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俄罗斯陆军公开了进一步改进的T-72B3主战坦克。目前俄陆军装备了约800辆T-72B坦克,对其翻新后的新改进包括车体前端两侧安装装甲板,车尾安装格栅装甲,提高发动机舱抵御火箭弹打击的能力;炮塔两侧安装爆炸反应装甲,炮塔尾部也安装格栅装甲。该车型的武器系统仍与T-72B相同,包括带轻合金热护套和抽烟装置的2A46M-5式125毫米滑膛炮、7.62毫米同轴机枪和安装在车长舱口的12.7毫米NVD机枪,可发射9M119(AT-11)“斯维尔河”或9M119M“反射”激光制导炮弹,最大射程5000米。不过该车型似乎没有安装主动防护系统。此前的3月27日,俄陆军西部军区塔曼近卫步兵师又从乌拉尔车辆厂接收了20辆改进型T-72B3,另有20辆经过翻新和升级的该型坦克也已完成试验。
土新型高炮投产
2017年3月底,土耳其阿瑟尔桑公司开发的“科库特”双管35毫米自行高炮系统批量投产。该系统每套由1辆指挥车和3门自行高炮组成,均采用FNSS公司的ACV-30履带式装甲底盘,机动性和两栖能力满足与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协同作战需要,并具有行进间射击能力。2011年6月,阿瑟尔桑公司与FNSS签订底盘研制合同,试制的3辆样车2016年10月完成验收,首批底盘将于2018年5月交付。该自行火炮长7米,宽3.9米,载员3人,无人炮塔上装有三坐标火控雷达、热成像仪和昼间电视摄像机,防护力满足STANG 4569标准4级水平,防雷2级,公路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行程500千米,射速1100发/分,指挥车的搜索雷达探测距离70千米。目前土耳其陆军已经订购了一批该型火炮。
增程型“布拉莫斯”试射成功
2017年3月11日11点30分,,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在奥里萨靶场从机动发射车上成功试射了增程型“布拉莫斯”对陆攻击巡航导弹。该导弹可携带重300千克的常规弹头,最大速度可达马赫数2.8,但基本型射程只有290千米,为此开发的增程型将射程提高到400千米,从而大大加强了其对陆攻击能力。目前印度陆军已列装三个团的第III批次“布拉莫斯”导弹,空射型和潜射型正在研发中。随着俄罗斯“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即将批量投产,俄印合作研制的“布拉莫斯”II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也预计将于2020年进入测试阶段。该弹沿用了“锆石”导弹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最大速度马赫数7,射程提高到600千米,能从水面舰艇、潜艇、飞机和地面平台发射。
俄无人车发展思路独特
卡拉什尼科夫公司正加緊研发BAS-01G BM“战友”地面无人车。与美国无人车以步兵伴随支援和危险地带侦察任务为主不同,战斗全重约7吨的“战友”更接近微型坦克。其具有直接遥控、半自主和全自主三种模式,并配备了探测距离2500米的光电系统,它的作战范围高达400千米,其战斗模块配备了7.62毫米PKT/PKTM机枪、12.7毫米6P49重机枪、30毫米或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还可携带8枚9M113M“短号”-EM反坦克导弹,完全就是一辆无人装甲侦察或火力支援车。除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忧,仅40千米/小时的最大时速和10千米的遥控距离也是弱点。该车的目标获取由两架自带的小型无人侦察机完成,也暴露了俄军信息支持能力的薄弱。
美反迫击炮系统改行反无人机
2017年4月4日,美国SRC公司推出了用反迫击炮系统改装的“无声射手”反无人机系统。此前,美国陆军已于2月向该公司订购了15套,价值6500万美元。该系统以美国陆军炮位侦察系统为基础,沿用了相同的传感器组件以探测、跟踪和识别无人机,包括对抗无人机群的攻击。除了以电子方式攻击无人机的电子设备,它还能为其它硬杀系统提示目标信息。该系统由具有360°探测范围的空中监视雷达、电子攻击系统、高功率光电/红外摄像机和显示系统组成,还有选装的测向组件。其电子攻击能力包括宽带干扰和全频干扰。整个系统可以由两辆“悍马”车运载,在固定阵地部署,或装入运输机空运部署,集成到“斯特赖克”装甲车和联合轻型战术车辆上的工作也已完成。
