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银升 徐艳清
674100丽江市医学会综合门诊1
674100丽江玉龙雪山游客医疗急救站2
氧疗在高原缺氧损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刘银升1徐艳清2
674100丽江市医学会综合门诊1
674100丽江玉龙雪山游客医疗急救站2
目的:探讨氧疗在高原缺氧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治高原缺氧损伤患者90例,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氧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一般组(P<0.05)。结论:氧疗在高原缺氧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显著。
氧疗;高原缺氧损伤患者;疗效
高原缺氧损伤全称为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1,2],是一种海拔较高地区十分常见的高原性疾病。缺氧是影响在高原地带活动人群身体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在平原地区身体较为健康者一旦步入高原地区后也难免会产生头晕目眩、胸闷心悸等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高原缺氧损伤是难以避免的。本文就对高原缺氧损伤患者进行氧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深入探讨,现报告如下。
玉龙雪山游客医疗急救站,是景区内专门提供医疗急救的服务机构,位于玉龙雪山甘海子(海拔3 050 m),并在雪山的冰川公园(海拔4 506 m)、云杉坪(海拔3 206 m)、牦牛坪(海拔3 600 m)分别设有医务室。2012年3月-2017年1月收治高原缺氧损伤患者90例,并按其接受治疗意愿的差异性分别归入对应的两组,每组45例。一般组中,女15例,男30例;年龄18~60岁,平均(40.59±10.27)岁;体重44~65 kg,平均(50.25±3.43)kg;高原居住时间1~12年,平均(5.29±1.60)年。观察组中,女16例,男29例;年龄19~61岁,平均(40.61±10.33)岁;体重45~66 kg,平均(50.39±3.51)kg;高原居住时间1~11年,平均(5.17±1.23)年。研究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高原居住时间等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治疗方式:一般组:予以常规性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补充足量的葡萄糖;②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等;③持续性供氧。
观察组:在上组患者的治疗前提下进行科学性的氧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面罩吸氧法(开放式或密闭式[3,4]):开放式是将面罩置于距患者口鼻1~3 cm处(适用于儿童),可无任何不适感;密闭式是将面罩紧密罩于患者口鼻部位并固定(适用于严重缺氧者),吸氧浓度可达50.00%左右,不会伴有黏膜刺激感,治疗痛楚非常小(耗氧量大,可能影响饮食)。②电子脉冲氧疗法:该方法是近年来推出的新治疗方法,主要通过电子脉冲装置,在患者吸气时自动送氧,呼气时又自动停止送氧,非常智能化和科学化,更符合患者的呼吸生理。
疗效评估标准:由我站相关专业知识技能过硬且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依照医学相关规定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①痊愈:患者接受治疗后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等不良症状完全消失;②好转:患者经治疗后胸闷、头晕等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伴有少数不良反应;③失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加重,病情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优于一般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一般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地理学家通常将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有明显的陡坡为界且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例如青藏高原)。在高原地区,大气含氧量和温度的高低与其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即海拔越高,温度和含氧量就越低。医学上认为,当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时就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程度的缺氧性损伤[5]。及时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以及及时为患者补充葡萄糖并持续性供氧是临床用以治疗高原缺氧损伤患者的常规手段,该措施虽然能够暂时缓解患者的发病痛楚,但临床疗效却并不乐观,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后遗症,治疗安全性欠佳。而有大量医学相关研究证明,氧疗通过降低患者心肌收缩压并进一步稳定Hb的浓度,可明显改善高原缺氧损伤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短以及头晕心悸等一系列不良症状,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稳定患者血液水平。除此之外,高原缺氧损伤患者结束氧疗后,不会出现对氧的戒断效应或产生依赖现象,治疗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综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观察组)和 71.11%(一般组),后者小于前者,且两者在该系列数据中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予以高原缺氧损伤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氧疗,可在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促进临床疗效的理想化发展,并且还能够尽可能地将不良反应率最小化,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1] 崔建华,崔宇,张俊才,等.氧疗对移居3700 m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现场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11):1234-1237.
[2] 崔建华,王旭萍.氧疗对移居3700 m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现场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2015,25(1):36-37.
[3] 景临林,马慧萍,杨芳芳,等.新型双靶标化合物的合成与其抗高原缺氧损伤活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6):5-8.
[4] 何一曼,于鑫淼.长期氧疗联合肺康复功能锻炼对慢阻肺并合肺心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1):21-22.
[5] 贾恩霞.长期家庭氧疗治疗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医疗装备,2017,30(2):143-144.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xyge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igh altitude hypoxia injury
Liu Yinsheng1,Xu Yanqing2
Comprehensive Clinic,Lijiang Medical Association 6741001
Lijiang Yulong Snow Mountain Visitor Medical Aid Station 6741002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oxyge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igh altitude hypoxia injury.Methods:90 patients with high altitude hypoxia injury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genera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gener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oxygen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We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genera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oxyge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igh altitude hypoxia injury was significant.
Oxygen therapy;Patients with high altitude hypoxia injury;Efficacy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