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琤++常庆瑞++田霄鸿++张青峰++刘京
【摘要】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为例,在介绍、分析目前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验,对今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出相应方案。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 教学模式改革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80-0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在农业资源与利用学科基础上于2001年设立并开始招生[1]。已有的专业教学改革对特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尚未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2-3]。为此,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为例,在介绍、分析目前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验,对今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设计方案。
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是学生今后更好地掌握“3S”技术并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信息管理与预测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在2014版修订的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课程大纲中,本课程共计3.5学分,总学时共计64学时(含16学时实验),必修/选修本课程。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通常遵循: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应用实例的基本思路,不仅要求授课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原理讲透,还需要帮助学生跨越从抽象原理到具体应用的鸿沟。在此模式下,尽管教师讲授得精疲力竭,但大部分学生仍存在对原理感觉似懂非懂、应用一头雾水的局面。
其次,该课程常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实现从基本原理到实践应用的跨越,通常采用应用案例的示范性教学。但由于专业软件操作的复杂性,学生观摩教师的演示过程,往往处于对专业原理尚未吃透、应用问题也不够明晰、软件操作界面尚不熟悉的阶段。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我们尝试为我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本科课程课堂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据此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体现在:
1.实施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将有利于激发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主动合作交流、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综合学习能力。
2.实施翻转课堂能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专业水平。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出现,对教师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不但没有任何降低和限制,反而能够进一步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转化成为一项自觉行为。
四、结语
当前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4-6]。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具有明显优越性,它融合传统课堂中直接讲授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的运用发挥到极致,及时开展对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适合我校专业建设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为指导我校教学改革实验提供重要而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刘京,常庆瑞, 张青峰等. 农林院校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GIS)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2, 6(4): 50-52.
[2] 张青峰, 付金霞, 刘京等.农林院校GIS类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 2012, 60(4): 60-62.
[3] 陈涛,常庆瑞,齐雁冰等.具有农林特色的GIS专业建设实践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农业教育,2011, 3(2): 11-13.
[4] 陈永刚,汤孟平, 张茂震等. 农林院校GIS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 35(4): 10-14.
[5] 张超,苏伟, 杨建宇等.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总体设计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09, 3 (5): 11-13.
[6] 原立峰,马明栋, 张海涛等.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10,89 (1): 15-17.
基金項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培育项目(项目编号:JY1504036)。
作者简介:王琤(1981-),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