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和二胎孩子到底谁更优秀?牛津大学给了22条真相!

2017-07-06 01:30
关键词:独生子女养育成人

“到底要不要生二胎?”

这是很多家庭的纠结,

除了经济条件、有没有人带……

独生子女和二胎孩子还有不少区别呢!

今天分享牛津大学的一份学术研究:

养育独生子女的12条真相

养育二孩的10条真相

很有意思,对养育独生子女或二宝,

有一定参考意义。

01

最近迷上了《妈妈是超人》,一连追了几个星期。胡可沙溢的两个孩子——小鱼儿和安吉之间亲密的兄弟情,这种俨然「表情包」的战斗情谊,我自然也是百看不厌。

但除了小鱼儿和安吉之外,这部剧里还展现了不同的家庭,比如包文婧和她的独生女儿饺子,马雅舒和她的一双儿女,伊能静和她的小女儿米粒(还有一个大儿子长期住在台湾)。

不同家庭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互动情景,活灵活现地向我们展示了养育中的「万象」,也实实在在地给很多在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新手爸妈们提供了一个热点讨论话题:

这种情况会是我们即将经历的么?如果我们再生一个,会像胡可的家庭一样和谐,还是会成为焦虑的马雅舒的家庭那样?

只生一个好吗,为什么带一个孩子还那么焦头烂额?

可殊不知,不久之前来自纽约时报、牛津大学和NCBI的资料综述曾精辟地剖析了家庭规模的真相:

仔细地对比了文献中的幽默调侃,列出了这份「独生子女」对比 「多孩家庭」的22条真相,你将会从这里了解到有关家庭规模的各项数据,以及了解:

1)独生子女和多孩家庭的孩子们个性优缺点的区别?

2)独生子女和多孩家庭的养育分寸的区别?

真心觉得,不管是带着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可能都会在这篇文章里找到自己心中的平衡杠杆。一起来看看你是哪个战队的?

02

养育独生子女的12条真相

当其他父母说养一个孩子超简单的时候,你可以送他们一个大大的白眼。

1)独生子女更容易成为「人生赢家」

独生子女中的「人生赢家」比例更高,他们通常比其他家庭形式中的孩子具有更高的智商(Goleman 1985),此外,他们通常在校学业更好,一方面表达能力更强,另一方面更善于与成人互动、沟通(Blair 2013)。

2)独生子女更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力

独生子女永远不需要被迫与其他孩子分享父母的关爱。与此同时,受益于与成人的无干扰互动,独生子女通常更富有表达力、更成熟。表现在思维模式可能更富有逻辑,更有条理(Blair 2013)。

因为他们主要在成人身边长大,在与人交流时,他们更习惯于采取富有逻辑的交流方式。既不必应付乱发脾气的手足,也不必被迫纠缠于与手足间失去理智的吵闹中,也更擅长自娱自乐,他们总能找到有意义的事来打发独处的时间。

3)独生子女家庭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庭类型

即便没有政策背景,「独生子女」家庭也是目前增长最快的家庭类型,只生1个孩子的女性的百分比在三十年间翻了近一倍(Kelley 2007)。事实上,一孩家庭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一项家庭统计数据(Hass 1999),因此独生子女并不另类,美国社会曾有过的「我家只有一个孩子」的羞耻感早已是历史(Blair 2013)。

如果希望孩子出生后生活能迅速回归正轨(无论是工作、家庭还是社交),只生一个孩子是最好的选择(Brazier 2013)。除了无子女的情况外,一孩家庭算是最「环保」的家庭形式了。因为家长的数量多过子女,而现有的房屋大小可能已足够容纳所有的育儿装备,不用为收纳、换房苦恼。

4)独生子女发生行为偏差的情况会更严重

独生子女在T2(可怕的两岁)时的行为偏差表现会更加严重。这些行为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独生子女缺乏足够的制衡力量。

在多孩家庭中,当发生偏差行为时(比如破坏、打人、哭闹和发脾气等),其他孩子的容忍度比父母要低很多,兄弟姐妹们会迅速上场惩罚和制止「闹剧」,这些都有利于缓解正在发生的偏差行为。(Brazier 2013)

5)独生子女受欺负时能获得的支持更單薄

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独生孩子在学校被霸凌,他们可能会缺乏一个重要支持人。一项来自英国经济与社会支持委员会的研究显示,手足是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学校)被霸凌的孩子一个重要的隐性支持(Hadfield et al 2006)。

尽管父母常常尽最大的努力,为独生孩子提供大量与同龄孩子社交的机会,这种交往还是相当受限的。这种交往常常是在成人的计划、限时和监督下的。

这意味着孩子失去了在没有成人为他们分配物品、给他们提供社交技巧、为他们找到分享有限的玩具和空间的条件下学习建立自己“领地”的技巧的机会(Blair 2013),这一缺憾可能要直到青春期时才能弥补(Zeher and Downey 2013)。

6)独生子女更难容忍「无序」状态

独生子女很难容忍「无序」。当他们的生活中出现混乱时,常常有成人在场,几乎会立刻把这一切恢复秩序。这意味着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极少(几乎没有)经历过处理无序和混乱情况的经历,尤其是持续的混乱和无序。

当孩子发现他们置身于混乱状况中时,他们会感觉到焦虑、害怕。他们会感觉生活失去了已习惯的可控制和可预见性(Blair 2013)。

7)独生子女的情商比多孩家庭的孩子相对低

和多孩家庭的孩子相比,独生子女可能更具有攻击性,更容易卷入纷争,友谊持续时间也更短。他们会发现自己很难与个性不同的人相处。

和多孩家庭长大的人相比,独生子女更缺乏同理心,不擅长安慰或帮助其他的孩子,也更难于尊重别人的物权,更不擅长应对压力。简言之,他们的情商会相对更低(Downey and Condron 2004)。endprint