美国完善空地弹药
2017年3月8日,洛-马公司装备抗干扰GPS软硬件的JASSM(联合空对面防空区外导弹)改进型在白沙靶场完成测试。测试弹由B-2和B-52轰炸机从7315米高度发射,在GPS信号微弱和受干扰环境下仍摧毁了目标。JASSM目前装备美军的B-52、B-1B、B-2、F-16和F-15E等机型,射程增加2.5倍以上的JASSM-ER型则装备了B-1B轰炸机。第2000枚JASSM已于2016年8月交付美国空军。JASSM和JASSM-ER具有全天候打击高价值固定目标和任务中改变目标的能力,可采用红外导引头增强末制导能力。 JASSM目前装不进F-35战斗机弹舱,能装进的是挪威康士伯公司的JSM(联合攻击导弹),后者最近也增加了BAE系统公司澳大利亚分部的射频导引头,能根据目标的电子特征锁定目标,增强在复杂作战场景中的打击能力。
俄开发水下核电站和民用核潜艇
作为世界大洋洋底全球开发系统的组成部分,俄红宝石中央海洋工程设计局与先期研究基金会正共同开发无人水下核能充电站,首座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未来将形成一个无人充电站网络,服务于从海底采矿、油气加工和军事用途的各种水下机器人和特种装备,包括俄军方将在北冰洋洋底布设的全球水下监控系统。目前该系统已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安全标准认证,正在克雷洛夫科学中心试验。上述两家机构还在合作开发世界首艘民用核潜艇,目前已完成前期设计,将用于勘测北极冰层下的矿物。该艇长135.5米,宽14.4米,水下航速12.6节,最大下潜深度400米,用水下地震勘测系统代替了武器发射装置,艇员40人,自持力90天。
印度军购动向
2017年4月,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印度政府批准从韩国三星特克温公司采购100门K-9“瓦杰拉”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该炮比K-9“雷电”有所改进。它将由印度拉森·特博洛公司在本土完成50%以上的工作量和全寿命周期的维护和大修。同时,印度还宣布将从以色列拉斐尔公司采购价值10亿美元的“长钉”反坦克导弹,包括321个发射器和8356枚导弹,并经技术转让后,由印度巴拉特动力公司生产1500个发射器和3万枚导弹。印度陆军未来20年需要4万枚反坦克导弹,与美国联合生产“标枪”反坦克导弹的计划也在等待与特朗普政府继续磋商。另外,印度希望从马来西亚采购米格-29战斗机加以改装后装备本国,马1995年从俄罗斯购买18架米格-29N,现仍有12架。
日韩加强东南亚军援
2017年3月27日,日本防卫省向菲律宾借用的2架海上自卫队TC-90螺旋桨教练机在马尼拉海军基地交付。这是日本首次向国外出借海上自卫队飞机,也是近年日本频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防务合作的新现象。这些飞机的航程是菲军现有类似机型的2倍,它们将使菲海军大幅扩大活动范围,强化对周边南海海域的警戒监视能力。日菲之间是2016年达成的出借5架TC-90的协议,除了陆续交付另外3架飞机,日本还将为菲海军提供飞行员训练等系列防务合作,以加强菲军实力,间接实现对有关国家海洋活动的牵制。2017年3月31日,韩国也在磅士卑省向柬埔寨军方捐赠了222辆军车,包括208辆军用卡车和14辆工程车。这是韩国第三次对柬埔寨进行捐赠,第四次交付将于7月份进行。
全球核材料仍不安全
根据詹姆斯·马丁防扩散研究中心2017年4月3日发布的最新版“全球事故与非法交易数据库”,2016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发生143起涉及核与放射性材料的事故。这份引用公开资料,唯一可在全球范围供公众公开查询的报告的调查和起草历时4年,共发现全球近700起涉及核与放射性材料的事故。报告还首次发布了展示事故发生地点的互动地图。虽然2016年仅有少数事故涉及最危险的放射性材料,但风险相对较低的核与放射性材料也能构成重大威胁,2016年报告的事故中近一半涉及的放射性材料可用于制造故意造成放射性污染的“脏弹”。超过一半的盗窃事件发生在核材料运输过程中,人为失误造成的核材料丢失或被盗事故占到60%以上,这些事实无不更加令人忧虑。
