
3.B
【解析】“全凭皇帝好恶”的判断过于绝对,在文中没有依据。
4.DE
【解析】A项,“母亲思想守旧、固执”错,母亲不愿进城居住,主要是传统习惯所致,不能体现她的思想守旧、固执。B项,“又怕母亲孤独”错,由第③段可以看出。C项,“因为自己虽然有出息,但是却治不好母亲的失忆”错,孩子们认为自己可怜的原因是没有好好陪母亲。
5.(1)本句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失忆后的母亲把儿女看作陌生人的状态(或:失忆后的母亲面对陌生人时的紧张、迷茫),点出了母亲与儿女的情感距离。
(2)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费力”“‘呜呜地叫着”“扒”,生动地写出了虚弱的小花见到母亲后努力地靠近母亲的情形,表现了母亲与小花的感情深厚。
6.①大量写小花与母亲的相依为命,表现了老人的孤独。②小花陪伴着母亲,与母亲非常亲近,与儿女不在母亲身边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儿女对母亲的关怀陪伴之少。③小花带给母亲的陪伴与安慰比满堂儿女还要多,深刻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答对两点即可)
7.A
【解析】根据选文第一段可知,“丧权辱国的条约,动荡不安的时局”只是周培源小时候的生存环境。
8.①回国后,周培源潜心研究广义相对论,并转向更具实用性的湍流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我国独特的湍流理论体系,被世界公认为湍流模式理论的奠基人。②周培源的博士论文起点高,难度大,很有影响力。③长期从事物理研究,并担任物理教学,为国家培养了科学生力军和后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