8)独生子女的离婚率更高、结婚机会更低

独生子女成人后结婚的可能性更低。那些已婚的独生子女,离婚的可能性比有手足的成人更大(Bobbitt-Zeher et al 2013) 。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也更可能离婚。只有一个子女的母亲离婚的比率是拥有2-4个子女的女性的两倍(Falbo 1978) 。

而如果家长离婚,独生子女的适应情况不如他们有手足的同龄人。研究显示,独生子女在应对父母离婚的事件时,表现出了最严重的适应问题。

9)「空巢之痛」和「赡养难题」是两大风险

如果最糟的事情发生了——你的孩子早早离世,你会成为「失独家庭」的一员。一项2005年的研究显示,失去子女的父母有极高的被孤独心境和严重抑郁症困扰的风险,包括自杀风险在内(Stroebe et al 2005; Li et al 2005)。

丧子夫妻的离婚几率也会是常态的8倍(Lehman et al 1987)。当面对同样的丧子之痛时,年长的孩子尚存的夫妻离婚的可能性更小(Rogers et al 2008)。

此外,请记住,除了死亡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丧失」,全球化浪潮下,搬到国外居住的独生子女,也会让父母处于「空巢之痛」中(Brazier 2013)。

而另一方面,当家长年老需要赡养时,会给独生子女造成巨大的负担,不平衡的家庭比例也会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地理流动性以及在职场上的产出(Rainer and Siedler 2005)。

10)独生子女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完美主义倾向

孩子自然地会把自己与周围的人相比较。因为独生子女在童年时期,身边往往是在各方面都占尽优势的、令人赞赏的大人,这意味着孩子会直接拿这些「完美成人」来作为自己的参照系(Blair 2013)。

因此,独生子女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完美主义倾向,表现为更实际、明智地想尽可能老练而面面俱到地做任何事。

11)独生子女承受了更多的「原生家庭」烙印

在没有其他子女分散亲子联结强度的情况下,独生子女的所有方面都被密切关注,包括身心发展、学业表现、天赋、弱点、成就。父母所有的忧虑、希望和梦想都被烙印在一个孩子的身上(Adams 2011)。

「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寄托是沉重的压力。 一些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可能感觉压力大、被过度保护,最糟的是会让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或父母的真诚,独生子女相比多孩家庭的子女来说,可能感觉自己更像是在为父母而活,而不是为自己(Blair 2013)。

12)独生子女身高最高,但也最容易成为胖子

独生子女更可能成為一个胖子。事实上,独生子女身份被视为导致孩子肥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Wang et al 2007; Padez et al 2005; Pearce et al 2009; Winkinson 1977)。

就世界身高的平均均测,独生子女的平均身高最高,其次是二孩家庭的孩子,他们都相应会比家中有多孩的同龄人个子更高(Lawson and Mace 2008)。

这就是养育独生子女的12条真相,下面来给大家划个重点:

03

养育多孩的10条真相

1)二孩是美国最受欢迎、最流行的家庭规模

「2」是一个很神奇的幸福指数的临界值。二孩是最受欢迎、最流行的家庭规模(Frejka et al 2008)。而2014年针对英德两国的父母的追踪调查发现,超过2个孩子后,父母的幸福感下降,而压力水平攀升(Myrskyl? and Margolis 2014)。

二孩的模式保持了家庭成员「1:1」的完美比例。《创造完美的家庭规模》的作者Alan Singer博士指出,高水平的幸福指数得益于在二孩家庭中,父母容易找到彼此的“拥戴者”(Singer 2011)。

因二孩家庭的普及和高比例,美国大多数餐馆、航班、主题公园等的相关设备,都被特别设计为满足这种「两个成人,两个孩子」的家庭模式。

2)二孩家庭孩子的特质会更加互补

在二孩家庭中,年长的孩子倾向于扮演「照顾者」的角色,而年幼的孩子倾向于扮演「宝宝」的角色,他们的特质可以互补。富有组织能力、乐于助人的大宝希望有照顾和「管教」的对象,而淘气爱玩、依赖性更强的二宝可能会很好地回应这种需求(Blair 2013)。

而当「手足大战」爆发时,不会有「二(多)对一」的情况发生,父母可以在旁边清晰地看到双方的互动关系,以及孩子对彼此的关系互相学习和成长互补的过程。

3)二孩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在孩子们长大后,二孩家庭规模的好处会愈加彰显。研究表明,二孩家庭出身的成人对手足有更多的正面感受,尤其在两个都是女孩的情况下(Spitze and Trent 2006)。

4)孩子越多,养育过程越混乱

孩子越多,养育过程越混乱,这也会成为许多父母职业生涯的「杀手」(Troske,Voicu 2007)。大多时候都会有其中一个人留在家中作为主力照顾孩子,而与此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多的噪音、更多的混乱和更多的工作。

我们可以看到,冰箱里长期需要准备充足的食物,尿布的数量增加了,也会有更多瓶瓶罐罐需要清洗,父母还要有活跃的脑细胞才能跟上孩子的节奏,比如小睡和其他事务(Song, 2011)。

养育过程的混乱还体现在,兄弟姐妹数量太多,会稀释父母塑造孩子个性的能力。因为即使是全天候监视,父母也几乎不可能完全掌握孩子的全部信息。父母对每个孩子所花费的时间会变少,这使得每个孩子的需求不太可能会及时得到满足。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家庭的孩子,将比独生子女更不愿意主动提出自己的需要和愿望(Blair 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养育成人
养大成人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