美俄继续加强导弹预警能力
2017年3月15日,洛-马公司获得美国空军价值1340万美元的天基红外系统(SBIRS)改进合同,重点是增强其地面系统运行的信息化能力,预计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作为美军骨干导弹预警装备的SBIRS,由美国空军驻洛杉矶空军基地的航天与导弹系统中心负责管理,但随着全球网络战威胁加强,有必要增强其应对未来信息战攻击的能力。2017年1月20日发射的第3颗SBIRS系统高轨卫星GEO-3也于2017年3月底从赤道上方22000千米的同步轨道发回首张图像。GEO-4将于2017年晚些时间发射,更加模块化、可装备更好的传感器的GEO-5、GEO-6也在制造之中。2017年3月,俄空天军也启动了称为EKS(统一太空系统)的导弹预警卫星计划首颗星的试验,争取2020年前发射入轨。
日本成功发射侦察卫星
2017年3月17日上午10:20,在由于气象条件限制推迟24小时后,日本用H-2A運载火箭从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将“情报收集卫星”(IGS)系统的第六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雷达五号”送入高度500千米的低地轨道,用于跟踪朝鲜和中国的军事活动。负责种子岛航天中心的日本宇宙开发机构和卫星制造商三菱公司均没有公开这颗卫星的详细信息,但外界认为其雷达图像分辨率为1米。除不受夜晚和云层影响的雷达卫星,IGS系统还有空间分辨率更高的光电侦察卫星。该系统由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负责管理,直属于日本政府。受朝鲜导弹试射经过日本本土的刺激,日本1998年启动了成像侦察卫星计划。这次发射是H-2A运载火箭的第33次发射,2017年的第2次发射。
台湾启动自制潜艇项目
2017年3月21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在左营海军基地宣布正式启动自制新一代柴电动力潜艇的项目,其海军与中山科学研究院、台湾国际造船公司签署了采购合同和谅解备忘录。此前的2016年12月,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已获得价值8000万美元的潜艇设计合同,初步设计工作将在2018年初完成。目前台湾现役潜艇只有2艘荷兰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海龙级和2艘美国二战时期的海象级,均已逼近退役舰龄。今后,台湾海军需要的8艘排水量1200? 3000吨的新潜艇预计需要10年时间才可能开始服役,其中将用4年用于设计,4年用于建造,两年用于试验,同时还几乎肯定需要借助国外技术支持。目前台湾为为期4年的设计阶段准备了约30亿元新台币的预算。
俄攻击型核潜艇的未来
2017年3月30日,“亚森”-M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的第2艘“喀山”号在北德文斯克的的北方机械制造厂下水,预计2018年交付海军。虽然还在努力解决头部噪声过大等缺陷,目前还有4艘同级艇在建,最早一艘2019年下水,第7、8艘将于2017年夏开工,2023年全部完工。圣彼得堡的孔雀石海洋机械设计局还在以“亚森”级的局部模块化和多功能理念为基础研制第五代多功能核潜艇,首艇据称2020年后开工。该艇将在核动力、电子设备等方面有新的提升,包括加入到水下、水面、空中和岸基一体化信息体系,以增强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但俄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实力令人担忧。新一代潜艇还可能携带无人潜航器,但在这方面,包括完全无人的潜艇,俄国的实力和兴趣都较有限。
美DDG- 1000解决故障问题
