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议论中的记叙(上)

2017-07-07 21:00葛慧娟孙钦林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老禅师败者苏武

葛慧娟+孙钦林

【话题导入】

一篇好的议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后,要想做到“有理有据,层层深入”,那就要用事实说话,摆事实,讲道理,叙议结合,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就涉及到议论中的记叙,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议论中记叙呢?

【技法梳理】

一、明辨文体,明确目的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它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以理服人,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强调语言的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关的规律、本质。议论文的记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的。请比较下列两段文字:

记叙文:《苏武牧羊》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就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苏武到了北海,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吃的,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议论文:《永远的苏武》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摇一声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浅草间;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夙愿铭记在心间。胡风肆虐,他与孤冢相伴,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許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羊皮与草皮一块咽下,热血沸腾——铭记大汉,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倔强地推开佳肴美酒,用铮铮傲骨敲响响彻千秋的绝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比之《苏武牧羊》,议论文《永远的苏武》融事于理、融情于理,精练概括,直击本质,为“永远的苏武,永远的精忠”的论点服务。

二、紧扣论点,辨明真伪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受论点的制约,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辨别真伪。所谓“真”,是指能证明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能证明论点的事例。

有同学写了一篇《骄兵必败》的议论文,文中列举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观点,例如曹操败于赤壁,项羽自刎乌江,赵括败于秦军,关羽败走麦城,希特勒败于苏联红军等等,曹操、项羽、关羽他们都是由于骄傲自大导致失败,能够证明中心论点,这就是“真”。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了侵略战争;赵括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纸上谈兵,脱离实际。这两个事例都不能证明中心论点,这就是“伪”。所以我们在选择事例时,一定要精心挑选典型事例,概括叙述,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概括叙述,简明扼要

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洁、明确和精要。这就要求我们用概括性的语言,将具体事例抽象化,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也就是概括叙述。如《残缺的美》:

广袤无垠的大漠,没有绿色的陪衬,却有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一望无际的草原,没有红花绿树的点缀,却有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美;烟雨朦胧的江南,缺少北国的粗犷,却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神蕴。造物主没有给世界以完美,却处处留下美的痕迹。自然界绚丽多彩,到处存在着残缺的美。

大漠、草原、江南本身特征明显,与之对应的三句诗概括凝练,对比中很好地突出了“残缺之美”。

四、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必须根据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提炼事例中与论点相联的本质、规律加以概括叙述,为论证论点服务;而不能以详尽的叙述代替议论,喧宾夺主,更不能叙述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对于事例中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要详写、重点写;对于事例中不能证明论点的内容,要舍弃不写。对于读者不熟悉的材料,要交代清楚;对于读者熟悉的材料就可略写。如郑栋《牵挂,是一缕阳光》:

牵挂是一种情感,但牵挂绝不应该是一种羁绊。《庄子》里有一个故事:一个棋手非常厉害,当他用瓦罐和别人作赌注下棋时,无往不胜;可他用金银作赌注下棋时就从来没赢过。为什么呢?庄子说,心有挂碍。

五、思路清晰,叙议结合

“论”,就是讲道理;“述”,就是摆事实。在平时的作文中,要处理好“论”和“述”的关系:

第一种:先叙后议。

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了。老禅师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最后一句,“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对前文叙事的概括总结,很好地点明了论点。

第二种:先议后叙。

宝黛的爱情是美丽的,有着如白鸽掠过天堂般的纯洁。可是,它却以“黛玉含恨而死,宝玉心灰出家”的形式被扼杀在了襁褓之中。然而,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结局,带给人们一种难以遏制的心痛,这痛,是凄绝之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清新脱俗的她树下葬花的吟叹竟印证了她的结局:宝玉被施调包计与宝钗结合,“金玉良缘”之时,她眼里含着怨恨,心里带着不舍,嘴边留着那句没说完的“宝玉,你好……”离开了黑暗肮脏的人世……

文段先议后叙,先抛出“凄绝之美”的论点,而后叙述宝黛凄美的爱情,余味无穷。

第三种:议—叙—议。

如果说是人类造就了历史上的美,那么历史同样也演绎了人类的美。不论是受到摧残还是遭遇不公,先贤们用伟岸与不屈向我们阐释着美。受刑后的司马迁幽而发愤,为后世留下了《史记》。孙子膑脚,却写出了沿用千年的兵法。还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圣人们可谓命运多舛,但命途中的残缺成就了他们那如熠熠繁星般的辉煌!

【学以致用】

善败者不亡

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着失败的血和泪。诸葛亮虽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却也难以避免街亭失守。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卧薪尝胆,最后战胜吴国。如果越王只一味地尝胆以警策自己,而不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正确看待自己的失败,他能成功吗?大科学家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迪生是“善败者”,失败后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开始下一次的试验,才发明了蓄电池。

這显示了多么顽强的毅力。

人生就像长长的跑道,每一个人都是运动员,跌倒能爬起来奋起直追,便有了成功的希望。因而人都应该“善待”失败,从失败中振奋精神,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若不“善待”失败,便会一蹶不振,甚至遭受灭顶之灾。楚霸王项羽把失败归于天意,他大喊:“天亡我!”所以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我国有句谚语“失败乃成功之母”,告诉我们失败中孕育着成功的因素。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奋斗是成功之父。”如果把它和那句谚语综合运用,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父母双全”的人,我们将会成为战胜困难的强者,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就会成为“善败者”。那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选自《成长故事》,有删改)

1.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你说说怎样才能成为“善败者”?

答:

2.根据第三自然段画线句的句式要求,把下面这句话进行扩写并填在横线上。

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606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零六”。

答:

3.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我们怎样才能成为“父母双全”的人?

答:

4.根据文章表达的基本观点,逐一分析下面给出的名言能否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

名言一:成功的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名言二:光荣的成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仆屡起。

——拿破仑

名言三: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

——尼采

答:

猜你喜欢
老禅师败者苏武
空碗故事
DOTA2图片故事
苏武牧羊
转机
掌声为“败者”响起
来鸿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
为何你很忙却没有收获
一句话噎住老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