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亚+吴百珂+陈维亚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先后37个城市成为“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的背景下,如何客观科学地对创建城市进行验收考核评价引发众多学者思考研究。在此背景下,文章建立“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空间距离模型,将各项指标反映到空间距离模型中,判断该城市是否达到“公交都市”标准;并反映出其在布局规划及设施设备、运营管理、乘客服务三个层面的现有公交水平。最后,应用到假设城市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公交都市;评价;空间距离模型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promote green transport, is the global trend of traffic development. There have been 37 cities to be carrying out the“transit metropolis constru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How to obj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achievements of“transit metropolis”led many scholars to think and study. In this paper, we establish the spatial distance model of“transit metropolis”. In this model,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all aspects are displayed vividly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ity to achieve“transit metropolis”standard. A case study based on four supposed cities confirms that the method and model is effective.
Key words: transit metropolis; evaluation; spatial distance mode
0 引 言
为应对城市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小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和城市拥堵问题,“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问题。于2012年12月,发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规划。并先后公布了深圳、北京、长沙等37个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创建城市的验收考核准则。
“公交都市”是将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机动化出行的主体,以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发展导向的城市布局结构,是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最佳城市建设形态,也是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国外“公交都市”进程较早,“公交都市”发展模式得到了世界大中城市普遍认可,巴黎、伦敦、哥本哈根、首尔、东京等都是“公交都市”发展模式的优秀范例[1]。
国内对“公交都市”及其考核评价方面研究较少[2-4]。且多集中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解读、考核标准分析、国内外“公交都市”建設分析与比较等,而对“公交都市”的验收考核评价,需要客观的量化评价。基于此,本文在《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空间距离模型对城市进行量化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直观形象地显示在立体空间中,全面展示了该考核评价城市的交通现况,量化了其达到“公交都市”的距离,明确了应重点建设的项目方向。
1 空间距离模型的基本原理
空间距离模型是在对一个评价对象的不同组成部分或者多个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时,利用空间立体的直观展示特点,将对评价对象三个方面的评价,整合在一个效益立方体中,以三维立方体的形式表现,达到将评价结果及优劣比较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的目的[5]。其中,立方体的X轴、Y轴和Z轴分别代表评价的三个方面,在空间模型中称为三个维度,经计算得到的最优点成为综合评价点,根据此点在空间模型中的位置便可以判定评价对象综合水平的优劣,计算出现有水平与最优水平之差,评价对象的各个层面的优劣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显现出来。
2 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空间距离模型的计算步骤
在《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根据体系中的三个层面:规划布局及设施设备、运营管理、乘客服务,对应建立空间距离模型的三个维度。空间距离模型的实际过程就是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个评价层面的评价结果换算成空间点,直观立体地展示在三维立体空间模型中。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收集数据。为了将得到的数据具有统一比较的意义,将所有原始数据根据无量纲化公式进行处理。这里我们取区间为1,5,正向指标无量纲化公式为:
x■■=■×4+1 (1)
其中:x■■——无量纲化后的指标
x■——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
x■, x■——第j个评价指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同时,对于评价指标中的逆向指标:公共交通责任事故死亡率、公共汽电车平均车龄、平均换乘次数、平均换乘距离、早晚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平均满载率,无量纲化公式为:
x■■=■×4+1 (2)
经过预处理后,逆向评价指标转换为正向指标,并且所有的指标数值范围在1,5之内。
步骤2:计算每个评价方面的综合权重指标值。
p■=■k■x■ (3)
其中:i——项目的各方面水平i=1,2,3
p■p■p■——分别表示“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方面
k■——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步骤3:应用空间距离法评价“公交都市”创建成效。根据上一步得到的三个方面的数值,创建城市所有可能的成效点P■P■■,P■■,P■■都可转换到边长为4的效益正方体中。正方体的顶点U5,5,5是最优水平的效益点,顶点V1,1,1是最差水平的效益点。
显然,P■点离U点的距离越近,创建城市的考核评价结果越好,P■U∈0,4■。为了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将评价结果正向化:
DP=4■-P■U=4■-■ (4)
DP即创建城市的考核评价值。DP∈0,4■,DP值越大,考核城市的创建成效越好。
3 算例分析
设4个创建城市C■、C■、C■、C■,在指定考核期对其进行考核评价。4个城市的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经计算得到4个城市布局规划及设施设备、运营管理、乘客服务三个方面的考核评价结果如表1,图1所示。
根据表1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到,4个试点城市均达到“公交都市”的考核标准,并且在考核的三个方面,发展情况各有不同,考核结果依次为:规划布局及设施设备,C■>C■>C■>C■;运营管理,C■>C■>C■>C■;乘客服务,C■>C■>C■>C■。因此,建议城市C■应着重提升运营管理和乘客服务两个方面的水平,城市C■应着重提升规划布局及设施设备和乘客服务两个方面的水平,城市C■各个方面都亟待提升,城市各个方面考核结果良好,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从图1可以看出4个试点城市在空间距离模型中距离理想水平点U的距离,即PU依次为:2.57、4.13、3.79、5.01,此数值的大小反映了考核城市与理想“公交都市”的水平差距。并由此数值得到综合考核值DP大小及排序,C■>C■>C■
>C■。
4 结 论
(1)G1—DEA组合赋权法可以综合评价者主观偏好及经验价值和客观赋权方法的科学公正性,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基于空间距离模型的“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方法可以得到考核城市的规划布局及设施设备、运营管理、乘客服务三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反应当前发展状况与理想水平的差距,有利于找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明确调整方向。
(3)空间距离模型评价方法计算方便,过程简洁明了,适用性强,该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类似评价。
参考文献:
[1] Cervero R. The Transit Metropolis: A Global Inquiry[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8.
[2] 魏賀,戴冀峰.“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城市交通,2014(5):18-25.
[3] 安萌,陈学武,祝烨,等.“公交都市”与“公交优先”的差异性研究[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5,13(4):85-89.
[4] 周鹤龙. 超大城市公交都市建设路径探索与反思——以广州市为例[J]. 城市交通,2015,13(6):20-26.
[5] 白云飞,刘延平. 基于空间距离模型的铁路建设项目效益后评价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2(10):15-19.