前不久,美国海军DDG-1000“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返港时多次发生润滑油冷却器故障,导致海水多次渗入推进系统,有一次导致该舰通过巴拿马运河时失去动力。2017年4月,美海军宣布已找到解决方案并进行了测试。目前该舰的润滑油冷却器采用海水冷却,海水对钢铁部件产生腐蚀作用。由于冷却要求不高,美国海军决定改用淡水冷却。自2016年12月该舰抵达圣地亚哥母港以来,海军已对淡水冷却器进行了两次在航测试,有效解决了问题。现在该方法也已用于在建的DDG-1001和DDG-1002号舰。另外,海上系统司令部也在评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设计新的冷却器,用于前三艘外的更多同级舰,海军还考虑建立一项新的冷却器军标,要求其具有30年以上的寿命。
美MQ- 8C首次起降濒海战斗舰
2017年4月,诺-格公司的M Q-8C“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在加州海岸外完成了在美海军LCS-8“蒙哥马利”号濒海战斗舰上的首次起降,开始了为期两周的第二阶段动态界面测试。此前该机型已于2015年12月在DDG-108“杰森·杜汉姆”号驱逐舰上完成了首次海上测试。经过本次测试对其适航性和舰上起降性能的检验,进一步扩展飞行包线后,它将进入初始作战测试和评估阶段,然后正式部署到多型舰船上执行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目前,LCS-4“科罗纳多”号濒海战斗舰正在南海活动,它搭载有两架MQ-8B“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MQ-8C是MQ-8B的改进型,安装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達,将大大提高美国海军舰艇的海上态势感知能力。
英法正式研制未来反舰导弹
2017年3月28日,英法两国国防部长与MBDA公司签署协议,正式启动酝酿已久的未来巡航/反舰武器(FC/ASW)计划。该计划将由两国分担1亿欧元的投资,先是为期3年的概念研究阶段,期间将对现役的“风暴阴影”/SCALP-EG空地导弹、AGM/RGM-84“捕鲸叉”和“飞鱼”MM40型反舰导弹进行替代或升级,并评估未来10年此类导弹在英法两国国家装备体系中的能力,确定导弹设计和降低风险,为项目后续的评估阶段和演示验证阶段提供决策信息支持。FC/ASW计划将利用MBDA的成熟技术,开发可机载和舰载,射程、突防能力和毁伤能力均有提高的新型远程对陆攻击/反舰巡航导弹,计划2030年形成战斗力。装备体系接近的英法两国联合开发未来主力武器,也将节省大量经费并发挥各自技术优势。
无人艇走向小型和网络化
2017年4月,美国海事战术系统公司展示了MANTAS战术自主无人水面艇。该系列产品长度从0.76米到15米不等,具有造价低廉,占地面积小,易于安装、启动和修复的优势。MANTAS还有超高速、长航时优势,长2.5米的T8型艇最高航速超过111千米/小时,达到最大航速只需5秒,航程超过111千米,有效载荷27千克,自持力两天以上,还可通过太阳能充电延长。快速部署的多艘MANTAS可通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上的指挥软件相互联网,以自主、半自主或相距可达数千千米的遥控方式工作。搭载光电/红外/全动态视频等传感器后,它可用于水雷战、反潜战、海上态势感知、基础设施检测、近岸补给、靶船拖曳、海上拦截、反走私、移动通信组网和反小艇群作战等多种任务。
首架“超级大白鲸”开工
2017年4月初,空客下一代巨型运输机“超级大白鲸”的首批大部件从西班牙东北部的工厂出发,经5昼夜陆路运输,运抵位于图卢兹的总装厂。它们将组装成该运输机的后机身。“白鲸”系列巨型运输机几十年来一直负责为空客公司的飞机大型部件的运输任务,从1972年采用4架用波音377“同温层巡航者”客机改装的超大部件运输机起,到1995年耗资10亿美元采用空客自己的A300-600R双发宽体客机改装成的A300-600ST“白鲸”服役。后者的货舱直径达7.4米,长37.7米,最大载重47吨,每年还能出租多余运力挣得1500万美元。1997年,基于更大的A340的机型开始酝酿,最终于2014年决定以A330-200为基础改装5架,货舱直径再扩大1米,计划2018年首飞,2019年服役。
