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07-07 13:18:47刘谊蓉贾顺莲
河北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维持性因素

刘谊蓉, 贾顺莲

(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谊蓉, 贾顺莲*

(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目的:观察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运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纳入的246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完成问卷调查,并采取运动能力测评,包括握力测试、往返测试和起坐测试等,观察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强弱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资料收集,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结果:246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中,运动能力较弱患者109例,占44.31%。维持性透析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营养状况、透析龄、透析模式、工作状况、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有明显差异,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营养状况、透析龄和糖尿病史均是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弱的发生概率较高。导致运动能力较弱的影响因素较多,根据患者资料情况进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运动干预方法联合改善平时营养状况,可有效提高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运动能力强度。

影响因素; 维持性透析; 运动能力

维持性透析是采用血液或者腹膜等透析方式延长和挽救患者生命[1,2]。给患者进行透析目的是代替器官衰竭的某功能特征,调节电解质,达到酸碱平衡。运动能力是由于骨骼之间伸张和收缩导致消耗身体能量,可以增强自身各种运动,是完成正常生活中各种任务活动的能力。有研究显示[3],患者采取维持性透析后,部分患者生存周期明显延长,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但仍有部分患者运动能力下降,明显低于正常人。由于运动能力下降,会导致患者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影响正常生活,增加病重甚至死亡风险[4]。本研究将通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的分析,给予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运动能力测评,进一步了解患者运动能力,观察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患者以后更好的临床效果提供有效的凭证,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246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和临床诊断均符合维持性透析的诊断标准[5]。其中男性患者139例,女性患者107例。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8±4.7)岁。体质指数(BMI)在22.7~37.9kg/m2之间,平均BMI为(29.1±2.6)kg/m2。透析龄在3~23个月之间,平均透析龄为(16.9±4.4)个月。纳入标准[6]:①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晰,可以独立完成运动测评。②均具有语言沟通能力,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③均通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和运动测评用以临床研究。④患者均按照规定透析三个月及以上。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②腿部水肿,或者患有骨质疏松,无法独立行走,无法完成运动测评。③病情不稳定者。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发现可能影响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营养状况(包括检查患者的胆固醇含量、血肌酐以及白蛋白等血液指标)、透析龄、透析模式、工作状况、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等。对比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强和运动能力弱的一般资料,有差异项目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计算,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

1.2.1 调查方法:给所有患者发放最直接有效的评估问卷表《人类活动概况表》,其中共有九十四项,均关于耗氧量的运动项,每项患者可以选择此运动项“目前仍然在做”、“曾经做过,但目前已经没有在做”或者“从来没有做过”。每项分值为1分,总分值为94分。所有患者按照规定如实填写选项,计算出所有患者最大活动得分和校正活动得分。可以看出分值越低,说明患者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运动范围越小,同样说明患者活动能力越弱,反之分值越高,说明患者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运动范围越大,患者活动能力也就越强。

1.2.2 评估方法:所有患者完成问卷调查后,进行运动能力测评,包括:①握力测试:主要测试患者上肢力量水平,包括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患者在透析前进行测试,手握住握力器,将手掌心对内,仪器盘对外,身体垂直站立,上臂与地面呈九十度角,依据手势采取调整握力距离,握力器不可与身体相接触,共测试三次,结果取其平均值。②往返测试:主要测试患者运动平衡能力。首先患者坐在椅子上,起身后匀速向前步行2m后转身,同样以匀速返回椅子处坐下,统计患者来回一次所需时间。重复测试三次,结果取其平均值。③起坐测试:主要测试患者下肢力量水平。患者将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臂握拳交叉放置背后,进行蹲下然后立即起立动作,重复30s,计算一系列动作完成次数。患者完成次数越少说明下肢运动能力越弱,反之完成次数越多说明下肢运动能力越强。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完成问卷调查和运动能力测评后,收集患者所有齐全资料,观察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情况。对透析后运动能力强弱患者资料进行对比,有差异项目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维持性透析后患者运动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判定标准[7]:问卷调查得分为0~58分为运动能力弱,59~94分为运动能力强。营养状况:良好:胆固醇含量≤5mmoL/L,血肌酐(45umoL/L<男≤130umoL/L,70umoL/L<女≤105umoL/L),白蛋白≥35g/L。较差:胆固醇含量>5mmoL/L,血肌酐(男<45umoL/L,女<70umoL/L),白蛋白<35g/L。

2 结 果

2.1 运动能力异常情况:所有246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较弱患者109例,占44.31%。

2.2 运动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强弱在不同年龄、不同营养状况、不同透析龄、有无糖尿病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强弱一般资料对比(n=246)

2.3 运动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透析能力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营养状况、透析龄以及糖尿病史均是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强弱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 论

在持续性透析患者中,运动能力下降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影响透析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的影响因素[8]。患者运动能力下降会导致浑身无力,肌肉萎缩,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等疾病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等[9]。运动能力是身体维持正常功效的主要因素[10]。本研究采用的问卷调查和运动能力测评,均属于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生活中必备的基础能力指标。

研究认为,调查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可以有效的进行相关干预,达到提高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因此本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资料收集,观察透析后运动能力较弱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共246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中,运动能力较弱患者109例,占44.31%。通过分析患者资料可以看出,维持性透析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营养状况、透析龄、透析模式、工作状况、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有明显差异,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营养状况、透析龄和糖尿病史均是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①年龄:曾有专家提出,年龄是运动能力的独立性因素,认为年龄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人们年纪越大,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弱,肌肉出现萎缩现象,心肺各器官功能下降,导致活动能力逐渐降低,减少相关运动能力。本文通过研究,结果与专家提出观点相符合,说明年龄确实是影响患者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②营养状况:通过检查患者的胆固醇含量、血肌酐以及白蛋白等血液指标,可以看出患者营养状况,部分患者营养不良容易导致全身疲惫无力等症状,需要采用卧床等静养方式进行休息,直接减少体力运动。若患者营养状况良好,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说明营养状况是影响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③透析龄:随着患者透析龄的增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发症逐渐减少,患者可以进行正常体力劳动,使患者运动能力增强,透析龄也是重要影响因素。④糖尿病史:患有糖尿病史,透析后容易让患者产生神经周围病变、全身无力等症状,直接降低了患者运动能力。

[1] 李晗,张昆,王晓菁,等.维持性透析患者运动能力降低及其相关因素[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6):412~417.

[2] 孙柳,王星燕,李莉,等.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运动锻炼行为阶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47~551.

[3] 程艳娇,韩玮,宋桂芸,等.透析中的卧位体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31(8):583~588.

[4] 汪静,李江,陈芙庭,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2):1126~1128.

[5] 凌琳,宋瑰琦,齐永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4):37~39.

[6] 张默,刘林林,王力宁,等.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11):1446~1450,1454.

[7] 张瑜凌,王梦婧,张敏敏,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4):259~263.

[8] 红,齐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8):4~7.

[9] 周长菊,曹娟,章旭,等.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蛋白能量消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9):483~487.

[10] 郑麟,韩飞,谢锡绍,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10):734~738.

1006-6233(2017)06-1022-05

西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02382)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6.044

*【通讯作者】贾顺莲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维持性因素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山东医药(2015年16期)2016-01-12 00:40: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