T- 50服役再次推迟
2017年3月初,俄国防部副部长波日索夫参观联合飞机公司工厂时透露,俄第五代战斗机T-50的采购将再次推迟到2018年后,苏-35等重型战斗机的采购仍将继续。2017年,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厂将再交付3架T-50原型机,投入第一阶段评估试验。首架T-50原型机于2010年1月首飞,现已有7架原型机和数架静力试验机,第一阶段评估试验预计2018年结束。然后俄军方将批准该型战斗机批量投产并签订第一批订购合同,这笔采购将列入仍在审批中的2018-2025年国防采购计划。T-50将用于替代苏-27和苏-30战斗机,拖延导致俄空军将再购买10架苏-35S、17架苏-30和16架苏-34战斗轰炸机。2016年,俄空军接收了139架飞机,受军费削减影响,2017年交付量将降低。
美军推进战机延寿
2017年4月12日,美国空军授权洛-马公司对现役的300架第40?52批次F-16C/D战斗机实施使用寿命延长项目(SLEP)改装,将其寿命延长到1.2万飞行小时,使其可安全使用到2048年以后。这一寿命远远超出了F-16原8000小时设计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服役寿命成本。同时,尽管日本航空自卫队近年紧急起飞拦截外机次数屡创新高,引发对其201架F-15J/DJ寿命的担忧,实际上美空军的F-15C/D的大修间隔高达1200小时,1979年的F-15C服役32年近9000小时后仍能使用,其结构寿命还将从8000小时延长到1.8万小时,而F-15J/DJ最老的才飞了6300个小时,而寿命3000小时的苏-27已开始退役,苏-30等型的寿命也并未有根本改观。
F- 35继续增加新战力
为实现美国海军设想的“分布式杀伤”概念,洛-马公司将通过2017年的跟踪演习和2018年夏的实弹试射,探索在海军一体化火控-防空(NIFC-CA)架构下,由配备“宙斯盾”系统的舰艇利用F-35B战斗机提供的目标指示攻击空中目标的全新战力。2016年9月,该公司已完成了陆基试验,当时在海军陆战队1架F-35B的目标提示下,地面的“宙斯盾”系统发射“标准”6导弹击落了目标。英国也于2017年3月完成了从F-35上首次发射阿斯拉姆近程空空导弹的试验,这是F-35首次发射外国导弹。F-35项目办公室还正在寻求作为F-35第4批次能力升级的一部分,為该机型两侧的武器舱每侧增加挂装第3枚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导弹本身不需要任何改动,安装位置可能在武器舱门上。
平流层无人机取得技术突破
2017年3月27日,硅谷创业公司UAVOS披露了在研的“天燕座”-30太阳能动力无人机。该机翼展10.5米,重量仅15千克,最大飞行高度可达15240米,从而可在平流层长航时飞行,也被称为“伪卫星”,可用于远程遥感和通信中继等任务。超长航时飞行需要尽可能降低巡航阻力,为此该机采用了超细长柔性机翼,它需要机翼主动弯曲控制技术才能操纵。该机利用机翼上安装的光学扭转和弯曲传感器测出机翼沿展长方向的弯扭变形,根据飞行状态自动实时调整相关部位的攻角,从而实现主动弯曲控制和滚转控制。这种全新的控制方案使该机无需再使用较重的机翼翼梁,使全机重量至少降低了25%,从而得以在通常对轻质柔性结构无人机极为危险的低空强湍流区域内自如飞行。
美两型主力军机继续生产
2017年4月初,波音公司获得约22亿美元的合同,将为多个国家生产17架P-8A“海神”反潜巡逻机,其中包括美国海军的11架、澳大利亚海军的4架和英国的2架,首架定于2019年交付。用户如果完全行使该合同包含的32架P-8A的选购权,总价值将达68亿美元。2013年在美国海军服役以来,P-8A已累计飞行超过96000个飞行小时,目前美国海军已接收53架,澳大利亚海军已有2架,印度海军装备了8架P-8I。2017年4月,洛-马公司也宣布CH-53K“种马之王”直升机项目顺利通过国防采办委员会评审,即将进入初始小批量生产。目前美国国防部计划采购200架该型机,前6架已签订合同,计划2018年开始向海军陆战队交付,海军陆战队为此将组建8个现役中队、1个训练中队和1个后备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